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亚波
目的:探讨儿科静脉输液使用改革查对方法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共5668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28279例,对照组共28404例.对照组使用静脉输液“三查七对”,实验组使用静脉输液改革查对方法,即在对照组基础上让患儿家属一起参与核查,让患儿家属确认患儿的姓名与用药,同时在患儿输液记录本上签字.分析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数和操作用时.结果:实验组核实无误为28276例,不良事件例数为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10%;对照组核实无误28395例,不良事件例数为8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平均输液操作时间为(6.2±3.2)分钟,实验组平均输液操作时间为(6.1±3.4)分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操作改革查对方法,有利于减少了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
作者:范婷婷;钟晓益;邵铃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安全防护措施.方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改善工作的环境、加强对防护用品的规范方面进行改进.结果: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所提高,院内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结论:结核病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作者:董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在消化内科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内容包括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连续性工作排班模式优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优化和质量监管优化等,将2014年的实施效果与2013年进行比较,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在消化内科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创新方案后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优化护理程序,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余爱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复苏管理模式,评估该模式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方法:成立新生儿复苏管理小组,规范新生儿复苏培训内容,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比较实施复苏管理模式前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死亡率及规范化复苏操作、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实施新生儿复苏管理模式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死亡率均有了显著下降;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后,规范化复苏操作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情况,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规范化的新生儿复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的复苏质量.
作者:张洁晶;顾承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存在的护理风险,探讨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统计浙江省舟山医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180例院内转运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意外情况的次数并分析原因.结果:转运过程中173例病情平稳,7例发生意外.结论: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呼吸状况和意识情况,设立绿色通道,与其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护理,可减低意外情况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保证转运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因肾脏疾病而住院的患者通常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治疗过程,且治疗方法较为繁复.这也使肾内科的医疗及护理工作量大幅增加.护理人员由于压力较大,加之多数患者对于疾病及治疗方法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了诸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肾内科也成为医疗事故及医疗风险事件的高发科室.因此,加强肾内科的护理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其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傅晴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在产科病区的应用,为实施全程陪伴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桐庐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组成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实施专业化的培训,由小组成员负责对产妇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护理,重视产妇的心理指导、健康宣教,体现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0% (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419.7±121.5)分钟、(39.9±27.5)分钟和(8.1±13.3分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9.9±121.2)分钟、(88.0±38.7)分钟和(9.9±10.4)分钟(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同时提示,管理上要注意做好护理小组的培训,重视产妇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作者:张玉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相关预防管理措施,为加强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近期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98例手足口病患者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如规范就诊流程、加强教育、做好隔离等,统计患者治愈率,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及时诊治后,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为100%,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手足口病病情较为特殊,发生医院感染的途径较多,在临床中应实施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龚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耳鼻咽喉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方法:对嘉兴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安全护理对策,对该组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安全对策.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对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护理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耳鼻咽喉科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丹;李霞;王芳;范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有效控制的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将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12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60例为对照组,未实施感染控制措施.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感染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和感染部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3%(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率为64.2%.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等感染.结论: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加大感染防护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护意识,加强探视管理等.
作者:于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50例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其未应用护理标识;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其应用护理标识.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应用护理标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及护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童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NICU存在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实现安全管理.方法:运用危机管理理论,通过临床工作总结对发生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干预.结果:实行危机管理以来,科室工作有序开展,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实行危机管理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君霞;江金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新生儿听力的问题.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筛查,一般由医护人员到病床旁进行筛查,在新生儿安静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嘱其取侧卧或仰卧位,把耳声发射仪耳塞探头,轻轻放在新生儿外耳道进行测试,记录并分析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可行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和问题.结论: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顾海红;徐巧;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进行分析,探究提高服务水平的管理措施.方法:为有效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操作流程,提高门诊药房业务能力,加大药物咨询工作力度.结果与结论:通过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强化门诊药房的人性化管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作者:裘方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查房模式在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意义.方法:2014年1~6月对绍兴市中医院实施中医治疗的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查房模式进行管理,采用实施前后自身对照法,将2013年7~12月实施中医护理查房模式前作为对比观察比较.结果:中医护理查房模式实施后的护士各项考核成绩评分及各项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评分(P<0.05),中医护理查房模式实施后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也显著高于实施前评价(P<0.01),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中医护理查房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与护理质量.
作者:朱秀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老年病医院2011年8月~2015年2月间管理的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并分别于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数据,就管理率、药物治疗率、血糖控制率等整体数据及疾病认知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等个体数据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管理率为60.25%,药物治疗率为88.50%,血糖控制率为86.75%,均较教育前有显著提升(P<0.05);在疾病认知率、心理状态良好率及生活质量优良率等数据比较中,教育后均优于教育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疗效显著.
作者:周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文章主要通过对药物治疗前的护理监护、药物治疗中的护理监护以及药物治疗后的护理监护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总结,探究重症患者药物治疗全过程的护理监护.通过在药物治疗开展全过程护理监护,有效的提高了药物使用的有效率和准确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药差错情况的发生.
作者:石聪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骨科临床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导致骨科临床护理质量降低的因素,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及其对护理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监测资料,对引起骨科护理水平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并探究了具体的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举措.结果: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可有效地提升骨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提高护理水平,而且可强化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中不足及差错的规避意识,降低因护理工作中的偏差而导致医患之间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强化了全体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培养了医护人员尊重患者、关心爱护患者的责任心,从而使人性化护理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使患者获得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吴霞;许革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精神科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的起伏不定是增加护理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确保患者能稳定而有序地接受治疗及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与家属就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已成为各级医院的重要课题之一.将精细化管理用于精神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朱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ICU患者家属健康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ICU收治的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共80名.在同一指导语下要求患者家属自行完成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家属所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形式及健康相关信息.结果:住院前期患者家属更希望获得的信息包括护理技术、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注意事项等.患者住院期间更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医疗费用和护理方案等.患者家属普遍希望通过宣传手册、与医护人员面谈的形式接受健康教育,其次为广播、海报、宣传栏及咨询热线等.结论:根据患者家属的实际健康教育需求,采取适宜的方式开展高效、科学、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作者:范青青;陆蓓娜;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