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常活动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吴玉霞;范亚蓓;蔡可书;王翔;侯红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 管理, 脑卒中
摘要:目的:探讨日常活动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非治疗时间内对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的穿衣、转移、步行、上下楼梯评分项目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MBI中穿衣、转移、步行、上下楼梯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及MBI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常活动管理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该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太极拳锻炼对帕金森患者的疗效观察

    探讨太极拳锻炼对轻中度帕金森患者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将38名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太极组与对照组各19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药物治疗,太极组患者此基础上进行太极拳锻炼.分别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包括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Ⅲ (UPDRS Ⅲ)、Berg平衡量表、15m步行速度及6min步行距离的测定,以及自身状态的评估,包括健康状态评估量表(HAQ)评分、疲劳、肌肉疼痛、跌倒恐惧感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结果:锻炼3个月后,2组的UPDRS Ⅲ评分较锻炼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太极拳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2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锻炼前明显增加,且太极拳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2组的15m步行速度和6min步行距离较锻炼前都有增加,HAQ评分、跌倒恐惧、疲劳、肌肉疼痛的VAS评分较锻炼前都有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太极锻炼可以改善轻中度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是改善轻中度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和生活能力的有效的手段.

    作者:季苏琼;毛志娟;杨清梅;高红铃;薛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脉压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指数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予常规降压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予每周4次低中强度有氧训练,随访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时,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的收缩压显著低于A组(P<0.05),而2组间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时,2组患者的血脂及AIP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的血脂及AIP均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2、4及6个月时,B组的PP均低于A组(P<0.05);治疗2、4及6个月时,A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在随访4及6个月时的PP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在治疗6个月时,B组的PPI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病的脉压指数,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作者:邹飞;郭海英;孔维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引导性上肢协调训练对脑卒中所致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性上肢协调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所致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2组患者均给予针对USN的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引导性上肢协调训练器训练.治疗前后进行空间忽略情况评价、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式Fugl 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的USN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MBI及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引导性上肢协调训练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侧的运动能力.

    作者:张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康复医学临床科研安慰剂设置问题——国际安慰剂讨论会简要报道

    一个学科的发展与壮大,需要一些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尤其是随机对照的临床科研资料.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PRM)专业尤其如此.而在PRM专业领域进行严格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确实也存在许多困难.2009年2月12日~14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了一个国际安慰剂专题讨论会,会议召集了PRM专业临床研究人员及安慰剂和临床研究方法学方面的专家,就PRM领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虽然此次会议已时隔几年时间,但其对康复临床研究仍具有极重要的实际意义,现由《中国康复》编辑部将会议内容整理出来,用以提醒广大同行在科研中,重视设立安慰剂组的必要性.

    作者:Fregni F;Imamura M;Chien HF;向艳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联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经颅超声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改良式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0d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提高程度更大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曹梦莹;高畅;胡晴;姜海伟;鄢艳红;尤琪;葛林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意识障碍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48例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根据痰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疗效、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咳痰症状及发热、湿哕音体征改善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意识障碍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山林林;王玉龙;查甫兵;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闭链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使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进行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闭链运动训练.治疗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价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运动活动记录表中患肢所做活动的使用量量表(AOU)和动作质量量表(QOM)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ARAT、AOU及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链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作者:林奕;刘健;林金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组式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组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组式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及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PDMS-FM各项评分及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小组式作业治疗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

    作者:汤敬华;朱琳;徐磊;孙瑞雪;周瑾;张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下胫腓联合损伤二次术后康复治疗1例

    患者男性,乒乓球运动员.2014年2月训练时造成右外踝关节骨折、下胫腓分离,同年3月行外踝关节镜探查,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胫腓横韧带及三角韧带缝合.7月训练时出现切口附近不适,8月20日行右踝X线检查发现下胫腓螺钉断裂,即行内固定取出术.术后1月冰敷卧床静养.患者9月25日开始在我中心进行康复治疗,1~3周:加压冷敷,采用GR2加压治疗系统,配合踝关节跖屈、背伸静力练习;第2周开始转为Thera-band弹力带抗阻练习,同时增加旋内、旋外、踝关节环转抗阻.

    作者:金晨;李婧;徐金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作业治疗关注功能、生活、健康与幸福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作业治疗的目的是协助服务对象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去预防、恢复或减少与生活相关的功能障碍(自理、工作/学习、娱乐/休闲)以及促进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及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使人可以在生活环境中得以发展,鼓励他们参与并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作业治疗也非常注重环境因素对作业活动的影响.

    作者:闫彦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建生活为本”的作业治疗设计与实践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其中70%~80%的患者因为功能障碍,其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1].大部分的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并不能完全恢复,而且其家庭生活社会参与也存在不同程度受限[2].研究指出脑卒中后一年的患者对社区生活的不满意度与其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相关,迫切需要提供着重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和休闲活动的康复服务[3].然而,国内的康复治疗仍侧重于患者的基本运动、认知和言语功能的恢复,尚未注重将患者拥有的这些基本能力转化为日常生活作业能力,也未关注到此类患者生活意志和生活方式的重建.

    作者:李鑫;郑雅丹;苏柳洁;邱雅贤;陈颖蓓;窦祖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日常活动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日常活动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非治疗时间内对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的穿衣、转移、步行、上下楼梯评分项目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MBI中穿衣、转移、步行、上下楼梯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及MBI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常活动管理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该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霞;范亚蓓;蔡可书;王翔;侯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康复辅助器具在作业治疗中的应用

    作业表现是作业治疗的基本目标,指人从事某项有意义活动的能力表现,来源于作业表现模式(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odel,OP).作业表现模式从作业活动范围、作业活动成分和作业活动情景三个方面来分析人的作业表现.作业活动范围包含基本日常生活活动(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休闲活动、工作、学习、休息/睡眠、玩耍、社交活动八个方面.

    作者:黎景波;梁玲毓;李奎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记录sEMG大波幅)、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的sEMG大波幅、VFSS总评分及咽期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张茜;付海燕;刘欢;高汉义;高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生活重整与中国养生医学的比较分析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回归社会是康复医学的终目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都体现了对“活动”与“参与”关注的提高,患者对于社会参与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治疗师运用各种康复方法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帮助他们重获有质量的生活.为此作业治疗领域提出了“生活重整”的概念[1],通过改善身体、情绪、思想及环境互动因素,重塑生活目标、生活态度、生活角色和生活习惯,协助患者接受及适应这些长期症状或功能障碍,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及环境资源,学习适应策略和技巧,重建生活的信心[2-3].

    作者:朱昭锦;杨雨洁;郭佳宝;朱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多奈哌齐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轻、中度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采用rTMS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单用多奈哌齐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进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观察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ADAS-Cog、MMSE、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及12周后,研究组ADAS-Cog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P<0.05),MMSE评分较治疗前持续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4及8周后ADAS-Cog、MMSE、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ADAS-Cog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8周后2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研究组ADAS-Cog评分、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2组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波幅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辅助多奈哌齐治疗A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延缓大脑功能衰退,安全性高,且疗效优于单用多奈哌齐.

    作者:过婷;袁周玲;武曙燕;吴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低频rTMS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TMS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语言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rTMS和语言训练同步交叉的方法来进行康复.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价失语指数(AQ)及理解、复述、命名、自发言语等成分的得分情况.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语言功能评分百分率提高程度和语言交流障碍好转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0d后,2组AQ评分及理解、复述、命名、自发言语4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rTMS组提高幅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rTMS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低频rTMS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樊影娜;赵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等速力量训练对女性肩周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等速力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女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女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第1周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第1周后,对照组增加弹力带抗阻力量训练,观察组增加等速力量训练.观察2组治疗第1周后和第5周后的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峰力矩(PT)和总功(TW).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主动ROM、大PT及TW均较治疗1周后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力量训练对女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恢复作用显著.

    作者:施加加;罗艳;孙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社交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

    2015年5月收集的1名男性患儿,5岁2个月,3岁2个月时被南京脑科医院临床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满足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标准.根据其父母和老师的描述,患儿无意义语言较多,语言能力差,之前未接受过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训练.对他进行PECS训练.请患儿父母完成3个量表.①强化物调查表,确定患儿对不同强化物的喜爱程度;②社会技能问卷[1],共有40个项目,父母需要按照“从没有”、“有时”、“经常”进行0、1、2的评分;总分越高,表明儿童社会技能越好.③社交行为与问题行为记录表[2]:每种行为出现1次,记1分.建立基线资料.对患儿在南京某孤独症幼儿园的教室进行训练,包括6个阶段:以物换物、增加距离、辨别图片、学习句型、回答问题、评论性语言.每周5d,每次30min.

    作者:杨甜;禹东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新型便携式肌力测定仪测量下肢肌肉的信度研究

    目的:测试OE-210肌力测定仪在正常青年人群中的信度.方法:正常青年人42名,由2位治疗师分别使用OE-210肌力测定仪进行下肢股四头肌和胴绳肌的肌力测定,其中1位治疗师在3d后重复测试1次.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以及相应测量标准误(SEM)和小可测得差异值(MDD95).结果:同一测试者重复测量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的信度为中等至优秀(ICC=0.74~0.92);不同测试者间股四头肌、胴绳肌肌力测量的信度均为好(ICC=0.80~0.88).股四头肌的SEM和MDD95值分别为2.50~2.79和6.92~7.73.胭绳肌的SEM和MDD95值分别为1.86~2.43和5.16~6.74.结论:OE 210肌力测定仪测试下肢股四头肌、胭绳肌的信度良好.

    作者:刘浩;贾延兵;王俊;黄战武;张世杰;钟林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