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微
目的: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安全防护措施.方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改善工作的环境、加强对防护用品的规范方面进行改进.结果: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所提高,院内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结论:结核病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作者:董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学以及病情发展特点,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对该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阶段,论述了健康教育针对生活方式、情志、依从性等方面所应涉及到的内容.
作者:杨剑英;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术后骨创伤患者疼痛控制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60例术后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减轻骨创伤术后患者的疼痛有更显著的效果,可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恩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文章通过对现行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弊端及问题的思考,探讨建立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拥有一定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曾元儿;汪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开展专项处方分析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金华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1~6月中药注射剂临床医嘱处方480份,以2010版《中国药典》《中国国家处方集》和药品说明书等为参考标准,点评主要从用药适宜性,药品、溶媒用量,给药途径,配伍等方面,对比点评对合理性的影响.结果:适应症不符合是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其次为超剂量用药,联合使用中配伍禁忌,溶媒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处方点评,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结论:通过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制度可以发现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不合理应用,监督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梅新路;徐俊;徐斌;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有效控制的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将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12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60例为对照组,未实施感染控制措施.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感染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和感染部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3%(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率为64.2%.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结论: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加大感染防护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护意识,加强探视管理等.
作者:于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优化工作效率,降低风险.方法: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到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成立管理小组,根据工作流程图分析病理标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制定改进优化措施.比较实施优化措施前后病理标本管理的效果.结果: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运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上后,失效模式指标的危机值较实施前有了显著下降,同时病理标本的不合格率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能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规范化管理手术室标本.
作者:叶海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从患者、护理人员、医疗设备保养与使用三方面探讨神经内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有针对性地设患者安全管理护士,包括人员的挑选、护理人员安全和法律意识的培训.结果设患者安全管理护士后,患者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部和医院的投诉率逐年降低.因此,在神经内科设患者安全管理护士十分必要,无论对患者的安全,还是对医院的优质服务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王林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门诊部属医院中医务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各类医院的门诊科室环境嘈杂,人员流动量大,加之眼科门诊医疗器械繁多,护理人员医院感染观念淡薄,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造成医疗事故及医患矛盾,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应对于加强眼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作者:余亚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并阐述中医学有关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病因与病机,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则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文章在客观提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组合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培养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需求的中医药创新人才.
作者:朱爱松;陈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将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之中,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以浙江省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与桐庐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20例妊娠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时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2小时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6%(P<0.05).结论:为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患者对血糖的控制能力,使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更大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方柳华;舒引玉;申屠雄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普外科属于目前医院中普遍且较为特殊科室之一,其护理工作则具有量大、繁复等特点.科室内就护理管理方面稍有不慎,极易造成患者护理质量的不良影响.故应正确认识该科室的护理风险,具体分析引发风险的因素,并制定相应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将各种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护理安全.有效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理想的护理服务.
作者:朱佩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骨科临床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导致骨科临床护理质量降低的因素,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及其对护理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监测资料,对引起骨科护理水平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并探究了具体的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举措.结果: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可有效地提升骨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提高护理水平,而且可强化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中不足及差错的规避意识,降低因护理工作中的偏差而导致医患之间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强化了全体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培养了医护人员尊重患者、关心爱护患者的责任心,从而使人性化护理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使患者获得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吴霞;许革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从学科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出发,针对中医文化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分析“文化”的概念人手,基于对“文化”深层结构的探讨,阐述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于课程定位和教材建设,并提出了构建中医文化学科知识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贾成祥;郭德欣;张晓利;范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文章主要通过对药物治疗前的护理监护、药物治疗中的护理监护以及药物治疗后的护理监护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总结,探究重症患者药物治疗全过程的护理监护.通过在药物治疗开展全过程护理监护,有效的提高了药物使用的有效率和准确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药差错情况的发生.
作者:石聪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输液室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措施,即加强输液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以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徐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凭借简便、疗效确切的特色与优势在农村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得以广泛发展.因中医在农村基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使基层乡镇卫生院在实践中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对农村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基层乡镇卫生院中医现况进行了分析,并为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发挥提出了建议.
作者:姜云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4年5月起开始实施临床药学服务,分别抽取实施前后药品处方19839张和20130张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统计两组不合理处方情况及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实施药学服务后,不合理用药处方率为5.82%,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实施前分别为12.97%和2.70%,实施药学服务后明显低于实施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杨赞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中的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中,分析造成中药小包装拆零的原因,制订并实施相应对策,评估品管圈的活动效果.结果:门诊中药房的处方拆零由改善前的276张/天降至改善后的108张/天,下降60.9%.结论:在门诊中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减少中药小包装拆零,提高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作者:单云岗;傅跃青;陈锡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5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0例为对照组;2014年6~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即护士根据医嘱实行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干预组在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下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家属投诉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家属投诉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缺陷显著减少,患者的转运意外发生情况明显好转,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说明预见性护理措施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护理模式.
作者:毛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