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管理在肝胆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沈见芬

关键词:细节管理, 肝胆外科, 管道护理, 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肝胆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于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1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其管道护理采取细节管理,成立细节管理小组,强化管道的细节管理意识,完善管道护理的细节流程,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2015年1~6月于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186例患者管道采取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肝胆外科患者的管道护理隐患发生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导管护理隐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细节管理应用在肝胆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管理中,完善管道护理的细节流程,有利于降低管道护理隐患,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地市级医院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国内不少大型综合性医院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了大批博士后人才,对医院科研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地市级医院博士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作者:陈晖;杨慧;冯健;林仙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上海市康复治疗师CME/CPD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上海市康复治疗师继续医学教育和继续职业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点组访谈定性研究的方法,按照不同对象分为四个专题小组进行讨论,了解康复治疗师对CME/CPD的认知程度、满意程度、需求状况等.结果:上海地区康复治疗师CME/CPD水平正快速发展,但人才培养和考评机制存在不足;治疗师学历不均、继续教育瓶颈、自我定位模糊等内在因素难以体现康复学科的应有地位和影响;工作环境、社会认可、薪酬制度和社区发展方面等外部因素无法充分调动康复治疗师的积极性.结论:康复学科的未来发展应考虑三个方面: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外部环境建设,提高康复治疗师自我建设和管理意识,加强康复治疗师的个人职业发展.

    作者:曹洁;齐瑞;陶思亮;吴平;胡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CVC-RI)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常规性预防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经不同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后,研究组CVC-RI发生率仅为4.44%,对照组CVC-RI发生率则高达20.0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需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肿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CVC-RI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张红雨;冯亚楠;赵义红;王绍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三级护理查房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在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1月,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投诉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分析在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及投诉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投诉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整体护理质量、外科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采用三级护理查房护理措施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P<0.05).结论:外科实施三级护理查房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率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三级护理查房的满意度.

    作者:张丹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医院营养科加强治疗饮食管理的思考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饮食治疗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得到了医务人员的关注,营养科已成为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素有“第二药房”之称.合理有效的饮食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分析当前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在治疗饮食上的管理现状,规范化治疗饮食,提高治疗饮食的质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作者:汪雪芬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标识在血透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血透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起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引用护理标识系统,充分进行前期论证,成立护理标识管理小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护理标识系统,对各个安全环节实施护理标识,同时建立配套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整体的护理标识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确保持续改进,以护理部调查结果为准,比较应用护理标识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护理标识后,血透室的护理安全质量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实施前的5.2%,降为了0.6%(P<0.05);患者的满意度从实施前的91.6%,提升到了99.4% (P<0.05).结论:应用护理标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血透室的安全管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林燕;蒋佳惠;姜颖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

    为了切实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和健康,在对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参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在重症医学科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文章重在对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找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除了进行基础的护理管理之外,还需要根据科室实际,制定并落实全方位、系统化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力度.

    作者:黄娇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培育中医药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其诞生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发展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中医药研究生作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培养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狄波;杜新亮;林亭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为了加强对急诊科风险的管理力度,于2014年3月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从实施该模式前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P<0.05).实施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斯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医院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对于耗材的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医院规模的发展壮大,对于医用耗材的使用需求在种类和数量上也在逐步增加.为了有效进行医用耗材物资的管理,降低物资库存的积压,规范管理制度,医院开发了相应的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耗材的运行成本,确保医用耗材应用质量和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陈爱芬;陈兆军;邱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于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率、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耳鼻喉科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强化产科门诊的护患沟通

    目的: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减少门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对门诊产科护患之间的主要问题,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并针对问题寻找加强产科门诊护患沟通的方法,以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结果:目前产科门诊护患之间问题主要概括为护理人员自身问题、科室管理制度问题与患者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等方法,来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结论:加强产科门诊护患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缓解了门诊的医患矛盾,减少了门诊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郑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管理探讨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及成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联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从多方面人手落实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有针对性进行各项指标监测,和其他部门做好密切配合,加强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共同实现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结果:调查期间内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落实良好,各项工作可责任到人,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心;3年内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显著降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良好;卫生学监测符合医院要求,环境卫生学监测评分维持在99%以上,未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感染暴发事件.结论:新生儿病房做好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配合,促进相关制度的落实,加强各项指标监控,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实现全员参与,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蕾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放疗中心安全防护与放疗质量控制探讨

    目的:探讨放疗中心开展安全防护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及放疗中心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方法:文章从放疗中心的安全防护和质量控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安全防护方面从放射防护组织管理构建、建立放射防护规章制度、建立放射防护应急预案、强化人员培训等方面人手,质量控制方面则从健全放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放疗设备质量控制制度、建立放疗操作质量控制制度等方面人手,全面改善放疗中心的安全防护质量.结果:改进放疗中心的安全防护措施及质量控制后,放疗意外照射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管理质量显著提高,多次受到省卫生部门的表彰.结论:放疗中心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放疗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是确保放疗患者及工作人员健康及安全的基础,实现安全防护和质量控制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安全管理质量,促进放疗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祝宇平;顾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管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HA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19.1±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24.7±4.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3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36.4±3.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1.3±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15.2±2.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徐科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泌尿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调查与管理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致病危险因素等,为更好地开展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比例及感染者的病菌种类、耐药性情况.结果:感染率为13.14%,其中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居首位,占39.13%;其次为生殖系统感染,占23.91%;占第三、第四位的为手术切口和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17.39%和13.05%.全部感染者共分离出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36.73%;革兰阴性菌62株,占63.27%.高龄、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使用导尿管、并发症是导致院内感染高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及时防范,根据药敏情况合理使用耐药性低的药物,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俊杰;朱郑杰;章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科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管理

    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专业设置紊乱、工作量过于繁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操作标准与规范不统一和多余或重复超声检查没有限定等.可通过强化专业设置、合理的排班制度、加强超声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建设、加强超声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医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超声医疗规范制度和提升服务态度等措施,提升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胡青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零缺陷管理在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零缺陷管理方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绍兴市立医院门急诊护理人员3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运用零缺陷管理模式.使用试卷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判定,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6个月内分别服务的800例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专业技能考核优良率及服务能力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就服务质量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零缺陷管理能够切实提升门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任国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癌痛示范病房对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效果的调查

    目的:探讨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后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7~11月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后,调查设为观察组的175例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与疼痛改善情况,并与2014年2~6月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前的对照组175例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高于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前(P<0.05),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减轻(P<0.05).结论:开展癌痛示范病房,可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郑焠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推进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常态化的思考和探索

    在PBL教学实践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优化,并以教师版和学生版《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手册》为PBL教学活动载体,将教学过程文字化和规范化,增加了可操作性,有利于PBL教学活动的持续性和常态化.

    作者:吕翠田;陈晓辉;郑湘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