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中的应用

单云岗;傅跃青;陈锡林

关键词:品管圈, 中药小包装, 拆零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中的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中,分析造成中药小包装拆零的原因,制订并实施相应对策,评估品管圈的活动效果.结果:门诊中药房的处方拆零由改善前的276张/天降至改善后的108张/天,下降60.9%.结论:在门诊中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提高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立足医疗卫生服务以扎实开展“反四风”专项教育活动

    浙江省台州医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的相关规定,对照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九不准”等行业规范,结合医疗工作实际,寻找在医院发展、学科建设、服务病友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改进、质量提升等过程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及案例,组织广大干部、党员群众深入思考讨论“四风”之害,促进思想交锋,多讲自己,以小见大,深刻认识,自觉实现医疗作风转变.

    作者:詹才胜;许丽敏;何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措施

    目的: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安全防护措施.方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改善工作的环境、加强对防护用品的规范方面进行改进.结果: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所提高,院内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结论:结核病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作者:董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治未病”思想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学以及病情发展特点,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对该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阶段,论述了健康教育针对生活方式、情志、依从性等方面所应涉及到的内容.

    作者:杨剑英;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体会

    目的:开展专项处方分析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金华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1~6月中药注射剂临床医嘱处方480份,以2010版《中国药典》《中国国家处方集》和药品说明书等为参考标准,点评主要从用药适宜性,药品、溶媒用量,给药途径,配伍等方面,对比点评对合理性的影响.结果:适应症不符合是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其次为超剂量用药,联合使用中配伍禁忌,溶媒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处方点评,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结论:通过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制度可以发现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不合理应用,监督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梅新路;徐俊;徐斌;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和发展

    中医康复医学随着中医学的建立而产生,是中医临床学的延续,具有多种优势和发展方向.中医康复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包括饮食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文章就中医康复医学的内涵、优势、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准确理解学科建设的内容和科学把握学科建设方向,促进中医康复学的发展.中医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可以发挥中医优势,结合中医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学.

    作者:解雪君;彭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实施临床药学服务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4年5月起开始实施临床药学服务,分别抽取实施前后药品处方19839张和20130张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统计两组不合理处方情况及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实施药学服务后,不合理用药处方率为5.82%,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实施前分别为12.97%和2.70%,实施药学服务后明显低于实施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杨赞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JCI标准的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实践与探讨

    医院感染与患者安全、医疗质量息息相关.借助JCI标准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改进,不断降低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利用、提高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水红;杨金莲;李妙芳;孙钰铭;孙双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肾内科护理质量的思考

    因肾脏疾病而住院的患者通常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治疗过程,且治疗方法较为繁复.这也使肾内科的医疗及护理工作量大幅增加.护理人员由于压力较大,加之多数患者对于疾病及治疗方法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了诸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肾内科也成为医疗事故及医疗风险事件的高发科室.因此,加强肾内科的护理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其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傅晴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素质复合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文章通过对现行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弊端及问题的思考,探讨建立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拥有一定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曾元儿;汪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实践

    目的:分析骨科临床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导致骨科临床护理质量降低的因素,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及其对护理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监测资料,对引起骨科护理水平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并探究了具体的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举措.结果: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可有效地提升骨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提高护理水平,而且可强化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中不足及差错的规避意识,降低因护理工作中的偏差而导致医患之间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强化了全体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培养了医护人员尊重患者、关心爱护患者的责任心,从而使人性化护理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使患者获得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吴霞;许革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程健康教育管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将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之中,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以浙江省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与桐庐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20例妊娠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时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2小时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6%(P<0.05).结论:为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患者对血糖的控制能力,使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更大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方柳华;舒引玉;申屠雄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思考

    随着我国目前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步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困难、有挑战,但同时也存在希望与机遇.而就目前我国的新形势、新环境下,更需要不断在实践与理论上探索,敢于发现发展新兴事物.而在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予以宣传时,执行者们需积极探讨宣教工作中的不足,及时纠正问题,对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力求使计划生育的整体水平迈向新台阶.

    作者:虞瑞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PDCA循环管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78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及围术期接受PDCA循环管理的观察组,每组34例.分别对两组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并对两组出院时的护理舒适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前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及国际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KD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PDCA循环管理不仅可有效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舒适度,同时也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膝关节功能.

    作者:章春红;俞霞;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的研究

    目的: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进行分析,探究提高服务水平的管理措施.方法:为有效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操作流程,提高门诊药房业务能力,加大药物咨询工作力度.结果与结论:通过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强化门诊药房的人性化管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作者:裘方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面流程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全面流程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成效.方法:通过设立专门的全面流程管理小组,对目前重症医学科的所有业务,进行管理方法分析,并从中找出目前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管理小组成员在保证管理质量的基础之上,对目前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实施全面流程管理方式.通过进一步对管理流程进行规范、优化、再造,进而对目前重症医学科室的所有业务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在实施全面流程管理的过程中,对之前同期的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全面流程管理实施的1年时间中,与该管理方式实施之前相比,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之前减少了32.1%,科室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该管理方式的满意度,较之前明显提高.结论:全面流程管理方式的实施,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素质,有效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并能够提高科室医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李世英;陈婧婧;应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主要特征及相关需求,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较为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取一年来在舟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中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46例,适当调查患者的具体状况,探究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并采取适当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开展人性化护理措施后,患者疾病症状明显好转,患者依从性增高,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结论:制定适合于患者自身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郭超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对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管理中,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促进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强化护士长管理艺术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获得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响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完善的临床护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此,温州市人民医院为提高护理质量,将“强化护士长的管理艺术”引入到日常的护理服务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辜娜;夏美杏;叶蓓蕾;黄建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持续性糖尿病教育对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性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内分泌2013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持续性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技能改善情况、代谢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的比率显著升高,高达96.00% (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做到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等自我管理技能(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均得到显著好转(P<0.05).结论:持续性健康教育对于加深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自我管理技能,并且对其代谢指标均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价值.

    作者:刘文学;胡晓华;范肖春;张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ICU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建议

    目的:对ICU患者家属健康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ICU收治的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共80名.在同一指导语下要求患者家属自行完成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家属所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形式及健康相关信息.结果:住院前期患者家属更希望获得的信息包括护理技术、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注意事项等.患者住院期间更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医疗费用和护理方案等.患者家属普遍希望通过宣传手册、与医护人员面谈的形式接受健康教育,其次为广播、海报、宣传栏及咨询热线等.结论:根据患者家属的实际健康教育需求,采取适宜的方式开展高效、科学、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作者:范青青;陆蓓娜;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