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新;崔晓丹;汤娟
目的 总结长途转运地震伤员收治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172例长途转运地震伤员收治过程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总结出在伤员转运、病房环境、人员及设施配备、治疗等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172例长途转运地震伤员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均达到大限度的康复.结论 集中收治大批伤员的管理经验,规范的救治管理是保证佳治疗和护理的基础.
作者:张秀果;张淑环;李秀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肺血栓栓塞症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腹壁皮下注射法安明12h后按压和不按压注射点局部出血和疼痛程度,并进行比较.方法 41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实验组注射法安明后拔出针头时不用按压注射点,对照组注射法安明后拔出针头时用干棉签按压注射点3~5min,并于注射12h后用直尺测量注射部位肿胀淤血范围和询问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局部疼痛和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注射法安明后按压与否均会出现淤斑,这可能与患者的腹壁皮下脂肪厚度、进针力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与注射后是否按压没有直接关系.肺血栓栓塞症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腹壁皮下注射法安明后可以不用按压针眼.
作者:覃松梅;陆爱玲;卢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探讨神经外科长期昏迷病人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4年间对11例长期昏迷病人行PEG进行肠内营养.2例造瘘口切口感染,1例出血,经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8例无并发症发生.提示:采用PEG进行肠内营养安全方便,容易护理,可在家庭进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将我科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80例输卵管妊娠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0人和实验组10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掌握输卵管妊娠相关知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疗效.
作者:高宝仪;林少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0例宫颈癌病人利用电话回访,使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采用生活质量评分方法,对病人在住院期间及回访后,分别进行评分.结果 60例病人住院期间及电话回访后,其生活质量比较,精神状态、睡眠、饮食、情绪、与人交往,P<0.05;焦虑情绪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宫颈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管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产生的人体形态学因素.方法 对60具尸体上肢常规解剖观察头静脉、贵要静脉走向并测量其管径.结果 头静脉缺如1例,在上臂中段头静脉直径细.贵要静脉,在上臂直径粗且恒定,穿固有筋膜时存在潜在管腔.结论 头静脉上段不易作为PICC置管通道;在利用贵要静脉通道置管进入固有筋膜时,应当避免导管前端挫伤血管内膜.
作者:张广新;崔晓丹;汤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对10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抗病毒、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的同时,加强对发热及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加强隔离及消毒管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10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提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采取有效综合性护理措施是提高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治愈的重要保证.
作者:范毅荣;刘藏平;何红;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低血糖是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关的常见的不良事件,低血糖经历可导致某些患者产生恐惧反应.低血糖恐惧是患者取得佳血糖控制的主要障碍,对其生活质量和临床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糖尿病恐惧测量工具使用多的是低血糖恐惧量表(The Hypoglycemic Fear Scale,HFS).个体低血糖发作史以及个体的特质焦虑水平与低血糖恐惧有关.更经常发生低血糖或发作时症状更严重的患者其低血糖恐惧水平更高,而焦虑与低血糖恐惧的关系比较复杂.它们之间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血糖意识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降低恐惧水平和提高疾病管理.糖尿病管理和患者教育方案中应该解决低血糖恐惧这一问题.
作者:蔡春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探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提高患儿生存的数量及质量.通过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抢救、精心护理,143例新生儿患儿中,139例治愈,4例好转.积极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谭维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分析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提出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适当给予其镇静剂和肢体约束,能有效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
作者:李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科于2007年4月对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采用纸塑包装,在纸塑包装袋上手写包装人的姓名、有效期、失效期、品名等,每天工作重复、繁琐,费时费力.2008年4月开始,采用印章代替手写.印章上的日期为可调式,蘸蓝色印油,盖在纸塑包装袋封口的边缘.纸塑包装袋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印章不发生任何变化.此方法操作简便,标识明显,整齐美观,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张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第三代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抢救病例.结果 痊愈16例,死亡2例.结论 为降低第三代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应高度警惕,严格掌握适应证,详询过敏史,用原药做皮内试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分秒必争,及时就地抢救.
作者:王素阳;赵献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膀胱镜是泌尿外科一种常规的检查项目,它常因冲洗液外溢而影响操作并导致术中溢水污染,因此我们针对这一现象,特向厂家定做了规格为30cm×40cm、一侧有塑料袋的一次性无菌粘贴手术巾用于此操作中,其目的是利用粘贴巾的作用,防止溢水渗湿敷料,尽量减少地面污水,保持操作区域干燥.
作者:陈筱萍;戴旭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方法.确保用药安全.方法 制订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结果 对病区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及进行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考核,护士取、用药准确率显著高于实施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前(P<0.01).结论 病区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可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保证用药安全,防范护理差错、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邱敏;刘琼芳;操银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针对ICU患者家属因患者病情危重入住ICU而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恐惧、悲观、绝望、烦躁、无奈等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①评估其所需,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以帮助他们及时宣泄、转移和调整其不良情绪;②把握时机,适时进行沟通引导;③根据患者家属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情况而给予集体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后,减轻或消除了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增进了患者及家属身心健康,和谐了医患关系.
作者:付清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急救知识培训对提高居民急救水平的作用.方法 对两个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华为社区为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现场医学急救知识培训;大学城社区为对照组.进行两次问卷调查,比较培训前后两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干预组急救知识知晓率从原来的17.0%上升至培训后的59.2%,心肺复苏术了解率从5.0%上升到47.1%,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急救知识知晓率从原来的17.4%上升至19.0%,心肺复苏术了解率分别为5.0%和4.53%,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培训后急救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9.2%和19.0%,心肺复苏术了解率分别为47.1%和5.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居民急救水平.
作者:张贺真;陈红艳;杨国安;舒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法律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医护纠纷是困扰整个卫生系统棘手的大问题,也是阻碍卫生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病人的权益,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因此,如何防范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邱春兰;吴俊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护理实验教学是高等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操作技术也称护理技能,是护理技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护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20余年前的模式,与现代护理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也影响了护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张丽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门诊输液室工作繁忙,患者等候时间长,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护士的大潜能,提高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达到高效、优质、低耗、患者满意的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我院门诊输液室于2007年10月开始,在人力资源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如何提高门诊输液室工作效率,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管理措施,且初见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玉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科2008年3月成功救治1例气管切开套管拔管后24h内发生窒息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2008年1月25日因车祸致颅骨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入院后行开颅双侧去颅骨瓣减压颅内引流术,经降颅压、止血、促进脑细胞代谢、抗感染治疗.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仍处于深昏迷状态,并出现肺部感染.给予气管切开,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营养,予鼻饲流质等治疗,患者逐渐清醒.
作者:黎伟珍;吴小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