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餐桌上的“清热利湿药”

温蒙中

关键词:餐桌, 饮食调养, 消化机能, 夏季, 暑湿, 食物, 食疗原则, 清热利湿, 健脾养胃, 中医, 食品, 湿气, 人体, 气相, 气温, 脾胃, 交叉, 忌荤, 化湿, 功效
摘要:夏季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加之气温交叉变化,放晴时暴热,下雨时阴凉,因此暑湿易袭人.中医认为,“脾主长夏”,夏天暑湿容易困阻脾胃,使人体消化机能减弱.因此,夏天宜采取健脾养胃、清暑化湿的食疗原则.饮食调养宜选用性质平和、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食物为主,忌辛辣生火和肥甘油腻类食品,但并非禁忌荤食.以下介绍一些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适合夏季食用.
养生月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文化品赏(上)

    中国的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商代甲骨文字中就有中药的记载.后来随着《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药物学专著的相继问世,中药内容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并成为中医治病中的精兵强将.中药的文化,内容广泛,丰富多彩.从成语谜语到歇后语,从对联诗词到对子,从书信到故事,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中药文化,体裁不同,风格独特,妙趣横生,正如文人星光说的那样“中药文化,有情趣,有知识,有魅力,又风趣幽默,读之,令人心舒意畅,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是怡情养性,调理情绪的灵丹妙药”.

    作者:吴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伴爱淘书

    老伴退休后,去逛逛旧书市淘淘便宜书对他来说是一件惬意不过的事.这里没有酒店商场霓虹灯闪烁的繁华.路灯下,这条由旧书市形成的街道虽然不足五百米,但却弥漫着一股喧嚣都市缺少的静谧;这里虽然也有车流行人,但却干扰不了淘书者的淘书乐趣.路灯下,一家家书摊安然有序紧挨排列.书摊极其简陋,一张大塑料布铺展在地,四个边角用小砖压住,旧书就一本本陈列在上面.有的摊主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斗地主”,也有的正安静地看书.

    作者:黎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HLA-B27的临床意义

    HLA(HLiman Leucocyte,人类白细胞抗原),是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和异体移植排斥作用的一组基因.HLA-B27抗原为HLA-Ⅰ类抗原,HLA-B27基因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有强关联.90%~95%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带有HLA-B27抗原.60%~80%的反应性关节炎(ReA)患者具有HLA-B27抗原,50%左右的肠病性关节炎(脊柱型)患者带有HLA-B27抗原.因此,HLA-B27的检查对这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董飞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爬楼获健康

    15年前,我有位老乡家住郊外工业区的6楼.那时,我虽刚过知命之年,但和老伴每次到老乡家去,爬完那几十级楼梯,中途总得歇一两次.入室坐定,不仅接过主人的茶杯时手颤得像筛糠,而且像老黄牛刚爬上高坡那样要喘好大一会儿粗气.我当时想,要我自己,宁可住阴暗潮湿的一楼,也不住明亮通风的6楼.2000年夏天单位分配住房,终,命运注定我住了6楼.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3年来,我却深深感到“顶天居”的好处,除视野开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外,且无鼠虫,更无噪音.13年来,我“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亦闲”.晨曦未露,泡上一杯香茗,半躺在藤椅上读书;日摇窗纱,铺开稿纸专心致志“爬格子”;夕阳西斜,独自凭栏,看白云苍狗,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

    作者:陆家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青少年打太极拳益处多

    在常人看来,太极拳运动时中老年人的专利,它就是“老人拳”.其实,持有此观点者,是对太极拳健身价值认识的偏见.在晨练的太极拳队伍中,你很难看到青少年人的身影,这是太极拳运动普及推广的不足之处.在近年来的新闻媒体报道中,多次提到现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下降严重,有些孩子走路远了,站队时间长了都会晕倒.为此,我在此呼吁,把太极拳运动列入中小学的体育课之中,这不但使中国的传统武术后继有人发扬光大,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年轻人们的身体素质.太极拳运动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理念和方法的代表.所以,青少年在学习太极拳的同时,还能学到中国传统的养生思想,这不但为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身体素质,而且还掌握了丰富的养生理论.

    作者:张晓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端午时节吃枇杷

    江南五月碧苍苍,“四时之果”枇杷黄.农历五月正是枇杷大量上市的季节.枇杷、属蔷薇科,常绿乔木.古称无忧扇,又名金丸、芦橘、芦枝等.北宋《本草演义》中说:“其叶,形如乐器中的琵琶,故而得名”.宋祁赞它是“树繁碧玉叶,柯迭黄金丸”.枇杷果实黄色,形似圆球,柔甜多汁,甘酸适口,是夏季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枇杷原产于我国湖北西部与四川东部一带,后渐遍及南方各省,尤以福建、浙江、安徽和江苏栽培盛.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司马相如在《史记·上林赋》中就有“枇杷十株”的记载,被誉为名果异树之一.

    作者:石柱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八种食物助通血管

    现在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平时饮食若注意血管疏通,就可以预防动脉硬化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要预防血管过早老化、硬化,我们在平时就应多吃清理和保护血管的食物.以下八种食物对疏通清理血管、预防血管硬化就有较好的帮助.1.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有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买海带时注意挑选质量好的:褐绿、土黄的海带才正常.墨绿色的海带是鲜海带经过烫煮后颜色变绿,再经过冷却、盐渍、脱水等工序加工而成,一般用作凉拌菜.而翠绿色的海带可能是经过添加色素浸泡而成,在选择时要特别注意.

    作者:孙宁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清热解毒马兰花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显然,马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马兰,别名马兰头、红梗菜、鸡儿肠、路边菊,为菊科马兰属植物.其入药、食也堪称佳品.宋诗人陆游有描写马兰头的诗《戏园中百草》云:“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据说因为马匹太喜欢吃这种草,人们要拦住它们的头,让它们吃不到,好继续上路,故有此名.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巧用紫苏治感冒

    感冒,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当感冒发生时,家庭栽种的香草植物紫苏能有效地治疗.紫苏,原是一种野草,可作蔬菜食用,也是一种常用中草药,其叶、梗、种子皆可入药,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已广泛地人工栽种.紫苏是一种极为普通而又奇特的草本植物.一般的植物茎为圆形,而紫苏的茎呈正方形.叶子的正面是绿色,背面却是紫色,摘一叶闻一闻,清凉芳香,如果你想种植,根据这个特征,也许你在野外能找到它.它的嫩叶可作蔬菜,可凉拌、煮汤、炒食和油炸,在烧鱼、虾、蟹等腥味菜肴时,放一、两片紫苏叶可除腥味.紫苏籽可做团子的馅,味醇清香.

    作者:高宗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如何放松颈部肌肉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人们工作精神压力大,易感到颈部酸痛不适.这主要是颈部肌肉疲劳所致.如果颈部肌肉疲劳不能缓解就会患上颈椎病,表现为颈部肌肉僵硬,酸痛连背,甚至手指麻木,或者头晕,甚或脊髓型颈椎病而至瘫痪.所以,不管有无颈椎病,平时保持颈部肌肉放松,这是很重要的.一、避免颈部肌肉疲劳1、因为工作需要用电脑的人或伏案工作的,长时间单一的连续性姿势的人,注意每隔1小时,必须休息3~5分钟,同时摇动颈部,做做颈部保健操.

    作者:胡国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贾兰坡的养生之道

    贾兰坡,生于1908年11月25日,卒于2001年7月8日.河北玉田县郭家屯乡刑家村人.为世界级名人,全球知名的田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他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中外学术界,登上世界高学术殿堂.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有《中国古人类大发现》等大量的学术著作,在全球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正规学历不高,只有中学毕业证书,是一位罕见的、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人物.他为人谦虚,不事张扬.他常说自己微不足道,有时取得点学术成果也只是得益于不间断的自学积累.

    作者:陈建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身交融好养生

    养生,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研究课题.特别一到盛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化的丰富,对养生研究更加重视.笔者平素喜读养生书籍,并践行养生之法,略有心得,叙述如下.养生首先要养“心”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是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而要研究这个话题,就得研究养生,这是从古到今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易经,天、地、人和谐,阴阳平衡的养生理论,到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治未病”的养生学说,无不论述养生要旨,更有现代的运动养生、营养养生等,无不吸引读者和观众.

    作者:陈鼎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几多巨字刻名山

    锦锈中华,文物荟萃,举凡名山胜境,不乏摩崖石刻,而其中不少巨字石刻,又多镌刻在峭崖险壁,风景绝佳之处,不仅为名山凭添几多神韵,也注入了无限诗情.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左侧数十米高的岩壁上,刻有一个高逾7米,宽过5米的“佛”字,笔画粗约1米,为明清时代文人所书.此“佛”字,楷间行意,法稽高古,丰腴跌宕,意态奇逸.远在一里之外望去,那“佛”字在苍劲古松、滴翠藤蔓的掩映下,令人顿生佛法无边之感.

    作者:李盛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知足”诗中学养生

    知足者常乐.从古到今,许多名人在知足中学会养生,他们感悟知足,崇尚知足,并留下不少喜闻乐见的“知足”诗,读之对养生感受良多,受益匪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写过不少“知足”诗,其中有首《寄张十八》诗就是这样写的:“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府……”这首诗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人生在世,不管你拥有多少别墅、美味和宝车,其实你的需要很有限——日食不过三餐,夜眠不过六尺,出入不过一车而已.多求何益?

    作者:张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备些成药防中暑

    夏天高热,易成中暑.中暑严重者,可导致中暑性脑病,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当然,因中暑而并发脑炎死亡者并不多见,但因炎热而中暑者并不少见.正常成年人中暑后,根据自身调节和机体防御机能,可促进人体康复,不易引起死亡,但患有慢性病、身体虚弱者、老年人,却有因中暑高热而死亡的可能,因而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就有中暑的可能.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乏,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吞服一些解暑药,并给予清凉饮料,经过短时间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作者:远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唱歌也能治病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清晨,人们走近幸福苑小区,就能听到这舒缓、轻松、嘹亮、美妙的歌声.这个唱歌者就是池麟凤老人.66岁的池老学唱歌已经有6个年头了.在这幽美的环境中,她努力实践老年大学学到的音乐知识,由学唱音阶、简谱、儿歌到学唱中国民歌,至今她已能在音响的伴奏下,声情并茂地演唱数十首经典民族歌曲,成了南城老年大学学员中女高音民族唱法的佼佼者.在2012年年底学校期末联欢会上,池麟凤老人的精彩表演赢得近千名观众的由衷盛赞和热烈掌声.

    作者:周荣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于太极走与跑

    太极拳是我们独具的国宝.如何让更多民众掌握和运用这个国宝,尚有十分广阔的天地.就人群言,青少年希望自己聪慧明达,中老年人希求健康长寿,所有人都希求自身协调,家庭和睦,处事和谐顺达.太极拳能够大限度地满足男女老少的上述要求,无论职别与对象.笔者认为:如果能将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技艺运用到所有人都涉及的习惯运动形式——走与跑中,则是让国宝走进人们生活与工作,以发挥其健身、开智、祛病等功效,利于民利于国的重要举措.

    作者:翁心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神奇妙法护眼保健

    “人老眼花”是自然规律.然而古往今来,人老眼明的,也大有人在.据史书记载,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非常重视眼睛的保健,他在年近九旬时,仍“耳聪目明”.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耳不聋、眼不花的高龄老人更是为数不少.这说明,如果保健得当,“人老眼花”的情况是可以预防的.下面,就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保健方法.一、药茶护眼法中医学认为,眼睛的功能依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濡养.而脏腑的精气均藏于肾,只有肾气足,肾精充沛,眼睛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因此用中医治疗老年眼花,应以补肾养阴为主.下面的几种药茶就具有补肾养阴、益精明目的作用.

    作者:郭振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秦怡:好心态“青春常在”

    九秩超时,宛如“青春诗”.她91岁,仍然是:“青春常在,美丽依旧”八字伴身相陪.她——电影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历经坎坷,却跨世纪地“快乐生活”.这么多年来,她拥抱住“仨字”:好心态,踏出人生之路.第一次婚姻不幸的家庭暴力,使她时常含泪;她怀抱幼女,离家出走;第二次与金焰婚姻,屡遭创伤;第三次“文革”受重点批判、抄家、挨斗,关入“牛棚”,无休无止残酷斗争她;第四次医院诊断她:患直肠癌;第五次受打击:唯一的儿子(16岁)突患精神病.她经历5次坎坷,却坚强地挺过“磨难岁月”,“心态好”:心宽广如海;心似江河水,永远奔流,也把她的泪水、痛苦、坎坷、折磨、不幸、创伤都带走了.

    作者:袁士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字当头遇事不愁

    现在是21世纪,信息化的社会提倡一个“快”字,快节奏、快频率,但这是针对整个社会,我们每个岗位、每个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要“又好,又快”地做好各项工作,使我国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快”的对立面是“慢”,慢,是老年人的专利.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衰弱,各项器官逐步老化,办事精力减退,思维能力也不强.这种变化,使得老年人不可能像青壮年那样快节奏,而应以柔和缓慢为主,像打太极拳那样.这个慢要贯穿到老年人的余热工作和整个老年生活中去,具体说来,有以下八个“慢”.

    作者:彭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养生月刊杂志

养生月刊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