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事支持配合自我干预提高助产士职业压力自我缓解依从性

石玉娥;张玉芬

关键词:助产士, 职业压力, 缓解
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职业压力自我缓解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通过对本院妇产科15名助产士的压力来源识别和程度评估,采取同事支持和自我干预,降低职业压力.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妇产科助产士,自我缓解职业压力依从性提高,由压力产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心理和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明显改善.结论:同事的支持有助于压力的缓解,而通过自我职业技能的提高和与患者共情沟通(成为患者可亲可敬的人)的自我干预,能有效改善职业压力,实现愉快、开心从业,提高工作幸福指数.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人性照护理论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对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挑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9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肿瘤化疗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采用人性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患者承受的痛苦大大减少,建议在临床上广为推广.

    作者:王建霞;宋华;付凤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自制标识卡在群体伤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标识卡在群体伤害事件救治中的效果.方法:自制一种质地为不干胶的信息记录卡,正面可填写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初检伤情、接诊医生护士及编号等信息.将自制标识卡贴于患者右上胸外衣醒目处,便于其他医务人员查对以及了解病情,避免忙中出错.结果:运用自制医患信息双向标识卡,代替床头卡、花名牌、医嘱执行单及病历,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自制标识卡在突发性群体性伤害中能为医务人员提供准确的伤员信息,为抢救群体性伤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群体性伤害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丽娟;邓艳;陈小红;余翔;吴春发;丁义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艾素化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以艾素为主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科31例肿瘤患者进行以艾素为主的化疗,同时给予心理疏导、细致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 结果:31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骨髓抑制,1例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其余患者胃肠道症状较轻,24例出现不同程度脱发,无一例出现过敏反应. 结论:对艾素化疗的患者进行细致有效的护理,可以减轻化疗副反应,确保化疗效果.

    作者:赵贤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事支持配合自我干预提高助产士职业压力自我缓解依从性

    目的:探讨助产士职业压力自我缓解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通过对本院妇产科15名助产士的压力来源识别和程度评估,采取同事支持和自我干预,降低职业压力.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妇产科助产士,自我缓解职业压力依从性提高,由压力产生的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心理和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明显改善.结论:同事的支持有助于压力的缓解,而通过自我职业技能的提高和与患者共情沟通(成为患者可亲可敬的人)的自我干预,能有效改善职业压力,实现愉快、开心从业,提高工作幸福指数.

    作者:石玉娥;张玉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肝癌患者介入室内个体化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在介入室内个体化治疗护理措施.方法:回顾30例肝癌患者在介入室内实施个体化治疗的护理过程,即术前准备、患者入室评估、 心理疏导、术中护理、术后护送交接、临床随访.结果:30例肝癌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做好介入室内个体化护理,实施室内个体化优质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配合治疗,保证介入治疗顺利完成.

    作者:孙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士长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护士长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模式和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月内科系统8个病区排班方法及应用模式和效果,即把护士分为5个层级:N0级、N1级、N2级、N3级、N4级,根据病区护理工作具体情况分责任1组、2组、3组,责任组长由N4级护士担任,组员为:N0级、N1级、N2级、N3护士,明确职责为:全面全程(24小时)负责10~12个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护理工作.结果:通过实施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不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而且提高了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各级护士成就感和工作的安全感.结论:护士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加速低年资护士护理技术和综合业务能力水稳步提高,同时充分体现高年资护士的价值即业务、教学、科研、质量控制等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护理工作安全、优质、高效,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董巧云;谢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目的为预防(PE),恢复静脉的通畅性,防止DVT复发,大限度保持静脉瓣膜功能,减少血栓的形成. 根据病变类型和实际病期,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作者:王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临床化学检验样本8672份,经过筛选,选出由于分析前因素导致结果发生异常的40份样本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出40例正常样本作为对照组.使用Microsoft VFP6.0软件建立起数据库,对选取的数据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样本延时送检、不规范采样、患者不按规定准备以及样本质量不合格是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化学检验中,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及时准确的前提和重要方法.建立综合分析前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临床交流、临床医护人员与检验人员、患者共同努力,可以大限度消除影响分析前质量的不良影响因素.

    作者:冯浩;甘智芬;罗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系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术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随访,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可减轻子宫切除受术者的应激反应,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崔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输液致患者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输液致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输液致肢体肿胀疼痛患者116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采用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分别观察两组肿胀消退情况和疼痛缓解程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实验组对肢体肿胀和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两组疼痛评分治疗后24、48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且不良反应程度轻.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输液致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刚;马超;袁文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基层医院病区备药的管理

    目的:加强病区药品管理,落实药品的配置、储存、摆放和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科室形成药品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并落实执行,科室、护理部、药剂科落实督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措施.结果:保证了病区用药,保证了无过期药、药品储存摆放100%合格.结论:本院病区药品管理合格率明显提高,药品储存更合理、安全.

    作者:史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无偿献血采血护理风险评估和控制体会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采血风险评估方法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随机选择1000例(采血者认为可能存在脆弱风险)无偿献血者对其进行采血翠弱性风险评估,评估方法即确定风险事件易发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无偿献血者安全上存在的潜在危害,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针对性的防控.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中心血站无一例无偿献血者在采血中或采血后发生不良事件.同时提高了采血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结论:做好献血采血护理风险评估和控制,是杜绝献血采血前、中、后无不良事件的保障,是中心血站顺利完成献血采血工作的关键,做好无偿献血者采血护理风险评估和控制值得探讨.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根本原因分析在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在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存在或潜在失误的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整改或修复潜在失误,有效创造安全、高效、优质、便捷、稳定的药学服务.结果: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应用根本原因分析质量管理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安全优质,在对50万例门诊患者就诊配药、发药正确率100%,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根本原因分析质量管理应用,能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同时提高门诊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

    作者:郑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稳心颗粒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2014年在本科就诊的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患者56例,采用口服稳心颗粒联合穴位贴敷疗法.结果:痊愈20例,显效3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运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室性早搏相得益彰,效果显著.

    作者:王长青;涂颖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龙虎山卫生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不给予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程度,包括DBP、SB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服药依从性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BP、SB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控制,有助于血压的控制,防止疾病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熊敏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光子照射治疗痔疮手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

    目的:探讨痔疮手术后利用光子照射治疗法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进行痔疮手术后的患者,将这90例患者随机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对照组的45例患者进行止血、换药等常规处理方法,对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进行的常规处理基础上,再加上每天对术后创面进行光子照射.结果:在两组对比后显示,观察组在术后的疼痛程度、愈合情况和时间以及创面渗液评分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在对比之下两组形成的差异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光子照射治疗法在痔疮手术后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创面愈合时间,而且方法简单、操作便捷.

    作者:郭午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初期步入临床工作模式探索

    目的:探索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初期进入临床的工作路径与模式.方法:通过总结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内容,结合在临床中药学服务实例.结果:临床药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尚不够完善,对临床用药的可参与程度有限,故临床药师的工作开展仍比较艰难.结论:只有深入临床,参与临床用药;寻找工作切入点;了解患者用药需求;培养临床敏感度;学会处置药物不良反应;注重知识积累.从而使临床药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作者:贾茹;王亚娟;邓宁;朱秀琪;熊建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并探讨对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4年7月,共计96例老年患者在本院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8例.手术前后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满意度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晓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5S管理法在门诊整形医学美容手术室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5S管理法在门诊整形医学美容手术室管理应用效果.方法:应用5S管理理念于门诊整形医学美容手术室管理中,对门诊整形医学美容手术室环境、物品、人员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结果:实施5S管理后,门诊整形医学美容手术室环境、物品、人员管理均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结论:应用5S管理,能有效提高门诊整形医学美容手术室管理质量,实现环境、物品、人员大优质化,为门诊患者提供全快捷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作者:张迎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提高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效果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效果具体措施和做法.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48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治疗过程,对基础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针对存在问题给予干预措施.结果:38例患者胰岛素基础治疗效果有效提高,空腹血糖控制在6mmol/L以下,8例空腹血糖控制不达标7mmol/L.2例治疗结束后,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不用药物即可保持血糖正常.结论:提高患者对基础胰岛素治疗的认识;积极调整剂量;监测血糖,是保障基础胰岛素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马燕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