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珺;吴华章;王书平;于然;韩春雷;柯青林;刘洁;范越
心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1].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估计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在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患者[2].高血压由于发病率高、控制率低和并发症多且严重等问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研究高血压的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孙国君;吴华铃;单伟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进行分析,以1978-2009年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发现BP神经网络拟合度很高,能够实现对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的有效预测.
作者:姜月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采用G省卫生总费用和家庭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和居民医疗经济负担之间的联系,发现2002-2008年G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了三分之一,但同期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和致贫现象却有所增加.对此认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是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显示性指标,但本身不是居民医疗经济负担.为真正降低居民医疗经济负担,需要在增加公共投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的基础上.调整使用者付费的应用范围并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筹资风险保护水平.
作者:张毓辉;翟铁民;魏强;赵郁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院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多层次、多样化,同时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医药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公立医院不仅要跟上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更要学习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林杭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医疗服务供给与利用主体的非理性因素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影响,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理性分析我国医疗费用的变动趋势,并准确把握各种非理性因素对医疗费用增长的推动作用,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推动我国医疗费用向合理的方向变动.
作者:吴传俭;丁元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国家承诺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额保障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提供适宜、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
作者:吴建;谢双保;赵要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以1978-2009年卫生技术人员数据为预测样本,考虑实际GDP、人口数和床位数,采用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对目标年度卫生人员数等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11-2015年江西省卫生技术人员从175042人增加至224298人,年均增长率为5.08%;医生数以3.9%的增长速度增加,且逐年放缓;不同专业结构卫生人员数比例略有调整,但未达到合理比例.
作者:陶玲琳;袁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督制度.公立医院财务监管是对公立医院运行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包涵两个层面: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监管;二是公立医院内部财务监管.这两个层面既有不同的财务监管内容,又紧密联系.一般而言,卫生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监管起主要导向作用,而公立医院内部财务监管是卫生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财务监管的延伸和补充.本文重点提出健全卫生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财务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
作者:徐志扬;蔡春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逐渐增多,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显现了经营行为不当和政府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
作者:陈景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全民健康保险是台湾地区重要的卫生政策,其中的总额支付制度被视为解决全民健保财务收支问题与管控医疗费用合理增长的有效制度之一.从总额支付制度的实施背景、涵义等方面,介绍其演进与改革的过程,并分析其面临的问题.
作者:吴俊泉;肖林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10年3月,河南省在郑州、焦作、鹤壁、平顶山、安阳、济源6个省辖市的47个县(市、区)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时计划从2011年1月1日起,新增洛阳、新乡、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6个市50个县(市、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届时,河南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县(市、区)的比例将达到61%[1].笔者对河南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河南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建议.
作者:代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一、科学核定精神病医院绩效工资总额医院绩效工资总额的核定,应与医院完成医疗卫生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促进医院不断提高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医院,应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额;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较差的,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额.就精神卫生而言,精神病医院绩效工资总额的核定要结合省内周边地市医院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若与周边地市医院的水平相差悬殊,临床一线人员特别是科主任和正高职称人员会有意见,不利于精神病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
作者:肖友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对两种代表性仪器的成本核算,测算凝血酶原时间(PT/INR)实验室检测项目的次均成本为12.88-15.73元,该市目前该服务项目25元的定价足以补偿成本,较高收益可能会对新技术的开展构成市场进入障碍;通过成本构成的分析,认为当前医院降低该服务项目成本的主要途径是降低耗材的采购价格.
作者:邹珺;吴华章;王书平;于然;韩春雷;柯青林;刘洁;范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选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较为完善的美国和日本,对两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和中国的国情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同时对两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作者:董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