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伊春青;周华友;兰炯采
为了提高输血治疗安全性,遏制血源性疾病传播,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自2002年底开始,实行了受血患者受血前多项指标的检测,笔者将我科4年检测的受血者血液中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凤兰;童燕;雷富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缺铁性贫血(ID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ABX MICROS6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23例MDS患者和31例IDA患者的MCV、RDW值.结果:MDS和IDA患者的MCV分别为(103.1土10.8)fl和(73.7±9.6)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DS和IDA患者的RDW分别为(18.7±4.4)和(17.6±2.8)均高于正常参考值,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患者MCV、RDW增高,IDA患者MCV减低、RDW增高.结论:MCV、RDW的变化在MDS和IDA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兴桥;张雄;王金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们对兰州地区2002~2005年街头无偿献血人群卫生部规定的4项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媛;高明;王燕宁;张建敏;杨卫华;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的适应症及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患者72例(治疗组)和应用全血治疗患者66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全血和应用洗涤红细胞对于贫血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提升无显著差别,而2者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洗涤红细胞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过程中,血浆中诸成分的免疫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含有1 μmol/L亚甲蓝的血浆置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中,经光照强度为3.8万Lux的可见光照射30min.结果:经亚甲蓝光化学法处理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大部分在20%以下,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稍有减少.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程玉根;柏则蓉;贾红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程中ABO血型检定及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检测ABO血型抗原强度变化.结果:血型抗原减弱或丢失者占17例(37.0%),A抗原容易减弱或丢失,ABO抗体也可以减弱.结论:吸收放散试验、血型物质检测及家系调查可以防止误定ABO血型.
作者:朱剑荧;胡利亚;兰炯采;罗洪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临床上某些疾病如再障、实体瘤、白血病等可以造成ABO抗原减弱或缺乏,影响血型的准确鉴定.现将1例再障患者血型抗原减弱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曹奎杰;何鸣镝;刘峰;饶神宗;张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小儿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地贫)的检出率、基因型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法(RDB)诊断β地贫286例,再进一步采用GAP-PCR法进行α地贫1和α地贫2基因检测.结果:在286例地贫中检测出25例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为8.74%,其中β地贫复合α1地贫基因为4.89%,β地贫复合α2基因为3.85%.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18例,检出率为8.74%,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7例,检出率为8.75%,在25例αβ复合型地贫中,β重型者占28%.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而重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患儿有贫血,肝脾肿大的临床表现,但较单纯重型地贫轻,血液学检查也显示为中间型的表现.结论:广东地区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较高.αβ复合型地贫血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有密切关系.研究αβ复合型地贫基因型对指导地贫患儿的养育、保健、治疗和婚姻生育有着很大的意义.
作者:区小冰;黄钰君;张力;余一平;李文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成分输血疗效及手术前血液成分的准备,总结成分输血经验,降低用血量,减少输血反应.方法:44例肝移植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1例来自韩国的患者,1例蒙古族患者;2例行肝肾联合移植的患者.部分受体与供体之间有血缘关系,ABO、RH血型相合.将44例肝移植患者按照病情诊断,分为肝硬化组18例(40.1%),男13例、女5例;肝恶性肿瘤组26例(59.1%),男24例、女2例.根据患者手术中、手术后的不同出血情况,给予不同的血液成分治疗,所用红细胞悬液均进行白细胞过滤.结果:肝硬化组成分用血量大于肝恶性肿瘤组(肝癌).不同病情的肝移植患者需要的血液成分差异很大.讨论:术前明确患者的诊断及病程,探讨患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成分输血治疗,应用白细胞过滤技术,减少输血反应,降低输血总量是保障原位肝移植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楚中华;李伟;马现君;楚亚丽;孔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的机率,研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实验采用聚合酶联链式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5~8,对其突变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患者有无肝组织以外转移来对比差异性.结果:33例肝癌患者中,有17例结果显示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有转移病灶组18例的突变率高于无转移病灶组15例.结论:血浆P53基因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与疾病的轻重、病灶转移有某种内在联系,突变机率在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作者:胡娟;王超;曾平;王启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软件制作本软件基于Excel编制.请新建一个Excel文件,并按表1给出的相应位置输入相关信息.按以下表2的逻辑函数语言的输入,需要准确无误.
作者:赵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方法:抽取3种滤器制备的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红细胞回收率、过滤后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pH值及保存不同时间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等作质量分析.结果: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含量、pH值均符合要求,而白细胞残留量存在差异.结论:只有选择合格滤器才能保证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李丹慧;王连友;孟宪军;曹红荣;潘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有效节约血液资源,预防和控制无偿献血中献血不足量的发生,尽可能减少血液报废,笔者统计了本站2004年1月~2006年12月3年间共采集无偿献血31 794人次,其中发生献血不足量为117例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新明;费安芳;徐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青岛开发区共有人口57万,面积272平方公里,年供血量5234.单位(u),为青岛市6个县市区(即墨市,胶洲市,莱西市,胶南市,平度市,青岛开发区)采血点之一,业务上隶属于青岛市中心血站统一管理.2002年前为各行政区域的中心血库,独立实施各区域内的血液三统一管理,为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保证血液安全,青岛市卫生局在2002年4月在青岛开发区采血点开展血液集中检测试点工作,2002年12月底青岛市所属6个采血点的血液全部由青岛市中心血站统一进行血液集中检测,采血点只负责宣传发动,血液的采集,分离,贮存,和发放.
作者:张艳丽;朱雪梅;吴振军;吴玉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Rhesus盒的意义.方法:根据RHD基因上游盒、下游盒及杂交盒的DNA序列特异性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和错配PCR技术检测上游、下游和杂合的Rhesus盒.结果:维吾尔族随机非血缘关系RH阴性者94.44%为RHDˉ/RHDˉ型,2.78%为RHD+/RHDˉ型,2.78%为RHD+/RHD+型.结论:Rhesus盒检测方法是一种分析RHD基因结构是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技术,可用于遗传学或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
作者:陈小平;伊春青;周华友;兰炯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分辨,高灵敏的尿蛋白检测的方法(CZE法).方法:碱性缓冲液中(pH=9.0)各种蛋白都带负电,向阳极泳动.但在强力的电渗流的作用下,实际电泳中向阴极泳动.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信号,终将其制成电泳图谱.根据图谱中峰面积换算成蛋白含量.结果:本法可在8 min内将尿蛋白电泳分离,其中1号峰为肌酐峰,3号峰为尿白蛋白峰.各组分峰面积天内CV<2.14%,天间CV<9.0%.尿蛋白电泳所测结果与尿微量白蛋白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ZE可快速检测尿液中白蛋白的含量.
作者:朱丽凤;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经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和脑保护剂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特性,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患者全血高切黏度(P=0.0008)、全血低切黏度(P=0.0009)、血浆黏度(P=0.0008)、红细胞压积(P=0.0351)、血沉(P=0.0093)、全血高切还原黏度(P=0.0007)、全血低切还原黏度(P=0.0008)、红细胞聚集指数(P=0.0075)均显著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87.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作者:徐朴;周佑德;严翔;李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BMI-1 (B-cell 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BMI-1)是PcG(Polycomb group,PcG)家族的一员,同时也是一种原癌基因,与cmyc一起参与小鼠T、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选择性敲除BMI-1可导致出生后进行性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异常和严重的造血缺陷等.本文就原癌基因BMI-1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凤花;王琳;胡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为准确及时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安全治疗.方法:对本院400例输血患者的标本进行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其中试验组临床诊断恶性肿瘤患者200例,对照组临床诊断非肿瘤患者200例.结果:2组输血患者的标本对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标本对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存在干扰因素,应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治疗.
作者:陈安心;徐凤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27岁,O型血.2006年10月27日入黄河三门峡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结石.无输血史,入院时:WBC 5.1×109/L,RBC2.82×1012/L,Hb 70 g/L,术前根据病情于10月30日、10月31日、11月1日输红细胞悬液各2 U,无输血不良反应,2006年11月11日术后又申请红细胞悬液4 U,临床配血时,发现微柱凝胶和凝聚胺配血主侧均出现凝集,怀疑患者血清中存在ABO以外抗体,送本站检查.
作者:孟莉;杨逊怀;赵一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