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良;宋琳;关爽;王秀玲;郑伟
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症状收治入院的患者1例,男,51岁,无明显诱因突感头晕,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言语含糊,伴左侧口角流涎1 h;既往高血压病2级4年;检查呼吸16次/min,血压160/11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构音不清,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侧肢体肌力3级,巴氏征(±),肢体痛觉减退,颈软,克氏征(-);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及丘脑腔隙性脑梗死.初步诊断①脑梗死;②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作者:方煌;李朝武;涂明义;聂海岭;张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中置管后装治疗技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初发脑胶质瘤患者10例,在尽可能切除肿瘤后将后装管在直视下植入肿瘤组织内或瘤床内,完成后装治疗后再行颅外照射,其中8例高级别胶质细胞瘤同时行静脉化疗.结果 :10例均完成治疗.随访2-6个月,2例额叶累及胼胝体胶质瘤患者部分反应(PR)及1例累及额下回后部残留灶患者全部反应(CR),另7例全切患者无复发灶.术前、术后karnofsky行为评分无明显变化.无急性放射性脑坏死.结论:脑胶质瘤术中置管后装治疗技术切实可行,并能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孙才兴;谢尚闹;胡福军;狄小云;孟旭莉;谢秋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PT)的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OT),对照组开始2周只进行PT,2周后加用系统的OT.2组均观察6周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FMA)及ADL能力(MBI)的评定.结果:6周时2组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01);治疗后2,4,6周FMA、MBI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OT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与PT同时进行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祝芃;何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时间的不同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发病7-30 d)33例和晚期组(发病3-6个月)15例.2组一般治疗与康复治疗方法均相同.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均进行FIM评定.结果:FIM评定在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早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但临床疗效早期康复优于晚期.
作者:刘立明;朱才兴;成忠实;焦伟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8例,均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FES.结果: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2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且无继发损害发生.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FES对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预防继发损害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忠良;宋琳;关爽;王秀玲;郑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恶性肿瘤(癌症)是一类病死率极高的疾患,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会对治疗产生积极影响[1].
作者:张宜宏;施琪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70例,均应用浮针疗法治疗,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结果:70例患者总有效率88.6%,病程≤3个月的患者显效率明显优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P<0.01).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应用浮针疗法不仅镇痛效果好,且可有效预防神经痛.
作者:袁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复活汤对中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肾复活汤内服为主治疗中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2例,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功能及X线表现的改善情况.结果:152例患者通过6-12个月的治疗,临床症状、功能及X 线表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6.1% .结论:补肾复活汤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和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永城;曾炎辉;张泽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右侧髌骨骨折患者1例,男性,75岁,入院后行右髌骨切开复位,术后骨折处愈合良好;出院3个月后自觉右下肢肿胀麻木隐痛,活动受限,平卧休息无好转,遂再次入院.查体:右下肢肿胀,皮肤发红、发亮、明显灼热感,内侧肌肉僵硬,左右下肢于髌骨上15 cm处周径分别为43及51 cm,髌骨下10 cm处为34及41 cm.彩超示右下肢股深静脉栓塞.给予溶栓、抗凝并配合持续被动活动等治疗,4 d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即开始物理治疗.
作者:邓胜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S)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87例脑卒中患者按病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62例,其中A组32例,B组30例;稳定性脑卒中患者(C组)25例和正常组(D组)20例.A、B、C 3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同时予以洛伐他汀20 mg口服,每天1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CRP和sICAM-1的水平.结果:治疗前A、B组患者血清CRP和sICAM-1水平高于C、D组(P<0.05或P<0.01),而A、B 2组及C、D 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CRP和sICAM-1的水平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体内存在着炎症反应,可能与脑卒中不稳定有关,洛伐他汀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有可能应用于进展性卒中的防治.
作者:王洪新;梅元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70例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感染伤口均采用药物、清创及引流等治疗,高压氧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后,高压氧组痊愈率为63%,总有效率94%,且无明显的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辅助疗法.
作者:王和平;舒凯;徐慧玲;雷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以络脉生理功能变化为基础的特殊病机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大量关于络脉及络病的论述;<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络病及虫药通络等治疗方法.许多疾病在病变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血淤络阻的现象,而且病程愈长愈明显.因此络病理论与通络法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郁保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半量甘露醇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四肢创伤后诊断为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用半量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88例患者用药2-8 h后疼痛明显缓解,肿胀肢体周径减小,皮肤紧张度下降,局部触压痛减轻;4例终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全部患者均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结论:半量甘露醇可明显改善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可作为常规预防性用药,但对用药后无缓解或暂时性缓解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积极早期手术,其疗效可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蔡卫东;方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急性结膜炎1例,女,39岁,两眼疼痛畏光5 d,自滴氯霉素眼药水无效,近2 d疼痛加重,视物模糊,睁眼困难;检查见两眼红肿,球结膜重度充血,分泌物多;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辨证为热毒上犯.经双侧耳尖放血5-6滴,第2天复诊,疼痛大减,能睁眼,分泌物减少,共治疗2次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
作者:陈丽贤;谢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03例,随机分为综合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综合组急性期制动,并配合理疗及运动疗法,对照组制动并口服舒筋活血片.结果:治疗30 d后,综合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78.6%,症状积分评定综合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提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杨闯;周贤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刺激盆底肌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12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用电极经肛门插入直肠约4-6 cm进行电刺激盆底肌,20 min,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 5-20次.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标准表(NIH-CPSI)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或不适感、排尿症状及生存质量改变.结果:12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P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刺激盆底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无副作用,且疗效显著.
作者:熊泽安;周家杰;朱欣;陈士祥;张先觉;李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AQP-4表达和后肢恢复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分为损伤组和中药组,均手术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中药组术后即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液灌胃;损伤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术后1、3、7、14及21 d分别对大鼠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检查后肢功能,然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第1天,2组受损伤脊髓灰质、白质中可见到AQP-4的表达明显增加;第3天时达到高峰,损伤组更明显(P<0.05);第7、14及21天,中药组AQP-4表达的减少几乎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AQP-4表达,消除脊髓水肿,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从而使残存脊髓组织保存并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作者:王伟;谢杰;方坚;冯新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失眠患者60例,均由神经内科确诊,且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效果不佳.随机分为2组:①激光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8岁;病程2-5年;每日睡眠2~4 h 13例,1~2 h 17例.
作者:张维奇;闫丽娟;王菊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33例急性脑卒中合并有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15例和运动组18例,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运动组患者配合运动疗法.结果:运动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采用运动疗法能防止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病情进展,并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赵俐玲;陈秋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天子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天子饮组107例和太极液组61例,分别口服天子饮和太极通天液.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检测颈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与健康志愿者(正常组)30例对照.结果:天子饮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太极液组(P<0.01及P<0.05).治疗前CGRP天子饮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5-HT则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CGRP明显降低,5-HT则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天子饮不仅对偏头痛有良好的疗效,且能调节偏头痛患者血中CGRP和5-HT等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作者:李炜;钟广伟;王素娥;文玲波;李臻琰;祁敏;李学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