桑学涵;李小磊;胡瀚生;颜连启;金星;陈波;尹正录
牵伸是指运用外力(人工或器械)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1-2].牵伸能够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延展性、降低肌张力,提高肌肉耐力,即肌肉抗疲劳能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3-4].
作者:林淑芳;徐颖;李民;杨珊莉;陶静;陈立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治疗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患者按随机分为颈椎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A组20例)、颈椎手法治疗组(B组20例)、关节松动术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d后,3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A组更低于B组、C组;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有效率均为100%,而A组的显效率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颈椎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颞下颌紊乱症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手法治疗和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作者:陈泓鑫;纪双泉;黄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ICB足底矫形鞋垫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佩戴ICB足底矫形鞋垫.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2组平衡功能及运动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外翻角度、踝关节外翻力矩及地面反作用力(内侧方向)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加(P<0.05),膝关节内收力矩及膝关节内收冲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减小(P<0.05),步速、步幅及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运动学参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B足底矫形鞋垫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明显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乐;刘超;谢冰;贺曦;王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行肺切除术后所接受的系统性肺康复训练的效能,评价患者术后半年内的生活质量变化趋势.方法:本院2016年1月接受肺切除的肺癌患者(对照组,10例)和2016年2~3月接受肺切除的肺癌患者(PR组,31例)分别接受相同临床医生定期提供的肺康复训练理论教育与肺康复训练协助管理,主要包括上下肢恢复运动、分段式呼吸与呼吸肌训练等项目.对患者在术前2周及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了肺功能测试,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大吸气压(MIP)、大呼气压(MEP)与咳嗽峰流速(PCF)5个指标,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版伯格呼吸困难量表(MBS)对肺康复训练做综合性评价.结果:2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测定值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P<0.05),且PR组在训练6个月后FV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但其余肺功能测定结果未见明显差异;相较于术后2周,PR组患者VAS及MBS评分在术后的第1个月即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而对照组出现这一明显降低的时间在术后的第3个月(P<0.05),且PR组患者在术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VAS及MB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生协助与管理下的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的部分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患者长期坚持出院后的自我康复管理从而获得更显著的改善效果.
作者:范泽荣;徐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全面承重小腿假肢(TSB)对残肢肌肉萎缩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首次装配小腿假肢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TSB接受腔,对照组采用小腿假肢(PTK)接受腔.结果:2组使用假肢随访2年,观察组12及24个月残肢围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接触负重技术可有效减小残肢缓萎缩速度,提高接受腔适配性,是现代假肢接受腔适配技术的重要理念和新技术要求.
作者:陈东;武继祥;陈南;张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膝增生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炎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良好的平衡功能是日常生活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以及其他下肢运动的重要保障,膝关节周围组织及结构的损伤导致KOA患者平衡控制能力减退,跌倒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
作者:凌康;夏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治疗隐神经髌下支卡压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1例,分别进行隐神经髌下支的射频热凝术治疗与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分.结果:2组术后1周、3及12个月NRS及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术后1周时NRS及TUG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在术后3及12个月NRS及TUGT评分更低于B组(P<0.05).结论:隐神经髌下肢射频热凝术治疗能有效缓解隐神经髌下支卡压征的疼痛症状、缩短起立-行走时间,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以射频热凝术组为优.
作者:王刚;吴蔚;杨坤;张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吞咽障碍是脑损伤患者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损伤的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吞咽障碍[1],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脑损伤患者安全地摄取足量的食物和液体可以降低营养不良、水肿、坠积性肺炎等发生[2].因此,临床医师及时、科学地评估脑损伤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及其类型、程度至关重要,有利于指导后续治疗及评估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康复.
作者:王涯;张一;吴野环;张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ADL训练以及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配合偏瘫上肢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前后分别使用BIODEX system-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NRS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来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及疼痛.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NRS疼痛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肌张力均较前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屈伸肌力,且不会加剧肌肉痉挛和肩关节疼痛,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作者:范利;杨坚;张颖;刘功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浙江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师、治疗师以及护士等人员配置、医疗资源现状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浙江省内11个地区36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康复学科进行调查,采用问卷、实地走访和访谈的方式.结果:36家三级综合性医院中,康复医学科室以康复医学科命名的占76.19%,科室中心理治疗室设置率较低;康复学科共有在岗职工1222人,其中康复医师354人(28.97%),康复治疗师340人(27.82%),康复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528人(43.21%);康复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尤其是康复治疗师和护士,高级和中级职称之和还不及50%.结论:浙江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康复学科名称有待规范、康复从业人员以及康复医疗质量有待提高,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
作者:李晓檬;李娅铃;姜嘉嘉;徐丽芬;张宏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配合针刺加牵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平均分为2组,2组均给予针刺、牵引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结果:治疗10次、20次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10次、20次后状体征积分、N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10次后,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次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有利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恢复或纠正.
作者:郑旭;邱玲;张敏;张吉;李川雄;李媛;何流;曾帅;刘波;罗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国成年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QOL)现状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成年男性血友病患者72例.分别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FISH)和血友病关节健康评估表(HJ HS)对患者进行QO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关节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72例患者SF-36评分为(422.04±143.19)分,其中躯体健康所致的角色受限(RP)评分低(20.21±12.96)分.SF-36总分及躯体功能(PF)评分与患者文化程度和FISH评分呈正相关(P<0.05).SF-36总分与受累关节数、HJHS总分及其中关节周围肌肉状况、关节活动度、关节疼痛、关节摩擦音评分呈负相关(P<0.05).PF评分与患者年龄、受累关节数、肌肉出血部位数、HJHS总分及肌肉状况、关节活动度、关节疼痛、关节摩擦音和步态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且与HJHS总分和肌肉评分的Pearson系数也较高.结论:成年血友病患者QOL低下,受累关节数量、关节健康状况、ADL能力和文化程度与其PF和QOL密切相关.减少关节出血,改善关节健康状况,尤其是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提高ADL能力和受教育程度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QOL.
作者:刘颖;赵宏;陈丽霞;杜晓娟;张建平;华宝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不同的上肢位置对坐站转移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各30例,2组均在两种上肢位置下完成坐站转移,对受试者完成坐站转移的时间、下肢负重、人体重心点的摆动幅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受试者上肢的体位对坐站转移的稳定性影响显著(P<0.05),双手叉握下完成坐站转移的稳定性要明显优于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位置影响坐站转移的稳定性,当双手叉握时,完成坐站转移的稳定性较好.
作者:穆景颂;倪朝民;陈进;刘孟;岳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MI)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总结适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训练方案.方法:将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想象组(MI)6例、执行运动(EM)组5例、空白组(CG)5例.MI组给予运动想象治疗,EM组进行动作的实际操作训练,CG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使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Fugl-Meyer上肢功能检查(FMA)、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患者训练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MI组及EM组上肢FMA、STEF、评分较训练前及CG组训练后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MI改善更优于EM组(P<0.05).治疗4周后,3组MBI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想象结合手部运动疗法对患手运动功能的提高比常规训练有更显著的优势.
作者:张亚菲;张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CL重建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OKC训练,观察组进行CKC训练.2组术后3及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米步行时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值及关节松弛度KT-1000值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IKDC评分及KT-1000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IKDC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KT-100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CKC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作者:桑学涵;李小磊;胡瀚生;颜连启;金星;陈波;尹正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功率自行车训练、中药熏敷结合功率自行车训练2种方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110例脑率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敷结合功率自行车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功率自行车训练.治疗前后采用Holden步行能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2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下肢Holden步行能力及下肢MAS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敷结合功率自行车训练可运用于脑卒中痉挛期患者,在降低下肢肌张力及改善步行能力方面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卢壮华;邹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平衡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头针留针状态下行平衡训练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行走能力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BI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头针联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邓红卫;魏巍;杨云;何春芳;董文萍;廖雅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针刺在痉挛性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痉挛性脑瘫患儿80例,随机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粗大运动功能积分量表及Peabody量表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粗大运动功能百分比及Peabody握力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综合训练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康复综合训练,能显著缓解患儿的痉挛程度、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
作者:王道桂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活动分析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作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特别是上肢功能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法.方法:依据活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上肢活动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其动作缺失成分进行针对性训练.治疗每日1次,每周5~6次,2周为一阶段,共3阶段.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和加拿大作业表现测量表评估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情况和患者本人对具体作业活动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前Fugl-Meyer量表上肢分离运动功能得分14分,治疗后26分;治疗前加拿大作业表现测量表写字满意度1分,治疗后5分;患者本人对书写作业活动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达到预期目标.结论:运用活动分析法帮助制定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业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上肢肢体功能和具体作业活动的满意程度有积极的作用,该法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露漫;周宾宾;何志江;蔡可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从孕期开始介入盆底肌康复训练(PFMT)对产后盆底恢复的影响.方法:300例孕周满16周的初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分成观察1组(96例)、观察2组(9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1组从孕周16周开始进行PFMT,维持到产后42d;观察2组在产妇产后状态良好后开始进行PFMT,维持到产后42d;对照组参加了产前健康教育,但未听取建议进行孕期及产后的PFMT.通过测量Ⅰ、Ⅱ型肌纤维肌力、会阴肌力、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盒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综合评估妇女产后盆底恢复情况.结果:产后42d 3组产妇的恢复情况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Ⅰ、Ⅱ型肌纤维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更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盆底肌力Ⅱ级及以下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Ⅲ级及以上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患有UI、POP的人数、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中UI、POP的总发生率少于观察2组(P<0.05).结论:从孕期开始介入PFMT能提高当今妇女围产保健水平,预防和减少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星月;刘波;周安荣;仲蓉蓉;张玮凇;丁家喻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