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国务院, 中医药, 市人民政府, 中华民族, 医学科学, 文明进步, 生活实践, 民族医药, 积极影响, 各族人民, 自治区, 生产, 疾病, 机构, 繁衍, 斗争
摘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化学伤18例体会

    目的:分析我科去年收治18例眼化学伤工伤病例资料,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化学伤治疗经验;方法:在常规使用西医治疗眼化学伤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手段;结果:18例病人治疗效果普遍优于以往治疗病例;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化学伤安全、有效.

    作者:黄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化疗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48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配合的GP方案治疗,对照组GP方案化学治疗.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CR+PR)为37.5%,对照组客观有效率(CR+PR)为3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G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虽不能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但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肖书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结核大咯血的健康教育

    目的:对208例肺结核大咯血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康复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对肺结核大咯血先兆的观察、预防及大咯血窒息的抢救等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降低大咯血所致肺结核病人死亡发生率非常重要,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转归,以确保抢救的成功.讨论:提高了肺结核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作者:李玉荣;王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清CRP、TNF-a 和IL-6 水平与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观察通络糖泰方进行短期干预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SD 大鼠,采用两次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法诱发DM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另以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弥可保、二甲双胍和通络糖泰方浸膏灌胃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CRP、TNF-a、IL-6 和血脂水平.结果:通络糖泰方能降低血清CRP、TNF-a、IL-6 和血脂水平,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通络糖泰方能改善实验性DPN 大鼠神经功能.抗糖尿病慢性炎症,改善糖、脂代谢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作者:张海生;谢春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合理使用番泻叶

    番泻叶,别名泡竹叶、泻叶,系豆科本草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味甘、苦,性寒,归大肠经,为苦寒、质黏、滑润攻下之品,具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之功效,主治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等.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针灸治疗初探

    目的: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早期针灸干预是否可收到理想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共选40 名脑外伤致不同程度精神障碍患者,均为意识已基本恢复后无嗜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只进行神精内科常规治疗,一组加入针灸治疗.共治疗二十天后进行对照精神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5%.结论:早期针灸干预可有效扭转患者不良心理反应,为后期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提供不可估量的有效支持.

    作者:吴桂林;李俊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养血祛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慢性湿疹是一种临床上比较顽固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据统计,该病患者人数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20%左右[1].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健康.

    作者:周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与免疫关系研究

    就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免疫学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阐述中医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的优势.

    作者:周德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压控制达标者脉压与冠心病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血压达标(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患者的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与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有一支或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50%者)的关系.方法:将105 例入选病人按脉压大小分为3组:第1组脉压<40mmHg,第2组脉压在40~60mmHg 之间,第3组脉压>60mmHg,计算每一组冠心病所占的百分比,并予统计学处理,参数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测定采用x2检验.结论:随着脉压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故我们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亦需关注患者的脉压情况,这将有助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作者:张建成;毛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龄大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大肠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高龄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术后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通过对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并发症是高龄大肠癌患者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科学有效地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顺利渡过手术期,提高手术治愈率.

    作者:梁爱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 0 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口服华佗再造丸.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77.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治疗后治疗组为(10.36±9.55),对照组为(16.45±10.34),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

    作者:祝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律失常36例分析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将232 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24h 心电图监测并记录,分组依据为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一组为心律失常组(组1),一组为非心律失常组(组2).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术前射血分数、搭桥支数与病变支数、心功能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为36 例,发生率为15.52%.心律失常组的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结论:高龄、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照晶;薛松;徐根兴;黄日太;连峰;胡振雷;汪永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多层螺旋CT表现,总结CT 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要点,提高与其他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3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共检出36 个病灶,28例为单发病灶,4 例2个病灶.CT 平扫病灶均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其中19 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延时期病灶呈等密度;17 个病灶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CT 正确诊断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对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与血管丰富的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

    作者:高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后护理

    目的:推动和促进目前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后护理工作,并为此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全面护理体系.方法:针对我科五年内29 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护理观察分析,其中病死率为17%.结论:随着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广泛开展,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死亡率.

    作者:潘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药物皮试部位的选择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特殊病人在不同部位做皮试的可行性.方法:对50 例因疾病不能在常用部位做皮试的患者,分别选取左右锁骨中点与胸骨连线三角区域、下肢小腿内侧、下肢大腿内侧、上肢上臂内侧等部位按常规做皮试.结果:46 例皮试结果均为阴性,其中45 例顺利完成抗生素疗程,1例在用药第3天出现恶心等轻微胃肠道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改用其他抗生素.结论:因疾病不能在常用部位做皮试的患者可选取上述部位进行皮试,以使患者获得及时治疗.

    作者:彭完全;王修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红霉素联合穿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70例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穿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把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40 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红霉素和红霉素联合穿琥宁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红霉素、穿琥宁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谢飞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林求诚主任辨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经验拾萃

    林求诚主任医师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是一种标本相为诱因,相互作用恶性循环的结果.慢支急性发作期,以辨痰为辨证的主线,热痰证,治以清热养阴,宣气活血.方药用鱼腥草、蒲公英、银花、连翘、胆星、陈皮、北沙参、瓜蒌、赤芍、丹参、桃仁、竹茹、麦冬、茯苓.寒痰证治以温寒燥湿,宣肺活血.药用煮半夏、制南星、细辛、干姜、白芥子、赤芍、桃仁、丹参、菖蒲.缓解期分为肺气虚证,治以补肺益气,佐以活血;脾阳虚证,治以健脾燥湿,理气活血;肾阳虚证,治以温阳补肾,纳气活血和阴阳两虚证,治以滋阴补阳.慢支并感染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应重视瘀血的存在,辨证为痰热壅肺,气虚血瘀.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为:瓜萎10g,薤白10g,半夏10g,黄芪15g,党参15g,京丹参15g,赤芍15g,黄芩10g,连翘15g,蒲公英24g,紫花地丁24g,鱼腥草24g,甘草3g.强调重用清热解毒治标之品.

    作者:陈志斌;葛立波;连林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例重度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大月份妊娠患者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妊娠合并出血热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对母婴危害较大.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出血、死亡等.

    作者:黄晓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潘生丁、硫酸镁加自拟中药配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100例临床观察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每年的9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10 月至12月份是流行的高峰,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热,大便呈水样或者蛋花汤样,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秋季腹泻病程有自限性,但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本人采用潘生丁、硫酸镁加自拟中药配方可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欧阳应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的172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维生素C、青霉素类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并行鼓膜穿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观察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1.11%,总有效率92.22%;对照组痊愈率58.43%,总有效率77.9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56%,对照组16.8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22%,对照组1.1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的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彭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