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城;王诗忠;陈水金;陈少清;何坚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下低频电刺激诱导外周血干细胞增殖并向施万细胞(SC)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外周血干细胞,将传至第3代的SD大鼠外周血干细胞分为低频电刺激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组、联合应用组、对照组.4组细胞均采用含2%胎牛血清的达尔伯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进行培养,加入SC上清液后,低频电刺激组给予1h持续低频电刺激,ERK组在DMEM中加入浓度为50 mmol/L的抑制剂PD98059,联合应用组在ERK组基础上给予1h持续低频电刺激,对照组不行特殊干预处理.诱导前、后,利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在570 nm处的吸光度A值,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对诱导后各组细胞的增殖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干预前,各组外周血干细胞的A750值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低频电刺激组、ERK组、联合应用组、对照组A750值分别为(1.051±0.058)、(0.363±0.343)、(0.894±0.343)、(0.758±0.047),除ERK组外,其它各组A750值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各组A750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低频电刺激组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P75的表达率均高于其它各组(P<0.05),ERK组各蛋白表达率则均低于其它各组(P<0.05),联合应用组S-100、GFAP及P75的蛋白表达率介于低频电刺激组与ERK组之间,高于ERK组,低于低频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间ERK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频电刺激组和联合应用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cyclin D1及CDK4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ERK组则较低(P<0.05);与联合应用组比较,低频电刺激组p-ERK1/2、cyclin D1及CDK4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ERK组较低(P<0.05).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低频电刺激可促进SD大鼠外周血干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SC分化,且ERK信号传导通路是促进SC增殖分化的途径之一.
作者:顾旭东;柏京;张成文;傅建明;王晶;潘文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下调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热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mTOR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MMC-7721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mTOR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SMMC-7721细胞经转染后给予热疗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情况.结果 SMMC-7721细胞转染后其mTOR基因mRNA表达(0.23±0.01)及蛋白表达(0.31±0.02)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反义载体能有效下调SMMC-7721细胞mTOR基因表达.SMMC-7721细胞经转染后给予热疗处理,发现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实验组SMMC-7721细胞经热疗后其凋亡率[(52.27±3.72)%]较阴性对照组凋亡率[(28.93±2.51)%]明显增高,其细胞周期呈现S期比例增加(P<0.05)及生长阻滞现象.结论 下调mTOR基因表达能提高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热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S期生长阻滞有关.
作者:王庆亮;郭宇;刘波;杨培生;华学锋;叶小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活性物质,可在脊髓水平的躯体感觉和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均由其特异性受体介导.目前,根据受体氨基酸序列、药理学特性及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等,可将5-HT受体(5-hydroxy trptamine)分为7种类型,即5-HT(1 ~ 7)受体,7种受体类型又可进一步划分为15种亚型,即5-HT1A、5-HT1B、5-HT1D、5-HT1E、5-HT1F、5-HT2A、5-HT2B、5-HT2C、5-HT3A、5-HT3B、5-HT4、5-HT5A、5-HT5B、5-HT6和5-HT7.除5-HT3受体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外,其余均为可以调节配体门控通道和电压门控通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1].近来的研究发现,在5-HT受体家族中,5-HT2受体,特别是5-HT2A和5-HT2C受体对脊髓运动功能的调节尤为重要[2].既往的研究表明,脊髓中5-HT能神经环路与疼痛的调节有关,而5-HT2A和5-HT2C受体在脊髓水平可以参与疼痛的调节.本文着重对5-HT2A和5-HT2C受体在大鼠脊髓水平的分布及其与脊髓运动功能以及疼痛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杨娜娜;王熠钊;周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小鼠P8(SAMP8)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及谷氨酸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9月龄SAMP8 1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10只)和针刺组(9只),另选取雄性同月龄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9只作为对照组.针刺组给予“百会”、“涌泉”穴位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相隔2d,共治疗4个疗程.第4疗程内每次治疗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治疗后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的超微结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AMPA受体亚基谷氨酸受体l(GluR1)及谷氨酸受体2(GluR2)的含量.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小鼠穿越有效区的次数分别为(5.33±2.29)次、(2.30 ±0.82)次、(5.22±2.05)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穿越有效区的次数减少(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SD[(39.83 ±9.30)nm]变薄(P<0.05)、突触间隙[(19.98±5.21)nm]增宽(P<0.05)、突触界面曲率(1.12±0.05)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鼠突触PSD[(46.78±11.37)nm]增厚(P<0.05)、突触间隙[(15.68±4.03)nm]缩小(P<0.05)、突触界面曲率(1.14 ±0.09)增大(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GluR1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GluR1含量增加(P>0.05),模型组GluR2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GluR2含量增加(P<0.05).结论 针刺可显著提高SAMP8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可塑性,并促进其海马AMPA受体GluR2亚基表达,提示针刺可能是促进神经康复、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方法之一.
作者:封敏;熊殷艺;鲁娟;张承舜;于美玲;吴巧凤;卢圣锋;余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下降是脑干卒中患者常见的障碍,临床上常见这类患者肢体力量和分离运动相对较好,却不能行走甚至不能保持站立.稳定脊柱和骨盆的核心区力量不足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没有这个力量保障,上下半身间缺乏关联,就像一个吊线松弛的木偶一样.近年来随着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对核心区力量逐渐重视,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领域也引入了核心区(core)及核心力量训练(core strength training)的概念.本研究将核心力量训练用于治疗脑干卒中患者,旨在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训练手段.
作者:屠建莹;任筱舒;陆博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主观性耳鸣是一种无外界听觉刺激情况下产生的声音或噪声的感觉,常导致焦虑、失眠,甚至引发自杀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耳鸣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热点集中于皮质重组在耳鸣的产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大脑皮质声音投射区重组、振荡活动异常、听觉处理高级区域的异常兴奋都与耳鸣的产生密切相关.脑刺激技术已进入此领域,并已开启调制脑功能障碍性活动的新视角.本文就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对耳鸣神经调节性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带;马跃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冲击波技术自1980年首次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以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对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也具有显著疗效[1-3].临床上有部分肩袖损伤患者经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注射、物理治疗等常规干预后无明显疗效,冲击波可作为手术替代疗法治疗上述患者,从而缓解其症状、延缓甚至替代手术治疗[4-6].如有资料统计指出,采用冲击波治疗肩部钙化性肌腱炎的成功率为47% ~ 70%[7-8].
作者:陈进城;王诗忠;陈水金;陈少清;何坚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