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低视力康复与助视器

郑远远;崔彤彤;胡爱莲;陈建东;孙葆忱

关键词:儿童低视力, 助视器, 视觉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助视器在儿童低视力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143例6-14岁低视力患儿分别配戴远用和近用助视器.结果:低视力患儿配戴远用和近用助视器后,24.5%远视力≥0.5;54.5%的近视力≥0.5.结论:低视力患儿助视器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而且视觉康复推动了特教事业的发展.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低强度超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方法:将64只大鼠右侧坐骨神经重度钳夹伤制作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各32只.超声组造模侧神经损伤处以声强250 mW/cm2、频率1.0MHz的超声进行体外治疗,隔天1次;对照组相应部位予以未启动治疗系统的假治疗.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电生理、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等指标测定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超声组损伤神经远侧Wallerian变性进程加速、雪旺细胞增殖、变性组织吸收、轴索及髓鞘再生、感觉传导速度及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提前(P<0.01或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通过影响神经再生的多个环节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作者:周伟;陈文直;周崑;王智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三联法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105例

    2型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5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男59例,女46例;年龄50-86岁,平均69.8岁;脑梗死病程48 h-6个月;均无神志障碍.随机分为三联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实施糖尿病教育和饮食、运动、心理治疗,原用降糖药的剂量根据血糖测定结果略加调整.

    作者:周旭文;杜杭根;殷利春;金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卧与坐位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配备坐姿矫正系统对卧位与坐位功能的影响.方法:坐姿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34例,随机分为矫正组和对照组各17例,均采用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矫正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对卧位、翻身、坐位等项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01),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备坐姿矫正系统辅以神经生理学疗法更利于提高脑瘫患儿卧位与坐位功能.

    作者:徐开寿;麦坚凝;何璐;梁惠慈;梁小娴;罗源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康复训练与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50例,均经CT和/MRI证实,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男33例,女17例;年龄45-70岁;病程1-5 d,脑梗死28例,脑出血22例;均伴有偏瘫.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细胞、脑代谢促进剂等常规治疗,并确保卧床期的良肢位摆放,当患者病情稳定即对肢体进行按摩、被动运动及Bobath技术训练[1].电刺激组同时加用低频CVFT-010 M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作低频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发病2 d,脑出血发病2周后),主电极安置于患侧乳突区,辅电极安置于患侧上肢伸侧,频率(50±1)Hz,强度以能引起病侧肌明显收缩为准,每次20 min,每天2次,20 d 1个疗程.

    作者:陈九斤;杨朝辉;梅元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海滨综合疗养治疗老年糖尿病

    目的:探讨大连海滨综合疗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19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综合组101例采用规律饮食、自然疗养因子、药物、运动疗法、心理辅导和景观欣赏等综合治疗;对照组96例以膳食、药物及不规律的文体活动等治疗为主.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尿糖、临床症状、用药情况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糖、尿糖降低,自觉症状改善,用药量减少,血液粘度降低,血液高凝倾向纠正;2组间比较综合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综合疗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福金;邓亚安;韩峪;尹德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糖尿病足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及复发的疗效.方法:108例确诊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2组,均按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62例同时康复介入.治疗前后对足溃疡愈合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5-20 d的治疗,康复组患者足溃疡愈合率高于常规组(P<0.01),且溃疡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溃疡复发率、截肢率与常规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药物及康复介入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残疾率.

    作者:罗爱华;潘翠环;伍丽珊;王美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低频电刺激小脑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电刺激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电刺激组同时接受低频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前后行TCD检测.结果:治疗15 d后电刺激组有效率90.1%,对照组66.7%.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强(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

    作者:熊玲;杜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等离子射频与微波治疗对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微波凝固术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28例OSAS患者分成射频组148例与微波组80例,分别行腭咽成形、双扁桃体、肥厚腭咽弓、双侧肥厚下鼻甲等的射频消融术和微波凝固术.结果:术后2个月行呼吸睡眠监测2组患者睡眠过程中暂停时间及血氧饱和度检查,结果射频组总有效率98.6%,微波组71.3%(P<0.01).随访7个月,射频组总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微波组(P<0.01).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OSAS疗效显著,且局部很少残留疤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观明;肖志;崔永华;李惠琴;王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60例

    2001年2月-2004年12月本科收治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0-71岁;病程1-3 d;均有明确受寒和扭伤史;临床表现为腰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俯、仰及转身起坐时疼痛加重或卧床难起,X线片排除其他病变.治疗时患者取坐或仰卧位,双手半握拳状,取双手指总伸肌腱的两侧,腕背横纹下1寸处的腰痛穴,常规消毒,选用28号4 cm不锈钢毫针,快速直刺进针,深度约1.5-2.5 cm,针感以强烈的酸麻胀痛为宜,同时嘱患者前后、左右活动腰部,每隔5-10 min行针1次,留针40-60 min.有受寒史患者腰部拔罐1次,8 min.

    作者:刘慧;赵晓莉;张进彤;刘静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运动疗法致关节肿胀2例

    1.重度脑外伤患者1例,男,29岁;外科手术后40 d入住康复理疗科治疗.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睁眼昏迷,气管、胃管及尿管插管、四肢肌张力高、呈痉挛性瘫、双足下垂.给予内科治疗、康复护理、高压氧治疗、针灸和关节被动运动.在肢体的被动活动中,由近至远分别活动肩、肘、腕、手指及髋、膝、踝关节15-20遍,20-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时均无不良反应,第5个疗程中,发现患者左肘及左膝关节肿胀,但关节远端及肢体无异常.经询问后得知家属治疗心切,在每日系统治疗后,仍多次活动其肢体,活动次数、时间及强度不详,故考虑可能由于关节活动量过大、多而引起.经停止肢体被动活动并抬高患肢,3 d后肿胀有所减轻,10 d后基本消退;以后继续按规律被动活动肢体共2个疗程,患者未再出现关节肿胀.

    作者:肖锋;赵力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68例(脂肪肝组),采用经皮给药、循经推按和口服中药治疗.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检测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治疗40 d后,脂肪肝组临床症状及系列生化检测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显示脂肪肝组治愈率50%,总有效率95.6%.结论:血脂异常、血糖代谢紊乱、高粘血症为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安淑玲;袁玉欣;王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重度伸膝组织粘连36例

    重度伸膝组织粘连患者36例,均为术后单侧继发性僵直,男23例,女13例;年龄18-68岁,平均41岁;病程10个月-3年,平均14个月;患膝伸屈均<60°;股四头肌有不同程度萎缩.36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作者:周章彦;周茂垣;林智勤;杨建惠;连福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时窗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脑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在不同时期介入对窒息脑瘫幼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神经生化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幼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早期针刺组(A组),模型+晚期针刺组(B组),模型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D组).A、B组分别于造模后24 h、8 d开始针刺;动态观察其行为学改变,于21 d时处死,测定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幼鼠前肢功能明显下降,至21 d时,A、B、C 3组前肢功能均显著改善,A、B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C组差于D组.造模后21 d,D组幼鼠在皮层、纹状体、海马仅有轻微的bFGF免疫反应,C组幼鼠见稍增强的bFGF阳性表达,而A、B组均见较多量的bFGF强阳性表达,尤以A组为明显,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早期介入对脑瘫的治疗有肯定作用.增强的bFGF长时程阳性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窒息性脑瘫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琴玉;孙砚辉;靳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外伤后抑郁患者情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外伤后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与常规组各34例.2组均接受常规营养脑血管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同时增加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高压氧组汉密尔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及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P3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压氧可改善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情感及认知功能.

    作者:杨大鉴;张义质;胥方元;何成松;干锦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残疾人职业咨询的应用方法

    职业咨询是职业康复的组成部分,它通过人际交往,主要运用说明指导、辅助等方式,使咨询者对有关职业活动问题得到指导、教育和帮助,并向其提供就业方面的服务及信息[1].本文仅就残疾人职业咨询的应用方法作一介绍.

    作者:王莲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血管狭窄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确诊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128例中共检查血管1112条,TCD发现狭窄血管183条,其中135条与DSA诊断一致,但在TCD检查正常的血管中DSA发现血管狭窄29条,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82.3%,特异性94.9%,阳性预测值73.7%,阴性预测值96.8%,其中对大脑中动脉的价值大,其后依次为椎动脉、大脑前后动脉.结论:TCD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对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诊断须慎重.

    作者:罗国君;何国厚;张晓东;王云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习得性无助大鼠脚底电刺激后海马c-FOS表达

    目的:研究不可逃避的脚底电刺激对习得性无助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2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6只,余22只采用不可逃避脚底电刺激制成习得性无助大鼠(实验组2)和非习得性无助大鼠(实验组1)动物模型,用特异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组与实验组海马神经元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2在接受脚底不可逃避电刺激后,海马齿状回区内FOS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实验组1和正常组低(P<0.05),而CA1和CA3区内FOS蛋白表达水平与实验组1和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OS蛋白可以在基因表达水平反映神经元活性,习得性无助大鼠齿状回c-FOS蛋白表达下调提示该区域可能有细胞活性改变,此变化可能在习得性无助行为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欣;刘昌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多种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176例脑瘫患儿按不同年龄段及脑瘫类型,采用药物、高压氧、针灸按摩、运动发育疗法、心理行为指导和培训家长等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176例患儿的综合运动能力测试均有提高;疗效评定,优良率达59.1%.结论:采用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措施能促进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早期发现、长期坚持治疗和训练则更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潘润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生物碱对动物吗啡依赖性的戒断作用

    目的:探讨一种可食用植物提取物--生物碱对成瘾动物依赖性的戒断作用.方法:50只雄性小鼠,分为5组各10只,第1-7天,A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0μl/只,B、C、D组注射吗啡150μg/只,E组注射生物碱1.7μg/只,每日2次;第7天时各组再皮下注射纳络酮0.1 mg/只催瘾.第8-14天,A、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0μl/只,C与D组分别注射生物碱1.7与0.85μg/只,E组注射吗啡150μg/只.第15天再用纳络酮催瘾,观察并比较各时间段各组小鼠症状和体重的变化.结果:第7天时,B、C、D组小鼠有强烈成瘾表现;A、E组无异常.第15天时,B、E组出现明显成瘾症状;D组成瘾症状较轻;A、C组无异常.结论:可食用植物生物碱无成瘾性,对动物及人体依赖性的戒断作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蒋薇;陈惠;于洁;周国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五年一贯制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作为我国新兴事业的康复医学,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康复需求,关键是康复医学教育,尤其是其核心内容康复治疗技术教育能否发展.1997年本院开设康复治疗专业,在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对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采用五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模块化并分段式教学模式培养5年制康复治疗技术高职人才,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罗治安;邹文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