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学;胡晓华;范肖春;张红
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获得了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响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完善的临床护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此,温州市人民医院为提高护理质量,将“强化护士长的管理艺术”引入到日常的护理服务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辜娜;夏美杏;叶蓓蕾;黄建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科静脉输液使用改革查对方法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共5668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28279例,对照组共28404例.对照组使用静脉输液“三查七对”,实验组使用静脉输液改革查对方法,即在对照组基础上让患儿家属一起参与核查,让患儿家属确认患儿的姓名与用药,同时在患儿输液记录本上签字.分析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数和操作用时.结果:实验组核实无误为28276例,不良事件例数为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10%;对照组核实无误28395例,不良事件例数为8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平均输液操作时间为(6.2±3.2)分钟,实验组平均输液操作时间为(6.1±3.4)分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操作改革查对方法,有利于减少了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
作者:范婷婷;钟晓益;邵铃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文章对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输液管理系统在药品发放管理、青霉素皮试管理、座位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输液室的护理管理水平.将移动设备PDA用于输液室,使输液室的各项管理和操作流程更加简洁、清晰和规范,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输液室的操作更加规范,对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瑞红;刘泽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了解决骨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问题,确保日间手术的安全、顺利开展,本文总结了日间手术是优势,归纳了日间手术安全管理流程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人院前、住院时、出院后,以及病床和医嘱等多个方面.在分析国内外日间手术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开展日间手术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以及骨科日间手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倪媚媚;余文宝;周慧敏;陈苗苗;徐珍珍;陈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3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流程化护理,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癌痛的变化,采用简易健康状况量表评价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护理后的疼痛程度均明显缓解(P<0.05),但护理后组间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两组护理后SF-36量表的8个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提高更明显.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52%和74.63%,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癌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秦舒眉;顾枫琳;夏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对癌症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浙江省苍南县中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的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护理后的疼痛知识和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无痛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建立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韩少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中的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中,分析造成中药小包装拆零的原因,制订并实施相应对策,评估品管圈的活动效果.结果:门诊中药房的处方拆零由改善前的276张/天降至改善后的108张/天,下降60.9%.结论:在门诊中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提高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作者:单云岗;傅跃青;陈锡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5S管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ICU进行现场评估,将5S管理法运用到ICU环境、物品、药品、仪器管理中.结果:通过实施5S管理,ICU环境整理时间减少,药品、物品过期数量减少,抢救危重患者时准备仪器物品的时间消耗减少.结论:5S管理可使环境清洁整齐,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袁旭晶;谢峥艳;钟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凭借简便、疗效确切的特色与优势在农村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得以广泛发展.因中医在农村基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使基层乡镇卫生院在实践中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对农村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基层乡镇卫生院中医现况进行了分析,并为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发挥提出了建议.
作者:姜云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参阅多方资料,总结开展一体化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一体化产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等,制定一体化产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方案,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进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作者:张建芬;邵慧静;秦双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患沟通对于诊疗工作的完成、医患矛盾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普外科临床工作而言,由于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方案,更需要重视医患沟通,做好患者的解释和教育工作.文章从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实施医患沟通培训、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阐述了普外科医患沟通的体会.
作者:谢上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50例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其未应用护理标识;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其应用护理标识.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应用护理标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及护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童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相关预防管理措施,为加强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近期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98例手足口病患者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如规范就诊流程、加强教育、做好隔离等,统计患者治愈率,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及时诊治后,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为100%,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手足口病病情较为特殊,发生医院感染的途径较多,在临床中应实施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龚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模式,探讨研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数字化平台的可行性.方法:基于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研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数字化平台,对名老中医临床病历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分别建立名老中医的临床病历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和点式互信息分析等进行数据挖掘,并采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解析结果,总结经验.结果:有效病例共计2688例,4845诊次,共分析9位名老中医的病种11个;使用多维数据检索工具发现各疾病证型、方药治法分布情况;使用关联规则发现大量症状、诊断、药物、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复杂网络发现有效方及药组药对.结论:应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数字化平台,以中医诊疗过程各因素为切人点,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作者:忻凌;刘健;刘春;李雪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优化工作效率,降低风险.方法: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到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成立管理小组,根据工作流程图分析病理标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制定改进优化措施.比较实施优化措施前后病理标本管理的效果.结果: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运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上后,失效模式指标的危机值较实施前有了显著下降,同时病理标本的不合格率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能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规范化管理手术室标本.
作者:叶海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存在的护理风险,探讨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统计浙江省舟山医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180例院内转运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意外情况的次数并分析原因.结果:转运过程中173例病情平稳,7例发生意外.结论: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呼吸状况和意识情况,设立绿色通道,与其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护理,可减低意外情况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保证转运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实施阶段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家属实行阶段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教育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就医疗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医疗护理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家属采用阶段式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够缓解患者家属的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更能使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情况有具体了解并能及时协助治疗,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病情的稳定以及康复起到理想帮助.此外,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医患纠纷普遍下降.
作者:蔡哲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进行分析,探究提高服务水平的管理措施.方法:为有效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操作流程,提高门诊药房业务能力,加大药物咨询工作力度.结果与结论:通过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强化门诊药房的人性化管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作者:裘方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在消化内科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内容包括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连续性工作排班模式优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优化和质量监管优化等,将2014年的实施效果与2013年进行比较,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在消化内科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创新方案后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优化护理程序,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余爱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感染科临床实习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对2012~2014年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临床实习的80名护士进行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科实习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薄弱,大部分实习护士能够较好地掌握自我防护基础知识,但自我防护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在调查期间80名实习护士中有8名实习护士出现过被医疗器械扎伤事件,其中3例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过的输液器刺伤.结论:感染科实习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容易导致自己受到感染,应提高实习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感染情况的发生.
作者:张小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