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黄爱华

关键词:儿童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固定,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着重从心理护理、临床观察、饮食护理、对疼痛的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等多方面进行.结果:患儿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佳心理状态,明显减少儿童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综合护理以及配合治疗明显提高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治愈率.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探讨

    本人根据以往临床诊治经验,探讨妈富隆在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两种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观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尚未生育的妇女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其中95%为输卵管妊娠[1].本人对比研究了药物保守治疗和保守性手术治疗两种不同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以探讨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妊娠的合理治疗方法.

    作者:张翠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的172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维生素C、青霉素类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并行鼓膜穿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观察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1.11%,总有效率92.22%;对照组痊愈率58.43%,总有效率77.9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56%,对照组16.8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22%,对照组1.1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的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彭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律失常36例分析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将232 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24h 心电图监测并记录,分组依据为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一组为心律失常组(组1),一组为非心律失常组(组2).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术前射血分数、搭桥支数与病变支数、心功能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为36 例,发生率为15.52%.心律失常组的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结论: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照晶;薛松;徐根兴;黄日太;连峰;胡振雷;汪永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合理使用番泻叶

    番泻叶,别名泡竹叶、泻叶,系豆科本草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味甘、苦,性寒,归大肠经,为苦寒、质黏、滑润攻下之品,具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之功效,主治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等.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 0 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口服华佗再造丸.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77.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治疗后治疗组为(10.36±9.55),对照组为(16.45±10.34),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

    作者:祝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86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3月~2008 年9月对86 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 组(n=43)和特殊护理组B组(n=43).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B 组采用限制探视,术后早活动,早进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伤口愈合及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B 组在伤口愈合及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明显好于A 组(P<0.05),结论:限制探视,空气消毒,早期活动,早进食有利于阑尾炎术后恢复和切口愈合.

    作者:李桂芳;李贵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红霉素联合穿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穿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把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40 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红霉素和红霉素联合穿琥宁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红霉素、穿琥宁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谢飞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在家庭预防流感中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地防控流感病毒传播,避免家庭成员间交叉感染.通过对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流感防治知识水平,并采取得当的家庭护理及有效的家庭消毒隔离措施.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婷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与免疫关系研究

    就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免疫学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阐述中医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的优势.

    作者:周德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化疗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48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配合的GP方案治疗,对照组GP方案化学治疗.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CR+PR)为37.5%,对照组客观有效率(CR+PR)为3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G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虽不能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但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肖书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布托啡诺治疗全麻恢复期寒战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对全麻后恢复期寒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 例腹部择期手术恢复期寒战患者随机分为3 组.A 组(对照组)、B 组(布托啡诺组)、C 组(哌替啶组),每组20 例.所有患者均监测ECG、SpO2、BP、MAP.记录寒战治疗前、治疗后5min、15min 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给药前各组MAP、HR及SPO2均无显著差异;给药后,B、C 组HR 及MAP 均显著低于A组(P<0.05);B 组SpO2稍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C 组注药后5min SpO2显著下降(P<0.05),B、C 组治疗寒战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 组不良反应较大.结论:布托啡诺能有效治疗全麻恢复期寒颤,对呼吸抑制轻,不良反应少,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哌替啶.

    作者:陈;范圣登;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的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以来收治的25 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急诊抢救中,25 例中病情相对稳定收住专科病房16例,转入ICU:9 例,治愈后自动出院20例,死亡5 例,死亡率为25.0%.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尽早采用联合疗法,可快速清除体内的各种毒性物质,纠正内环境紊乱,迅速改善中毒症状,恢复器官功能,治愈率高,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竹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体会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者75%以上有腹水.由于腹水的存在,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症状加重.腹水的产生与持续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引起肝硬化腹水的病因,主要有情志所伤,酒食不节,劳欲过度,虫毒侵蚀,黄疸、积聚日久不愈等.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聚水而胀,所以治疗多从肝脾肾论治.

    作者:尹金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门诊输液室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

    探讨门诊输液室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门诊输液室老年慢性病患者通过语言教育,文字教育,电化教育等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通过对门诊老年慢性病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实施人性化服务.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增强护患关系.

    作者:范定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年贺辞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肝门部胆管梗阻性病变的MSCT诊断

    目的:探讨肝门部不同病变致胆管梗阻的MSCT 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的临床、MSCT 表现,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SCT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40 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中,15 例肝门部胆管癌,2 例肝门部原发性肝细胞癌,10 例肝门部转移癌,8 例胆管结石,2 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2 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 例胆总管炎.27 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者MSCT 表现为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肝外胆管中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伴或不伴肿块的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肝外胆管壁局限不规则增厚;13 例肝门部胆管良性梗阻者MSCT 表现为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轻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削尖状狭窄,肝外胆管壁呈弥漫环形增厚.结论:引起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疾病多种多样,MSCT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敏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癌组织的PCNA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PCNA mRNA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CNA mRNA 表达.结果:在高分化胃癌PCNA mRNA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PCNA mRNA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CNA 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增加而升高;在I期胃癌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者(P<0.05).结论:PCNA 在胃癌的mRNA 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何雁鸿;吴洁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尿干化学分析仪法手工法用尿多联试纸分别对1589 例尿液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尿干化学分析仪法与手工法尿多联试纸测得结果差异显著结论: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众多,提高尿液的检测准确性尤为重要.

    作者:张功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