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静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一般人都认为压疮大都好发于老年人、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昏迷及神经内科病人,可是我们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小儿体外循环手术后由于病情危重翻身困难、水肿、大小便刺激、皮肤稚嫩、保护性差等因素,如果预见性不够、观察不及时、护理不到位也极易产生压疮.我科ICU自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对20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病情危重、不能顺利脱机拔管的患儿,针对我们小儿心脏外科的特点,借鉴了国内压疮评分法,制定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通过详细不间断的评估,降低了压疮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媛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检测PCNA mRNA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CNA mRNA 表达.结果:在高分化胃癌PCNA mRNA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PCNA mRNA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CNA 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增加而升高;在I期胃癌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者(P<0.05).结论:PCNA 在胃癌的mRNA 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何雁鸿;吴洁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功能不全的早期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2 例老年人左心功能不全病例影像学诊断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心功能不全主要CT 征象表现为上肺静脉扩张、肺门模糊、胸膜下水肿和心脏增大,有3例误诊情况发生.结论:我们应提高对老年人左心功能不全的认识与重视,仔细询问病史与体检,及时做有关影像学检查,可避免误诊误治,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肾及输尿管手术的广泛开展,输尿管导管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相容性较好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应用于临床,作为内支架管引流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肾、输尿管疾病的治疗中.输尿管导管在肾及输尿管的手术中已经成为一项常规使用的器材,采用肾(盂)输尿管导管作支架引流,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主要对肾(盂)输尿管导管的应用做一下介绍,方便以后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班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痹症的范围很广,其诊疗关键在于分辨类型.按症状特点、病因特点及病位特点的分辨方法可谓得其肯綮.
作者:徐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番泻叶,别名泡竹叶、泻叶,系豆科本草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味甘、苦,性寒,归大肠经,为苦寒、质黏、滑润攻下之品,具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之功效,主治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等.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毒副作用常难以耐受,通过观察化疗前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及应用中药前后变化比较,以进一步揭示中药与微生态关系及中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60 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平胃散每日两次,每次200 毫升.对照组:口服白菜汤每日两次,每次200 毫升.3 周为一个周期,结果:单纯化疗组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而治疗组正常菌群数量上升,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腹泻率下降,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平胃散可调整化疗后肠道的微生态失调,并从而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柳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 0 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口服华佗再造丸.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77.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治疗后治疗组为(10.36±9.55),对照组为(16.45±10.34),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
作者:祝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妊娠合并出血热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对母婴危害较大.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出血、死亡等.
作者:黄晓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准确及时地评估疼痛并止痛使病人能早期有效地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这对胸腹部手术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了疼痛给机体带来的影响和疼痛护理的临床现状后,重点介绍TPrince.Henry 疼痛评分法以及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估疼痛并进行疼痛护理.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文主要是对常见的慢性泄泻的治疗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病人病史症状包括中医舌象脉象的仔细观察总结,对该病有了系统的认识,发现慢性泄泻并不难治,只要辨证准确,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姚爱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着重从心理护理、临床观察、饮食护理、对疼痛的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等多方面进行.结果:患儿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佳心理状态,明显减少儿童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综合护理以及配合治疗明显提高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治愈率.
作者:黄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对GPI 在RA 中的致病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检测RA 组、健康对照组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血清的GPI、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 组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且RA活动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RA非活动组(P<0.001).结论:GPI 在RA中的检测意义要大于其他身免疫性疾病,且它的升高程度与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GPI 和RF联合检测对RA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GPI 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损伤关节表面,导致RA 的发生.
作者:鲁广建;郭庆合;张群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探讨新形势下急诊工作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创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亓连军;吕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探讨门诊输液室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门诊输液室老年慢性病患者通过语言教育,文字教育,电化教育等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通过对门诊老年慢性病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实施人性化服务.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增强护患关系.
作者:范定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的质量规范化管理,从而使患者早日解除疾病的困扰,减轻经济负担,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强医院药房质量管理的意义,对医院药房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进行分析总结,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医院药房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药品采购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不够高等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讨论:医院在药房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规范现象,应不断加强医院药房的质量管理,在为患者提供经济、安全、放心药物的同时,努力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作者:邱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以来收治的25 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急诊抢救中,25 例中病情相对稳定收住专科病房16例,转入ICU:9 例,治愈后自动出院20例,死亡5 例,死亡率为25.0%.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尽早采用联合疗法,可快速清除体内的各种毒性物质,纠正内环境紊乱,迅速改善中毒症状,恢复器官功能,治愈率高,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竹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对全麻后恢复期寒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 例腹部择期手术恢复期寒战患者随机分为3 组.A 组(对照组)、B 组(布托啡诺组)、C 组(哌替啶组),每组20 例.所有患者均监测ECG、SpO2、BP、MAP.记录寒战治疗前、治疗后5min、15min 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给药前各组MAP、HR及SPO2均无显著差异;给药后,B、C 组HR 及MAP 均显著低于A组(P<0.05);B 组SpO2稍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C 组注药后5min SpO2显著下降(P<0.05),B、C 组治疗寒战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 组不良反应较大.结论:布托啡诺能有效治疗全麻恢复期寒颤,对呼吸抑制轻,不良反应少,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哌替啶.
作者:陈;范圣登;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穿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把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40 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红霉素和红霉素联合穿琥宁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红霉素、穿琥宁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谢飞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早期针灸干预是否可收到理想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共选40 名脑外伤致不同程度精神障碍患者,均为意识已基本恢复后无嗜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只进行神精内科常规治疗,一组加入针灸治疗.共治疗二十天后进行对照精神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5%.结论:早期针灸干预可有效扭转患者不良心理反应,为后期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提供不可估量的有效支持.
作者:吴桂林;李俊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