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敏;黄丽葵;冯晓玲
患者杨某,女,22岁,因外伤致挥鞭样损伤,无颈椎骨折、脱位,无脊髓损伤.X光片显示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椎体轻度向前滑移.患者主诉转头时眩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无力感明显.经评估后给予患者悬吊运动疗法,初始阶段主要给予局部运动控制训练以加强局部核心肌群的活性和力量,提高颈椎椎体节段间的稳定性,后再给予颈部肌筋膜链训练全面提高颈部核心肌群的肌力.每日治疗4~6组,每组4~6次,每日1节,每周共5次.共治疗8周.
作者:张国兴;杨晓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各16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加用轻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SIA运动、感觉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ASIA运动、感觉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在各相关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不仅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感觉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作者:罗绯;刘建成;李艳波;庞日朝;江玥;罗少杰;张姗姗;陈莎莎;黄彬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拟观察动态脑电检测α波音乐干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脑电α功率值及认知功能,为探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存在有认知功能损害的脑卒中患者6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依据动态脑电图仪测试结果,分为对α波音乐敏感组(22例)和对α波音乐不敏感组(18例).6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促智药物.观察组患者附加α波音乐干预.在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播放前2min及播放后2min两个时间段进行脑电α波数据采集.结果:①3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脑电α波功率值比较,敏感组干预后测得播放前2min和播放后2min两个时间段的脑电α波功率值高于干预前对应两个时间段测得值(P<0.01);不敏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测得播放后2min时间段脑电α波功率值高于干预前测得值(P<0.01,0.05).干预后敏感组所测的播放前和播放后2min时间段脑电α波功率值均高于不敏感组和对照组(P<0.05).②3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敏感组干预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Scale,MoCA)总评分、记忆能力、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及计算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不敏感组和对照组(P<0.05,0.01).不敏感组干预后仅注意力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不敏感组注意及计算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波音乐可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脑电α波的功率值及认知功能,尤其是视空间执行力、记忆力、注意及计算力.
作者:马将;黄洁;韩振萍;贾子善;李红;王晓芳;谢鹏程;卢建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18例,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前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2组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大呼气中段流量及大呼气峰流速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美国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各维度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邵燕儿;周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经鼻饲管或胃造瘘管推注肠内营养混悬液总蛋白纤维低聚果糖(TPF-FOS)及自制匀浆膳;对照组经鼻饲管或胃造瘘管给予家庭自制匀浆膳.分别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相关生化和躯体营养指标.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全面康复.
作者:谢纯青;丘卫红;万桂芳;武惠香;梅卉子;窦祖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训练配合威伐光和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威伐光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定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膝关节评分除主动伸展受限、日常动作2个条目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其余条目分值较治疗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步行能力评分外,其余条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威伐光和等速肌力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更为有效地促进KOA患者的康复.
作者:郭明;邵彬;姜海;张翠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评估技术是通过在肌肉表面放置皮肤(表面)电极,采集肌肉活动时的肌电信号,从而对神经肌肉功能作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技术.sEMG信号主要从人体生物特征角度研究肢体肌肉功能而进行康复评估,其特征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枢控制因素和肌肉兴奋传导速度的特性[1].sEMG信号评估技术常用于评估脑卒中步态[2]、吞咽[3]、平衡[4]、康复疗效评估[s]等领域.
作者:廖志平;魏爽;李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离培养体系,观察其移植对脑瘫(CP)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细胞的存活、迁移、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并与神经节苷脂(GM1)注射对CP鼠神经功能恢复进行对比.方法: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100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并予5-溴脱氧嘧啶尿苷(Brdu)标记72h;受孕17d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0.4mg/(kg·d),12h后置于缺氧环境2~2.5h,4h后再次腹腔注射同剂量LPS,孕鼠自体分娩,生后4周,通过行为学评分选择CP模型动物80只,随机分为4组:CP组(CP模型)、假移植组(CP模型+PBS)、MSCs移植组(CP模型+MSCs)、GM1注射组(CP模型+GM1),每组20只.移植后第1、2、3周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Brdu标记的MSCs的存活、迁移,移植后第4周,通过行为学评价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情况.结果:MSCs移植比GM1注射使大鼠握持时间更长,足错误次数更少(P<0.05);移植的MSCs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四周脑组织迁移,(0.45±0.68)个MSCs表达GFAP,(0.15±0.36)个MSCs表达NSE.结论:人脐血MSCs移植比神经节苷脂注射较好的提高CP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移植细胞可在大鼠脑缺血区域中存活、迁移,并部分向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分化.
作者:王丽敏;郭佳丽;杨自金;谭振香;田玉凤;王超;卢思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偏振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电针配合偏振光组(观察组)31例、电针组(对照1组)30例和偏振光组(对照2组)32例.观察组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行电针治疗,并配合偏振光照射;对照1组行电针治疗,取穴同观察组;对照2组行偏振光照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d后,3组VAS及血清MMP-3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配合偏振光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血清MMP-3的降低有关.
作者:蔡国伟;李静;李鹏飞;段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简式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2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1、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黄梅;宛丰;王佳君;田宇;吕衍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科共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各50例,①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7.6±8.5)岁;病程(8.5±3.2)d.②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9.5±7.6)岁;病程(9.7±4.2)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康复治疗,包括行颈椎牵引、按摩复位、针灸及中频电疗等治疗.颈椎牵引力度在4~10kg;按摩复位手法治疗主要是对颈背部肌肉如竖脊肌、斜方肌、菱形肌等肌肉行按摩放松,理顺患者病变部位颈椎的顺列;中频电疗采用HLY3a型电脑中频治疗仪,频率50Hz,强度以耐受为限;针灸治疗取百会、凤池、完骨、天柱及C3-5夹脊穴,以上治疗均每次20min,每日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2%利多卡因5 ml配入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4d.
作者:彭一华;王在年;苏代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观察组另外给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平衡功能进行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及计时平衡试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VSI、BBS及计时平衡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采用手法复位后应该继续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进行个性化的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前庭中枢代偿的建立,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减少眩晕的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晓峰;刘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对改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治疗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2组CMS总分及各分项评分较治疗前逐渐提高(P<0.05),且同时期观察组各项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综合康复治疗配合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肩关节功能.
作者:周敬杰;张明;张秀芳;陈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寿命逐年延长,老龄人口比例逐年升高.据统计,目前我国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左右[1],表明我国已进入老年化国家.而人体在衰老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功能减退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其日常生活[2],将会给社会与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有效预防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已成为人口老年化社会的战略之一[3].
作者:李淑珍;钟锦然;丁政;郑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康复护理临床见习带教的教学效果.方法:本科护理见习生67名,按班级分为观察组34名和对照组33名,观察组采用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方法,按教学计划设计合适的病例,护生根据病例搜集资料,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对照组采用以带教老师讲解、示范为主的常规方法.见习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对见习带教的满意度和理论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对见习带教满意度各项评分及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色扮演有利于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护士角色的认知.
作者:王颖敏;黄丽葵;冯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每年全世界范围内有1.5亿人发生脑血管意外[1],其中40%~77%的脑卒中患者能够存活1年左右,但幸存者会伴随多种不同程度的残碍[2].尽管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发生率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但是脑卒中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已经成为一个共识[3-4].
作者:洪文军;陶静;陈立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方法:M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rTMS治疗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及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MoCA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MoCA量表各因子中视空间与执行、延迟回忆、语言、注意力、计算力、定向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命名及抽象力得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缩短更明显(P<0.05);2组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增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疗效,且明显优于单纯认知功能训练治疗.
作者:孙瑞;马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微波技术于1947年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1],开始只是应用于微波理疗,随着微波在消除多种炎症及组织凝固等方面独特疗效的凸显,其作用才日益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骨折的愈合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骨性组织的再生和重建.根据Einhorn的调查研究发现,5%~10%的骨折患者会出现骨折的延迟愈合,其中绝大部分患者会发生骨折不愈合[2].
作者:邹玉珍;白跃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坐-站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亚急性不能独立完成坐-站转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2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辅助下坐-站转移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患足置后下辅助坐-站转移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AL-080平衡功能评估系统测试2组患者训练前后坐位静态下压力中心点的轨迹长(SLsi)、坐位稳定极限下压力中心点的大面积(SAsi)、训练后独立完成坐-站转移时间(T)、双下肢负重差异(ALD)、足底压力峰值(Fmax)以及站立静态下压力中心点的轨迹长(SLst)、站立稳定极限下压力中心点的大面积(SAst).结果:训练2周后,2组SLsi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SAsi及BB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观察组完成坐-站转移所需的时间、健侧下肢负重及AL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侧下肢负重、Fmax及动态SAs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SL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坐-站转移训练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提高,且采用患足置后下坐-站转移训练效果更佳.
作者:刘孟;倪朝民;陈进;范文祥;穆景颂;王丽;庄建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肺癌合并肺栓塞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在出院前给予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另外实施康复护理.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幸福度评分均较出院时及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明显增加(P<0.01,0.05),对照组出院时及出院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在正确服药、合理饮食、合理作息、避免诱发因素、定期复诊等方面的遵医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出血、肺栓塞复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提高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曹芹;胡小莲;姚蕾;黎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