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美芳;俞玲玲
目的:探讨人胎脑神经干细胞特征性标记物的分布.方法:收集胎龄16-36周水囊引产胎儿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光镜技术对人胎脑不同部位神经干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分布进行检测.结果:不同胎龄胎脑均存在神经干细胞,Nestin和CD34蛋白双阳性NSCs仅存在于28周胎龄组的海马及室下区、32周胎龄组的海马、室下区及纹状体和36周胎龄组的纹状体,且这类NSCs主要呈圆形和椭圆形,大小不一.Nestin和CD133蛋白双阳性NSCs在不同的胎龄组以及同一胎龄组的不同部位其表达不同,胎龄越小,Nestin和CD133蛋白双阳性NSCs越多,32周胎龄组仅在海马部位发现1个此类NSCs,36周胎龄组的任何部位均未发现此类NSCs.结论:Nestin是人胎脑神经干细胞特征性标记物,CD133和CD34是人胎脑部分神经干细胞特征性标记物.
作者:尹晓娟;封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1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微创组,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基本药物治疗,并在发病72 h内给予微创手术,康复组患者配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神经功能缺陷(CSS)程度评分,康复组与治疗前和微创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DL及临床疗效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微创组((P<0.01,0.05) ,死亡率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ADL改善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作者:范超平;周秀丽;陈琼;李春生;杨茂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1],其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15年成功率已超过90%[2].
作者:程千;谷贵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微波治疗的疗效.方法:72例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微波组和对照组各36例,肌腱修复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微波组同时配合微波治疗.术后3个月评定患者疼痛、切口愈合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微波组疼痛缓解率、切口愈合率及疗效评定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治疗具有安全、促进切口愈合、加快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的优点.
作者:任杰;骆东山;宋知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脉冲振荡法测定96例哮喘稳定期患者(哮喘组)及99例健康者(对照组)在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前后呼吸阻抗的变化及下降率,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变化及下降率,并对2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吸入组织胺后哮喘组5 Hz和20 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及差值(R5、R20、R5-R20)、20 Hz振荡频率时电抗(X20)、外周阻力(Rperiphery)及共振频率(Frequencys)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吸药后FEV1下降与R5、R20、Rperiphery、Frequencys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7、0.518、0.365、0.446.结论:脉冲振荡法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及观察药物疗效的有用工具,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建章;汪得喜;伍惠红;邓哲彤;钟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性休克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老年休克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胸片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和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起病急骤,实验室检查多项异常,X片表现为肺炎,心电图示肺心病变化.治疗以抗菌素为主,辅以超短波.结论:早期确诊,合理用药,防止并发症,加强预防可以减少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宁守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康复指导.方法: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并配合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按Nakai评分,优良率95.8%.结论: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术后康复有显著作用.
作者:李沂红;于英兰;白彦红;王爱琴;王翠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老年抑郁症的诱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组)进行躯体疾病及生活事件调查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抑郁组躯体疾病及生活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有躯体疾病及伴有生活事件患者易患抑郁症,护理人员应掌握抑郁症的发病诱因,进行相应护理,降低抑郁对老年人的身心危害.
作者:高辉;张海风;李娟;常仁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并超短波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72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电刺激组36例,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并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组36例,接受单纯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20 d后,电刺激组肩痛程度明显减低,上肢运动功能达>4级由27.7%提高到66.6%,有效率明显优于超短波组(P<0.01).结论:TENS并超短波治疗能显著提高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红;王少军;徐璐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方法:评定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在病程6个月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Barthel指数(BI)分别评定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在病程满6个月时患者中大多数存在肢体肌张力增高,MAS分级与FMA和BI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发生率较高,而且痉挛程度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相关,康复治疗应关注痉挛问题.
作者:陆敏;彭军;尤春景;黄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脑瘫患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为临床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资料.方法:脑瘫患儿108例,神经学检查评价脑瘫类型以及并发症诊断,并进行头部MRI检查、视听诱发电位检测及脑电图检测.结果:①108例中不同类型脑瘫并发症81例(75%),其中摄食困难、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并发症占多数.②混合型脑瘫的并发症发生率高(90%).③头部MRI异常率75.9%,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多(45.1%).结论:小儿脑瘫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体格发育,增加其融入社会的难度.早期注重婴幼儿摄食技能的发育监测,干预和改善其智能水平,促进语言发育,积极控制癫痫发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姚宝珍;夏利平;凌伟;王军凌;江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HDS)、韦氏记忆量表(WMS)、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第4周时康复组MMSE、WMS、SCAG、H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WMS和HDS评分有明显改善(均P<0.05或0.01);治疗8周后,康复组CDR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MMSE、ADL、SCAG评分出现明显改善(P<0.05或0.01),CDR则无改变.治疗后各时间段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潘大津;程英;杨苏骏;朱满莲;徐哲明;吴绍长;叶双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9-65岁,平均(48.5±7.8)岁;病程3.5个月-14.5年;颈椎X线片或CT及MRI均示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部分斜位片示椎间孔狭窄变形,椎间盘膨隆或突出改变;临床表现为颈部及上肢疼痛、僵硬、前臂及手指麻木.80例分为2组,A组42例采用推拿加牵引治疗.
作者:郭效德;刘建勇;苏凤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正负气压按摩治疗2型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2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按摩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正负气压按摩治疗.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1),按摩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3.3%,常规组为13.3%和60.3%,按摩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结合正负气压按摩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作者:尚翠侠;刘珊珊;候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2例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1和2,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发病2-5 d、15 d及对照组的血清 MMP-3、MMP-9的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FDS).结果:血清MMP-9和MMP-3水平发病2-5 d时,观察组1、2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1 MMP-9水平比观察组2升高更显著(P<0.01);发病15 d时,观察组1、2 MMP-9和 MM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病2-5 d的血清MMP-9和MMP-3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发病早期血清MMP-9与MMP-3水平的高低与临床病程有关,而且是判断脑梗死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虹;魏桂荣;李红戈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康复护理措施,预防再脱位.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患者5例,均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随访3年无1例发生再脱位.结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系统的出院指导是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的重要因素.
作者:江雪莲;郭小玲;王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50-71岁,平均60.3岁;病程2个月-2年;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受累7例,臂丛神经13例,躯干部神经受累21例;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41例患者均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多步程序第3个处方治疗,载波频率为3000 Hz的中频电流,调制电流频率1-150 Hz,调制电流波形为正弦电流、方波、指数曲线电流及三角波交替使用,调幅度75%-100%.治疗时将2个适当大小硅胶电极放置于疼痛部位,调节输出至患者皮肤有轻微刺痛感为度[1],每次20 min,20 d 1个疗程,治疗前后以目测类比评分(VAS)值评定疗效[2].
作者:乔淑章;安经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之前中华呼吸学会(CR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及GOLD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分级标准.方法:对713例CODP患者的肺功能测定结果分别按1997年CRA和1995年ATS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比较,同时对FEV1%预计值与PEF%、Vmax75%、Vmax50%、Vmax25%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反映气流受限及肺功能受损程度的FEV1%预计值及FEV1/FVC、FVC%、PEF%、Vmax75%、Vmax50%、Vmax25%、MVV%、VC%等指标CRA和ATS的分级标准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按CRA分级标准,713例中COPD重度患者所占比例高,达55.9%;按ATS分级标准则是轻度患者所占比例高,达54.1%.相关分析显示,按CRA分级标准,轻度COPD患者的FEV1%预计值与PEF%和Vmax75%无明显相关性,但与Vmax50%、Vmax25%明显相关;中、重度及按ATS分级标准划定的轻、中、重度患者FEV1%预计值与PEF%、Vmax75%、Vmax50%、Vmax25%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1997年CRA的COPD分级标准较1995年ATS标准以及以ATS标准为蓝本的GOLD标准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COPD患者的肺部病变及肺功能受损程度、工作劳动能力及生活自理情况.
作者:李志平;唐可京;黄建强;郭禹标;罗益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电位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痛的疗效.方法:慢性颈肩腰腿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电疗组采用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2组均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等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电疗组治愈率达71.1%明显高于对照组40%(P<0.01).结论:高电位治疗仪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敏;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尹汉奎;任芸;张雄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下肢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下肢骨不连患者给予减重步行训练.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骨折愈合5例(33.3%);3-4个月时8例(53.3%);4-6个月时1例(6.7%).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促进下肢骨不连的愈合.
作者:陈舜喜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