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煌;李朝武;涂明义;聂海岭;张瑾
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症状收治入院的患者1例,男,51岁,无明显诱因突感头晕,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言语含糊,伴左侧口角流涎1 h;既往高血压病2级4年;检查呼吸16次/min,血压160/11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构音不清,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侧肢体肌力3级,巴氏征(±),肢体痛觉减退,颈软,克氏征(-);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及丘脑腔隙性脑梗死.初步诊断①脑梗死;②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作者:方煌;李朝武;涂明义;聂海岭;张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复活汤对中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肾复活汤内服为主治疗中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2例,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功能及X线表现的改善情况.结果:152例患者通过6-12个月的治疗,临床症状、功能及X 线表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6.1% .结论:补肾复活汤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和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永城;曾炎辉;张泽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共记录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132阵,平均4.8跳/阵;平均提前指数(1.46±0.30);平均易损指数(0.54±0.09);偶联间期≤400 ms 26例.结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是老年器质性心脏病易出现的较高级别室性心律失常,但若提前指数>1、易损指数<1,一般不会引起心室颤动,预后良好.
作者:郑霞;孙晓静;牛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介入康复时间的不同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开始康复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发病7-30 d)33例和晚期组(发病3-6个月)15例.2组一般治疗与康复治疗方法均相同.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均进行FIM评定.结果:FIM评定在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早期组显著优于晚期组.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但临床疗效早期康复优于晚期.
作者:刘立明;朱才兴;成忠实;焦伟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追踪观察功能性磁刺激(FMS)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2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MagLite型磁刺激仪,经S3神经根和膀胱区行FMS治疗,每日2次, 5 d/周, 4-6周1个疗程.以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评价治疗前后及停止治疗第1、3个月时排尿次数、平均尿量及单次大排尿量.结果:治疗后,20例中17例症状显著改善,日排尿次数显著减少,平均尿量增加,尿急程度减轻,其中3例治愈;3例无效.结论:FMS可显著改善部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宁;陆敏;黄晓琳;丁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帕金森病(PD)所表现的躯体症状以进行性加重的肌强直、肢体震颤、运动迟缓及协调功能障碍为显著.当前主要治疗仍是药物替代疗法,但长期用药后常会有症状波动、运动及精神障碍,且随病情进展,药效将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1].Gage等[2]曾对25个关于PD患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表明运动疗法不止在一个方面对PD患者有效.故本文主要对PD运动疗法作一综述.
作者:姚波;金建明;蒋小毛;霍文璟;姚保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70例,均应用浮针疗法治疗,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结果:70例患者总有效率88.6%,病程≤3个月的患者显效率明显优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P<0.01).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应用浮针疗法不仅镇痛效果好,且可有效预防神经痛.
作者:袁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半量甘露醇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四肢创伤后诊断为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用半量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88例患者用药2-8 h后疼痛明显缓解,肿胀肢体周径减小,皮肤紧张度下降,局部触压痛减轻;4例终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全部患者均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结论:半量甘露醇可明显改善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可作为常规预防性用药,但对用药后无缓解或暂时性缓解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应积极早期手术,其疗效可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蔡卫东;方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因电脑操作不当致颈肩背痛不适患者76例,男31例,女45例,年龄18-50岁,平均28岁;病程1-3年,平均1.5年,均有长时间操作电脑史;临床表现为颈肩背疼痛不适,伴上肢酸困;颈椎X片或CT排除颈椎病、肩周炎和类风湿性脊柱炎.治疗方法: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姿势操作电脑和定时休息、活动颈肩关节和腰部;临床症状较重的患者同时配合物理疗法.①磁疗:磁头并置或对置于患处,治疗剂量450-750GS;②中频电疗:使用电极板2个,并置或对置于患处,治疗剂量按治疗仪多步处方9,均每次20 min,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
作者:孙存禄;宋红儒;陈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6例,X线片示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小,关节软骨面不平整等表现,男20例,女36例;年龄45-84岁;病程2个月-23年;双侧关节同时发病30例,单侧发病26例;伴有外伤史18例;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或积液,长时间行走和站立后症状加重或关节运动时有骨擦音,部分患者合并膝关节内翻畸形、活动度受限和膝关节周围压痛;检查浮髌试验阳性.56例患者均采用湿热敷模糊控制理疗机治疗,治疗时患者膝关节裸露,将专用敷垫均衡涂抹湿热敷乳剂,并接柔性电片,专用护垫包住,接通电源,温度为43℃-44℃,时间40-60 min,每天1次,20 d 1个疗程.
作者:王毓兴;杜宁;徐敏新;李飞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微波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微波组在鼻内窥镜引导下微波热凝下鼻甲术;电凝组采用传统鼻甲电凝法治疗.结果:3周后微波组有效率86.7%;电凝组66.7%.半年后随访,出现鼻塞等不适症状,微波组23.3%,电凝组80%.结论:鼻内窥镜引导下微波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术野清晰、操作方便,出血少,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许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0年6月-2002年12月本院康复科收治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380例,男244例,女130例;平均年龄78岁,其中>70岁140例;病程3个月;均伴有偏瘫.护理方法:①入院后进行ADL和行动能力评定,站立平衡达3级,而步态不稳的患者专人陪护,并给扶拐器扶助步行;卧床时给予护栏保护,上下床时协助,病区配备辅助步行器械及助力自行车,供下肢肌力>4级患者使用或训练,并定期检查器械质量.②根据患者体质、ADL评定、偏瘫等级等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并按计划给予一对一手法、运动及作业治疗等[1],运动量以患者轻微出汗和呼吸增快,运动后次日晨起感觉舒适、无疲劳现象并能继续进行锻炼为宜[2],运动前后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③管床护士每日3次到患者床前询问需要,与之交谈,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病区环境布置,定时开窗通风,更换床单;陪伴患者参加工娱活动,定时播放轻音乐.责任护士随时下病房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如高血压病的预防;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意义及方法,正确站立、平衡及ADL训练的技巧,日常饮食控制等;并鼓励患者家属探视.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重症肌无力(MG)治疗的安全性及其引起肌无力加重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丁氏双鳍电鳐电器官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提取蛋白主动免疫C57BL/6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MG(EAMG)模型,随机将EAMG小鼠分为未处理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组(C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第7天和注射抗生素后第14天进行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检查和血清中AchR抗体(AchRab)水平的检测.结果:成功复制EAMG小鼠44只;注射抗生素后第14天RNS衰减率和AchRab滴度,C组明显高于A组(P<0.05及P<0.01).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加重MG症状的机理可能与药物提高血清AchRab水平,增加肌无力评分和肌肉电活动的衰减,从而加重MG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的障碍有关.
作者:胡芳;刘昌勤;曹学兵;邓敏;王云甫;吕永宁;杨汉菊;徐楚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天子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天子饮组107例和太极液组61例,分别口服天子饮和太极通天液.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检测颈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与健康志愿者(正常组)30例对照.结果:天子饮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太极液组(P<0.01及P<0.05).治疗前CGRP天子饮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5-HT则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CGRP明显降低,5-HT则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天子饮不仅对偏头痛有良好的疗效,且能调节偏头痛患者血中CGRP和5-HT等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作者:李炜;钟广伟;王素娥;文玲波;李臻琰;祁敏;李学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PT)的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OT),对照组开始2周只进行PT,2周后加用系统的OT.2组均观察6周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FMA)及ADL能力(MBI)的评定.结果:6周时2组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01);治疗后2,4,6周FMA、MBI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OT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与PT同时进行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祝芃;何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3-硝基丙酸(3-NP)预处理时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细胞凋亡改变的作用机制及5-羟癸酸(5-HD)对3-NP效果的影响.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5只.右侧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模型组,对照组大鼠立体定向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NP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腹腔注射3-NP(20 mg/kg),预处理组(CPC组)造模前24 h给予3-NP(20 mg/kg),5-HD组于造模前10 min侧脑室内给予5-HD(5 mg/kg).采用缺口末端标记原位检测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DA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及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结果: PD组、CPC组及5-HD组与对照组和3-NP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损毁侧TH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或P<0.05);CPC组与PD组比较细胞凋亡率降低,TH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5-HD组与PD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NP预处理可抑制细胞凋亡,而5-HD可阻断3-NP预处理保护效应.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激活参与3-NP预处理神经元保护作用.
作者:曹学兵;孙圣刚;钟建新;邓学军;李红戈;袁光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以络脉生理功能变化为基础的特殊病机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大量关于络脉及络病的论述;<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络病及虫药通络等治疗方法.许多疾病在病变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血淤络阻的现象,而且病程愈长愈明显.因此络病理论与通络法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郁保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8例,均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FES.结果: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2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且无继发损害发生.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FES对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预防继发损害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忠良;宋琳;关爽;王秀玲;郑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恶性肿瘤(癌症)是一类病死率极高的疾患,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会对治疗产生积极影响[1].
作者:张宜宏;施琪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4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多功能牵引配合神经根阻滞、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450例患者痊愈率74.9%,总有效率93.8%.结论:综合保守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肯定,并发症少.
作者:周立志;杨贤玉;黄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