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洪
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 0 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口服华佗再造丸.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77.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治疗后治疗组为(10.36±9.55),对照组为(16.45±10.34),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
作者:祝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的172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维生素C、青霉素类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并行鼓膜穿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观察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1.11%,总有效率92.22%;对照组痊愈率58.43%,总有效率77.9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56%,对照组16.8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22%,对照组1.1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的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彭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食管癌及胃癌术后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加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三周为一疗程,计六个疗程.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化疗后KPS 评分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后KPS 评分降低,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化疗后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化疗前后白细胞下降明显(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提高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的疗效,显著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三级预防是健康促进的首要和有效手段,通过分析艾滋病与口腔内科的关系,归纳艾滋病在口腔常见的表征,把病因预防、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等三级预防概念应用于口腔内科,阐述在口腔内科诊疗工作中如何实现艾滋病三级预防,对进一步强化针对性较强的口腔院感控制措施有借鉴意义.
作者:吴钦旋;杨春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剖宫产术后发热乃临床常见术后并发症,临床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控制术后感染,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热,对于发热多对症处理.但有时由于耐药菌株感染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性,临床可见产后高热或持续低热单纯使用抗生素难以控制,经对症处理后无明显缓解,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能奏效,现就剖宫产术后发热中西医结合治疗几点体会总结一下.
作者:徐颜红;康志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由15年前的0.67%上升到近年来的3.21%,每年以100 万人以上的数字在递增,其中60%~80%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本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极大负担.
作者:张春玲;王凤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文综述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发病机理及治疗等临床研究状况,着重归纳了近10年来临床常用的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对其治疗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和思路.
作者:彭泽深;肖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人根据以往临床诊治经验,探讨妈富隆在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林求诚主任医师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是一种标本相为诱因,相互作用恶性循环的结果.慢支急性发作期,以辨痰为辨证的主线,热痰证,治以清热养阴,宣气活血.方药用鱼腥草、蒲公英、银花、连翘、胆星、陈皮、北沙参、瓜蒌、赤芍、丹参、桃仁、竹茹、麦冬、茯苓.寒痰证治以温寒燥湿,宣肺活血.药用煮半夏、制南星、细辛、干姜、白芥子、赤芍、桃仁、丹参、菖蒲.缓解期分为肺气虚证,治以补肺益气,佐以活血;脾阳虚证,治以健脾燥湿,理气活血;肾阳虚证,治以温阳补肾,纳气活血和阴阳两虚证,治以滋阴补阳.慢支并感染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应重视瘀血的存在,辨证为痰热壅肺,气虚血瘀.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为:瓜萎10g,薤白10g,半夏10g,黄芪15g,党参15g,京丹参15g,赤芍15g,黄芩10g,连翘15g,蒲公英24g,紫花地丁24g,鱼腥草24g,甘草3g.强调重用清热解毒治标之品.
作者:陈志斌;葛立波;连林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探讨新形势下急诊工作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创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亓连军;吕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童炎康颗粒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体外抗病毒法.结果:童炎康颗粒浓度在21.6mg/ml以上时,能够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对MDCK 细胞的毒性作用;童炎康颗粒浓度在43.2mg/ml 以上时,也能够抑制乙型流感病毒对MDCK 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童炎康颗粒具有体外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作者:王黎;夏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对GPI 在RA 中的致病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检测RA 组、健康对照组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血清的GPI、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 组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且RA活动组GPI 浓度值和阳性率显著高于RA非活动组(P<0.001).结论:GPI 在RA中的检测意义要大于其他身免疫性疾病,且它的升高程度与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GPI 和RF联合检测对RA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GPI 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损伤关节表面,导致RA 的发生.
作者:鲁广建;郭庆合;张群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穿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把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40 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红霉素和红霉素联合穿琥宁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红霉素、穿琥宁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谢飞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大肠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高龄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术后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通过对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并发症是高龄大肠癌患者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科学有效地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顺利渡过手术期,提高手术治愈率.
作者:梁爱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者75%以上有腹水.由于腹水的存在,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症状加重.腹水的产生与持续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引起肝硬化腹水的病因,主要有情志所伤,酒食不节,劳欲过度,虫毒侵蚀,黄疸、积聚日久不愈等.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聚水而胀,所以治疗多从肝脾肾论治.
作者:尹金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压达标(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患者的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与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有一支或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50%者)的关系.方法:将105 例入选病人按脉压大小分为3组:第1组脉压<40mmHg,第2组脉压在40~60mmHg 之间,第3组脉压>60mmHg,计算每一组冠心病所占的百分比,并予统计学处理,参数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测定采用x2检验.结论:随着脉压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故我们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亦需关注患者的脉压情况,这将有助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作者:张建成;毛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湿疹是一种临床上比较顽固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据统计,该病患者人数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20%左右[1].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健康.
作者:周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典型脑损伤CT可即时做出诊断,不典型脑损伤CT 可能漏诊、误诊.本文对我院2003~2008 年脑外伤7358 例中不典型脑损伤23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梁全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妊娠合并出血热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对母婴危害较大.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出血、死亡等.
作者:黄晓铃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