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滴西咪替丁致过敏性休克1例

王广霞

关键词:西咪替丁, 过敏性休克
摘要:患者女性,30岁.因上腹部持续疼痛1 d来院急诊.检查: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血、尿分析无明显异常.诊断:急性胃炎,给予静滴0.9%生理盐水250 ml+西咪替丁0.6 g(徐州第二制药厂,批号20001031),在静滴西咪替丁过程中,约2 min大约滴入10 ml时,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放慢滴速继续观察,约5 min大约滴入15 ml时,上述症状加重,随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湿冷,继而出现意识不清.当时血压测不到,脉搏触不清.立即停用西咪替丁,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扩充血容量,补充电解质,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0 mg,盐酸肾上腺素0.5 mg,肌注非那根25 mg.心电监测为频发室性早搏,偶发房性早搏.抢救约10 min,测得血压为60/40 mmHg,脉搏快而细弱,再次静注盐酸肾上腺素0.5 mg及地塞米松10 mg,约20 min后,血压达80/50 mmHg、脉搏 106次/min 、意识逐渐恢复.继续抢救治疗约40 min后,患者呼吸平稳,脉搏有力,80次/min,律整,血压达98/60 mmHg.心电监测:趋于正常,此时患者周围循环状况改善良好,出现小便,基本脱离危险,之后应用替硝唑等药物,观察24 h未有不良反应.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相关文献
  •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性,33岁.因手外伤行清创缝合,术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治疗,当时无不良反应,回家2 h后出现皮疹,呈粉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当时未予重视.10 h后,出现头晕、恶心、心慌、胸闷、眼黑,来我科急诊.体检:面色苍白,口唇及眼睑浮肿,球结膜充血,四肢冰冷,无力,全身及四肢见大片状的斑丘疹,脉搏细弱,心率101 bpm,律整,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测血压40/*!20 mmHg,诊断为过敏性休克.即刻给予中流量吸氧,补液,10%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静脉注射,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等抗过敏治疗,症状缓解.血压升至90/60 mmHg.患者受伤后未用其它药物,于1年前外伤时曾用TAT治疗.

    作者:魏福玲;刘学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加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近十余年来的一热门课题.本届欧洲心脏病学会也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特点表现为冠状动脉内供血突然减少甚至完全阻塞的一个连续过程,但在病理生理过程中呈波谱样(Spectrum)分布.因此需要识别其中的主要环节,逆转其病程发展或至少保持其稳定.

    作者:赵华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性, 68岁.近两月出现四肢麻木、双下肢浮肿, 伴心悸, 胸闷入院, 既往有糖尿病史14年, 多饮多食反复发作, 尿糖高达++++, 尿蛋白++.入院前4个月没有进行胰岛素治疗, 无任何药物过敏史.

    作者:赵刚;蔡定芳;袁中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泸州市首例重型O139霍乱的诊治体会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1].据泸州市有关资料表明,我院诊治的这1例O139重型霍乱是泸州市解放以来首发病例,从临床的角度予以报道,供同道,特别是非流行区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周佳琴;林云祥;申承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青霉素诱发急性重症哮喘2例

    青霉素导致药物反应常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或皮疹,而诱发急性重症哮喘则相对少见.由于该反应起病急骤,病情极危重甚至危及生命,值得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结合我们的临床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久惠;游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钙血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进展

    高钙血症可能是某种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的一种表现,亦可以在实验室检查时偶然发现而患者没有明显疾病征象,但要排除实验室检查中的假阳性结果.

    作者:阎德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氧氟沙星是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应用中,笔者曾遇到1例氧氟沙星所致过敏性休克,报道如下.

    作者:任国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系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释放大量的促凝物质(脂质、组织因子等),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栓形成,终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使心肌发生缺血或不同程度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这一为简便、快速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在ACS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邓次妮;吴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异烟肼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性,36岁.因咳嗽、咳痰,伴畏寒、发热、乏力1个月,胸痛、气促3 d入院.入院时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75 mm/h,肝功能正常.B超:右侧胸膜腔内见深为51 mm液暗区,其内见大量分隔带.胸片:右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淡黄色,微浑,有少许沉淀(有凝块),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总数3.32×109/L,WBC 3.2×109/L,分类单核0.28,多核0.72.临床诊断:右侧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期间予以胸腔穿刺抽液.苯唑青霉素4.0 g+5%葡萄糖250 ml,以及异烟肼0.3 g+10%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同时肌注链霉素0.75 g/d.口服利福平0.45 g/d,乙胺丁醇0.75 g/d,强的松30 mg/d.

    作者:任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女性, 71岁.因上腹痛3 d, 加重6 h于2000年10月21日22∶40入院.患者于2年前出现间断右上腹疼痛, 伴反酸, 未检查及治疗, 于入院前3 d再发右上腹疼痛, 为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绞痛, 伴反酸、恶心, 肌注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 无心悸、气喘, 无心前区疼痛, 经急诊室收住院.入院体检: T 39.8℃, BP 136/83 mmHg(18/11 kPa), 神志清, 急性痛苦病容, 巩膜轻度黄染, 无颈静脉怒张, 双肺呼吸音粗, 心界不大, 心率100次/min, 律整,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A2>P2, 腹平, 上腹部肌紧张, 明显压痛, 右上腹为著, 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莫菲征阳性, 右下腹轻度压痛, 肝脾未触及, 下肢不肿.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 31.6×109/L, N 86.8%, 肝功能: 总胆红素85 μmol/L, ALT 73 U/L, 甲肝、乙肝、丙肝有关抗原、抗体检查正常, 尿胆红素阳性, 心肌酶: CK-MB 58 U/L(<5% CK), CK 563(24~195)U/L, LDH 133(60~133)U/L, HBDH 223(90~226)U/L, AST 250(0~25)U/L(括号内为正常参数值).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抬高0.2~0.4 mV, T波高耸(图1), 腹部B超示: 胆囊内多发结石, 胆总管结石梗阻, 化脓性胆囊炎.诊断为: 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②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胆管炎.给予扩冠、抗凝、抗感染治疗, 患者症状逐渐好转, 于2000年11月11日症状消失, 心电图V1~V4 ST段仍抬高0.1~0.3 mV(图2), 心脏B超示左室室壁瘤.腹部B超仍有胆囊结石、胆总管梗阻.心肌酶正常.

    作者:李梦杰;戴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选择近5年因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183例,其中发病前已确诊为糖尿病者26例为A组,非糖尿病的AMI患者157例为B组.A组:男女各13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为58.6岁,均为2型糖尿病,发病年限短数天,长15年,平均6年;发病时血糖低5.7 mmol/L,高31.83 mmol/L,平均15.69 mmol/L,治疗过程中波动6.1~21.9 mmol/L,平均9.18 mmol/L.B组:男114例,女43例,平均年龄59.7岁.

    作者:艾力江;张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2000年国际ECC和CPR指南介绍Ⅵ.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作者:邱旭光;陆再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以头痛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性,62岁.因头痛、头晕3 h入院.疼痛位于头顶部,呈针刺样,难以忍受,伴头晕、全身乏力、气短、烦躁不安.体检:T 36.2℃,P 65次/min,R 26次/min,BP 135/90 mmHg(18/12 kPa),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律齐,心音低钝,双肺无干湿罗音.心电图:V1~V5呈qR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心肌酶学:血清肌酸磷酸激酶636.1 IU/L,谷草转氨酶100.6 IU/L,乳酸脱氢酶135 IU/L,α-羟丁酸激酶68.2 IU/L,头颅CT无异常.临床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止痛、吸氧、静滴硝酸甘油及尿激酶(总量150万U)患者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心电图弓背抬高的ST段迅速下降,T波倒置,病情稳定后出院.动态观察心肌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演变规律.

    作者:宋宗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静滴西咪替丁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性,30岁.因上腹部持续疼痛1 d来院急诊.检查: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血、尿分析无明显异常.诊断:急性胃炎,给予静滴0.9%生理盐水250 ml+西咪替丁0.6 g(徐州第二制药厂,批号20001031),在静滴西咪替丁过程中,约2 min大约滴入10 ml时,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放慢滴速继续观察,约5 min大约滴入15 ml时,上述症状加重,随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湿冷,继而出现意识不清.当时血压测不到,脉搏触不清.立即停用西咪替丁,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扩充血容量,补充电解质,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0 mg,盐酸肾上腺素0.5 mg,肌注非那根25 mg.心电监测为频发室性早搏,偶发房性早搏.抢救约10 min,测得血压为60/40 mmHg,脉搏快而细弱,再次静注盐酸肾上腺素0.5 mg及地塞米松10 mg,约20 min后,血压达80/50 mmHg、脉搏 106次/min 、意识逐渐恢复.继续抢救治疗约40 min后,患者呼吸平稳,脉搏有力,80次/min,律整,血压达98/60 mmHg.心电监测:趋于正常,此时患者周围循环状况改善良好,出现小便,基本脱离危险,之后应用替硝唑等药物,观察24 h未有不良反应.

    作者:王广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以反复抽搐为突出表现的杀鼠剂中毒的诊治体会

    总结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的42例以反复抽搐为突出表现的杀鼠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王家燕;吴昊俊;黄丽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多脏器衰竭59例临床分析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多脏器衰竭(MOF)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如何降低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一直是临床医师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我所6年间收治的59例CHF合并MOF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杨育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POEMS综合征1例

    POEMS综合征是一种与浆细胞病有关的多系统病变,表现为进行性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 P)、器官(肝、脾)肿大(Organomegaly, O)、内分泌紊乱(endocrinopathy, E)、M蛋白增高(M protein, M),皮肤改变(skin changes, S),并常伴有全身凹陷性水肿、胸腹水、杵状指(趾)和心衰等症状.1980年,Bardwick等将上述五种主要表现的第一个字母合并将该综合征称之为POEMS综合征.POEMS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因此误诊率高.本文通过急诊科收治的1例POEMS综合征病例,讨论POEMS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治,以提高门诊急诊医生对POEMS综合征的认识,提高对POEMS综合征的诊断率.

    作者:祝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的临床及治疗进展

    临床流行病学近20年来,糖尿病流行病学受到高度重视.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已经从80年代初的不足1%发展到3.26%,部分城市居民中甚至超过了5%.专家们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将达到6000万[1,2].

    作者:许樟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压氧和纳洛酮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防效果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COIDE)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并发症.以往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高压氧的投入使用,虽然使该病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致死致残率仍然很高.一氧化碳(CO)中毒时有否昏迷及时间长短与迟发脑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如能缩短昏迷时间,将是预防COIDE发生的一个重要方法.纳洛酮在抢救急性中毒昏迷中疗效显著[2].据此,我们采用高压氧加纳洛酮对急性CO中毒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COIDE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认识及干预策略

    概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20年前心血管病领域提出的新诊断概念,早期认为它包括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但近10年来,由于对ACS的病理生理、诊断、预后、危险分层和治疗进展的不断认识,新近认为ACS分为两大类:①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UA and NSTEMI);②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1,2].

    作者:吴士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