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629条不合理医嘱分析

杜晓红;张建瑞;王瑞芳;武爱民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不合理医嘱, 药师, 审核处方
摘要:目的:发挥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作用,分析临床用药中常见问题,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12年1~6月的629条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1~6月执行医嘱共388271条,发现不合理医嘱629条,包括溶媒选择不合理、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配伍禁忌、给药频次偏少、医嘱开具失误及其它方面的问题.结论:PIVAS为药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临床药学工作平台,药师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纠正不合理用药医嘱,促进合理用药,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8月疑为细菌感染患者共75例,健康体检人员25例.根据ACCP/SCCM共识会议及临床相关表现将入选病例分为脓毒血症组、细菌感染性SIRS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各25例,对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比较;全部病例于入院治疗前,使用抗茵药物24h、4d、7d分别测定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在抗茵药物治疗前,血清PCT在局部细菌感染组不升高,为(<0.05)ng/ml,在细菌感染性SIRS组中轻度升高,为(4.05±0.65)ng/ml,在脓毒血症组中显著升高,为(48.02±11.28)ng/ml;脓毒血症组中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感染性SIRS组和局部细菌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脓毒血症组发现,在抗茵药物有效治疗后血清PCT可迅速下降,由(40.51±6.42)ng/ml降至(1.11±0.53)ng/ml,而CRP在细菌感染被控制后仍维持一个较高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PCT在判断细菌性感染方面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高于CRP.结论:血清PCT的检测即可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还可反映抗茵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抗茵药物和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优于CRP.

    作者:李丽丽;叶加建;叶桦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治疗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分析我院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采取处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总计进行5146次血液透析,5146中发生低血压456次(8.86%);高血压244次(4.74%);心律失常15次(0.66%);肌肉痉挛531次(10.31%);失衡综合征26次(0.5%);并发症总发生率(24.6%).结论:熟练掌握透析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及表现、针对发生病因、机制度时采取措施,是治疗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杜纪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乳癌术后分析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乳癌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乳癌术后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功能恢复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患者乳癌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7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侧肢体坏死、自杀倾向、抑郁症等意外发生.结论: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避免心理障碍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金哲;孔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8~2011年平南县人民医院医学论文被引状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平南县人民医院医学论文被引状况.方法:从中国知网检索2007~2011年平南县人民医院发表的医学论文被引状况分类统计.结果:该院共发表论文147篇,被引篇数为52篇,被引率为35.37%,被引频次108次,平均每篇被引频次0.73次;被引频次排名前10名被引频次44次,占全院被引频次的40.74%,单篇论文被引引频次前二篇为“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临床观察”10次,“住院分娩新生儿7821例母乳喂养现状分析”6次.结论:论文被引率是对论文质量及科研能力重要指标之一,全面培训职工论文写作水平与投稿期刊选择是提高被引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巨大儿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正确的产前诊断和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减少母婴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11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正常体重儿105例作为对照组,对孕产妇的产次、孕周、孕末期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妊娠合并症、胎儿性别、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的产次、孕周、孕末期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观察组分娩并发症及难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孕妇的产次、孕周、孕末期体重、身高及胎儿性别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测量宫高、腹围及B超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度对诊断巨大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分娩方式以剖官产相对安全.

    作者:陈慧丽;朱宏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士参加护理继教积极性不高的因素与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参加护理继教积极性不高的因素与对策探讨.方法:走访临床护士200名.结果:200名护士均有不同因素致参加继教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结论:通过对参加继教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大大的提高了继教积极性.

    作者:陶菊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增强CT静注碘海醇外渗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碘海醇外渗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回顾我院发生碘海醇外渗的病例,总结其治疗、护理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技巧,分析原因尽量避免碘海醇外渗.结果:经过积极的有效的治疗、护理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得到有效的治疗及满意结果.结论:增强CT静注碘海醇要小心谨慎,提前预防外渗发生,发生问题要积极治疗护理,主动和患者在注射前及发生事故及时沟通,避免引起护患纠纷.

    作者:孙霞;窦瑞芬;魏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8677名分析

    目的:了解妇女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状况,为妇女生殖道表原体防治措施提供资料.方法:采集宫颈分泌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衣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对8677名妇女生殖道衣原体测定,阳性597例,阳性率6.88%.结论:加强女性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实验室检测,控制沙眼衣原体的传播和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黎秋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类分娩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治疗在不断探索中,本文综述人类产后出血治疗进展动态.

    作者:梁宏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呼吸科老年人吸入性肺炎95例,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结果:治愈46例(48%),好转15例(16%),转诊15(16%),死亡或放弃治疗19例(2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16%.结论:重视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合理应用抗菌素,可降低细菌耐药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大大改善老年吸入性肺炎治疗效果.

    作者:徐慧芬;谭杏珍;郭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胃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7例胃癌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17例胃癌组织中有72例(61.5%)HIF-1α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未见HIF-1α蛋白的表达;HIF-1α表达在肿瘤大小、不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中存在HIF-1α蛋白的表达,使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作者:董永胜;刘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幼儿园儿童身长<中位数-2个标准差109600名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幼儿园儿童身长<中位数-2个标准差(身材矮小)状况.方法:对109600名幼儿园儿童身长<中住数-2个标准差资料分7县市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玉林市幼儿园儿童检查109600名,身材矮小4746名,身材矮小发生率为4.33%.其中,身材矮小发生率北流市为4.05%;容县为15.62%;博白县为1.47%;兴业县为2.61%;陆川县为2.72%;玉州区为3.65%;福绵区为0.59%.结论:玉林市身材矮小儿童分布特点:容县患病率高,福绵区低.深入社区幼儿园检测评价儿童身长,发现矮小患儿,及时联系家长,可为身材矮小儿童及时治疗提供条件.

    作者:叶泽忠;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士临床用药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为了提高用药治疗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和引发的医疗纠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采取强化护士安全用药知识培训,规范护士用药行为,加强药品环节管理等措施.结果:通过临床实践,与药物有关护理缺陷明显下降,实现了护理缺陷发生率不断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的目标.结论:通过护士及临床用药常见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加强护士核对药物的准确性,同时加强药剂人员,护理人员药理知识学习,加强药剂人员与临床护士的沟通、联系,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作者:汪琳;王凤芝;刘凤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正确洗手预防医院感染

    加强手卫生工作,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严格手卫生制度,采取正确地洗手或手消毒,尤为重要.1手卫生设施和用品的配置病房换完药应设有流动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用于洗手的肥皂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与消毒并保持干燥,提倡使用洗衣液.洗手设施应当避免再次污染,洗手后应使用一次性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2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洗手的指征,即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发放无菌物品之前,工作人员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后,均应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速干喷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妇科门诊290份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妇科门诊支原体、衣原体标本检测和耐药性趋势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选取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方法:支原体应用鉴定和药敏综合试剂盒,表原体应用单克隆抗体敏标免疫法,对妇科门诊290份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鉴定及药物和衣原体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uu(34.4%)、Mh(8.9%)、CT(19.3%);单项感染占31.1%,合并感染占14.5%,其中以CT+uu阳性率高为8.9%;药敏结果表明单一支原体感染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和美满霉素的敏感率为89.7%、82.8%和72.4%,对合并感染(uu+Mh),药物感染性较差.结论:支原体和衣原体在NGU中的感染率不可忽视,需根据药敏结果选药有效药物治疗.

    作者:李光庭;林湛;柯水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水胶体敷料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疗效

    目的:水胶体敷料在预防和治疗晚期女性肺癌压疮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对44例晚期女性肺癌患者,依据病情分为已发生压疮组和高危压疮组,随机将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徐常规压疮护理措施外配合超声电磁波热疗,观察组除常规压疮护理措施外,应用水胶体敷料帖敷,评价疗效.结果:已发生压疮患者在常规压疮护理基础上应用水肢体敷料与常规压疮护理配合超声电磁波热疗比较临床愈合率明显提高,高危压疮纽对照组新发生压疮2例,均为Ⅰ期,应用水胶体敷料后很快愈合,观察组在住院期间无压疮发生.结论:水胶体敷料预防治疗压疮疗效确切.

    作者:李凤英;林琼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同指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同指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形状、范围大小选择6种同指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24例.结果:24例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血运,质地良好.结论:应用同指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临床中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武志刚;郭爱民;乔悾;王治国;张立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我科于2009年12月5日~2012年5月14日共收治的5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管察和护理.结果:本组588例,580例治愈和好转出院,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临床护理在乙型肝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提高疗效,防止发展成重型已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控制或延缓发展成肝硬化,肝癌,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爱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629条不合理医嘱分析

    目的:发挥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作用,分析临床用药中常见问题,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12年1~6月的629条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1~6月执行医嘱共388271条,发现不合理医嘱629条,包括溶媒选择不合理、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配伍禁忌、给药频次偏少、医嘱开具失误及其它方面的问题.结论:PIVAS为药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临床药学工作平台,药师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纠正不合理用药医嘱,促进合理用药,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杜晓红;张建瑞;王瑞芳;武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救护车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救护车是一个特殊的医院感染控制环境,其有运转病人病情的复杂性、运转病人时间的不确定性、运转病人的流动性、连续性等特点,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因此,我们从救护车交叉感染管理人手,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范,效果满意,现体会如下.1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①应得到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部门的重视:医院设有专职部门专职人员管理,把救护车消毒工作列入主要监测部门,科室有负责救护车消毒灭菌与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督促,落实消毒灭菌制度、无菌操作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②加强救护车消毒:救护车应设专用车位,接诊病人回医院后,立即打开车门通风,车内进行湿拭清洁和去除污垢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物表及地面檫拭,特别是担架的清洁与消毒.

    作者:刘桂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