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范圣登;洪涛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的172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维生素C、青霉素类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并行鼓膜穿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观察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1.11%,总有效率92.22%;对照组痊愈率58.43%,总有效率77.9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56%,对照组16.8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22%,对照组1.1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的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彭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已婚妇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炎.目前,随着人们对慢性宫颈炎癌变的防治意识加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对宫颈病变要求及时治疗,我院用Leep 刀治疗宫颈病变370 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玲;杨振虎;李桂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60 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 例和西医对照组30 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丸方.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具有疗效高、起效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就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免疫学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阐述中医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的优势.
作者:周德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中治疗本疾,针灸并用,加强了疗效,使患者早日小便自解.36 例患者中,经一次治疗可行小便者25 例,二次以上自行小便者11例,总有效率达100%.方法简单,患者易接受.
作者:李延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典型脑损伤CT可即时做出诊断,不典型脑损伤CT 可能漏诊、误诊.本文对我院2003~2008 年脑外伤7358 例中不典型脑损伤23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梁全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心力衰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病因的终末阶段,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真武汤是伤寒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剂,其治疗证属阳虚水泛的各种疾病每获良效,本文就应用经方真武汤治疗慢性心衰证属阳虚水泛者的中医机理进行探析.
作者:马洪艳;唐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毒副作用常难以耐受,通过观察化疗前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及应用中药前后变化比较,以进一步揭示中药与微生态关系及中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的可行性.方法:60 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平胃散每日两次,每次200 毫升.对照组:口服白菜汤每日两次,每次200 毫升.3 周为一个周期,结果:单纯化疗组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而治疗组正常菌群数量上升,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腹泻率下降,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平胃散可调整化疗后肠道的微生态失调,并从而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柳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检测PCNA mRNA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CNA mRNA 表达.结果:在高分化胃癌PCNA mRNA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PCNA mRNA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CNA 阳性表达率随浸润深度增加而升高;在I期胃癌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者(P<0.05).结论:PCNA 在胃癌的mRNA 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何雁鸿;吴洁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功能不全的早期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2 例老年人左心功能不全病例影像学诊断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心功能不全主要CT 征象表现为上肺静脉扩张、肺门模糊、胸膜下水肿和心脏增大,有3例误诊情况发生.结论:我们应提高对老年人左心功能不全的认识与重视,仔细询问病史与体检,及时做有关影像学检查,可避免误诊误治,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大肠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高龄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术后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通过对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并发症是高龄大肠癌患者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科学有效地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顺利渡过手术期,提高手术治愈率.
作者:梁爱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早期针灸干预是否可收到理想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共选40 名脑外伤致不同程度精神障碍患者,均为意识已基本恢复后无嗜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只进行神精内科常规治疗,一组加入针灸治疗.共治疗二十天后进行对照精神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5%.结论:早期针灸干预可有效扭转患者不良心理反应,为后期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提供不可估量的有效支持.
作者:吴桂林;李俊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特殊病人在不同部位做皮试的可行性.方法:对50 例因疾病不能在常用部位做皮试的患者,分别选取左右锁骨中点与胸骨连线三角区域、下肢小腿内侧、下肢大腿内侧、上肢上臂内侧等部位按常规做皮试.结果:46 例皮试结果均为阴性,其中45 例顺利完成抗生素疗程,1例在用药第3天出现恶心等轻微胃肠道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改用其他抗生素.结论:因疾病不能在常用部位做皮试的患者可选取上述部位进行皮试,以使患者获得及时治疗.
作者:彭完全;王修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纯颧弓M型塌陷骨折治疗的方式选择.方法:对34例单纯颧弓M型塌陷骨折患者症状分析及手术方式进行讨论.结果:术后患者畸形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及时的复位对颧弓M型骨折很关键
作者:吴亚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化疗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48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配合的GP方案治疗,对照组GP方案化学治疗.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CR+PR)为37.5%,对照组客观有效率(CR+PR)为3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G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虽不能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但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肖书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推动和促进目前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后护理工作,并为此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全面护理体系.方法:针对我科五年内29 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护理观察分析,其中病死率为17%.结论:随着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广泛开展,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死亡率.
作者:潘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为了有效地防控流感病毒传播,避免家庭成员间交叉感染.通过对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流感防治知识水平,并采取得当的家庭护理及有效的家庭消毒隔离措施.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婷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食管癌及胃癌术后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加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三周为一疗程,计六个疗程.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化疗后KPS 评分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后KPS 评分降低,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化疗后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化疗前后白细胞下降明显(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提高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的疗效,显著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人根据以往临床诊治经验,探讨妈富隆在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及护理对策,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术后疼痛病人555 例进行正确评估及针对性护理.结果:术后疼痛护理效果良好,除昏迷病人外,满意率达到98%.结论:对术后疼痛病人的观察、评估,采取正确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疼痛.
作者:马国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