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李道本
结肠病变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结肠镜检查,既往我们常用的方法操作繁杂,患者痛苦大,肠道清洁度欠佳.1991年以来改用口服20%甘露醇做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一涛;金一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丹参预防及治疗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小鼠的有效性.方法:20只正常小鼠随机分为两组,饮用DSS 7d,同时预防组用丹参,对照组用0.85%氯化钠溶液.另20只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丹参,对照组用0.85%氯化钠溶液7d.用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评分和马休斯猩红蓝(MSB)纤维素染色检测微血栓以评价疗效.结果:丹参在预防组部分降低微血栓的形成,对照组10例有6例微血栓阳性,预防组3例阳性. 丹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DAI、直肠、横结肠组织学评分分别为 0.45、0.48 (P>0.05) ,1.36、1.76(P<0.05),1.35、1.60(P<0.05).结论:丹参可能部分抑制微血栓形成和减轻DSS结肠炎小鼠结肠炎症,提示丹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也可能有效.
作者:贺国斌;欧阳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黄蔗虫丸对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及B超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大黄蔗虫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肝病患者36例(治疗组),与单纯应用中药辨证治疗3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蛋白(LN)的变化,观察期均在6个月以上,并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B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内径和脾厚)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均明显下降,尤以HA和PCⅢ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6个月后肝纤维化标志物仍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Glb)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5),多数患者的B超指标有改善.结论:大黄蔗虫丸可能具有减轻和抑制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作者:潘志恒;程木华;李林;凌莉;武敬;陈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取得疗效的基础上[1],改良剂型,制成肠道用栓剂--清肠栓治疗UC,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53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贵同;龚雨萍;胡鸿毅;张晓峰;谢建群;柳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胃肠舒泰颗粒(胃肠舒泰)对正常小鼠大肠推进和对吗啡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功能抑制的影响,以及对正常大鼠胃液分泌和在体兔肠平滑肌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110只,对小鼠大肠推进及对吗啡引起的小肠推进,分别随机分为5及6组: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胃肠舒泰小、中、大剂量组与普瑞博思组,观察各组大肠推进率及以吗啡为抑制剂的小肠推进率;SD大鼠50只,分5组,观察该药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大耳白兔40只,观察该药对在体兔肠平滑肌的影响.结果:胃肠舒泰可促进正常小鼠大肠推进率,不能拮抗吗啡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可升高正常大鼠胃蛋白酶排出量及增强兔肠平滑肌运动的频率与幅度.结论:胃肠舒泰具有促胃肠动力作用,并可升高正常大鼠胃蛋白酶排出量,这可能是其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疾病的药理学基础之一.
作者:沈舒文;曹海涛;田秀峰;刘俊田;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直、结肠部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相当棘手,西药普遍存在疗程长、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缺点,常为患者难以承受.中医药局部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目前普遍使用的局部疗法是保留灌肠,此法具有作用直接、疗效显著、药源充足、可随证加减等优点,也是中医药早的非口服局部疗法,但长期使用渐露操作烦琐之弊,由此引发许多其他局部疗法和制剂,现就其临床应用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陈英群;马贵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前,国外判断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疗效主要通过患者自己填写调查表,不单纯局限于对肠道方面的症状改变的调查,而且注重治疗对精神心理及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全面分析药物疗效.本文采用IBS-QO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自评问卷对中药肠吉安干预腹泻型IBS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初步观察.
作者:郑舜华;张正利;蔡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脂肪肝(FL)是常见的弥漫性肝病,表现为肝内蓄积脂肪量的异常.正常肝组织内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3%~5%,包括甘油三酯(TG)、脂肪酸(FA)、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组织内脂质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称为FL.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够明确,但认为脂质过氧化(LP)损伤是导致FL的重要因素之一[1].
作者:张卓;李道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将冬虫夏草头孢菌丝胶囊与复方丹参滴丸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单用甘利欣治疗作比较,观察临床疗效和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登发;黄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对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下段粘膜pH值的影响.方法:用不全幽门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LES)切开术制备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后,给予旋覆代赭汤水煎剂,分别于治疗2、4、8 d后观察各组大鼠食管下段粘膜pH值的变化.结果:用旋覆代赭汤治疗4 d后,食管下段粘膜pH值即有明显改善,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在治疗酸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通过抑制酸反流、抗炎等作用,明显提高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于强;袁红霞;崔乃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参与电针对胃粘膜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束缚冷应激胃粘膜损伤大鼠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和中枢迷走背核复合体(DVC)微量注射,观察电针对各组外周血、胃粘膜和脑组织的VIP含量的变化,胃粘膜血流量(GMBF)、损伤指数(LI)和跨壁电位差(PD)的影响.结果:电针模型组外周血、胃粘膜和脑组织VIP含量均增加,GMBF、PD也明显增加,LI下降;中枢DVC微量注射VIP后,外周血和胃粘膜中VIP含量增加.结论: VIP作为信号分子,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对胃粘膜损伤具有整体调控作用.
作者:徐颖;申国明;吕磊;汪长中;许冠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胃舒散、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及根除Hp对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73例Hp阳性D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三联组41例,服用胃舒散2.0 g,呋喃唑酮0.1 g,阿莫西林0.5 g,各3次/d ,2周后再继服胃舒散4周.雷尼替丁组32例,服用雷尼替丁 0.15 g,3次/d,共6周.治疗前后均记录胃痛症状,内镜观察溃疡情况,并进行2年随访.Hp检测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14 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2项阳性为Hp感染,阴性为Hp根除.结果:6周治疗结束后,两组溃疡愈合率均为 100%.三联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副反应发生率为 97.6% 和 18.8%,雷尼替丁组为 93.8% 和 9.4%(均P>0.05).三联组Hp根除率 (92.7%) 显著高于雷尼替丁组(0%,P<0.01).Hp根除的38例中,1年及2年溃疡复发率为(5.3%,10.5%)均显著低于Hp持续感染者(28.1%,46.9%,P<0.01).结论:以胃舒散为主的三联疗法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溃疡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一种根除Hp的较好方案.
作者:吴灵飞;李国平;郑宗茂;王炳周;郑志超;周泽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功能性便秘是指非肠道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1].相对于西药,中药因其安全、副作用少、不易耐药而广受医患双方的欢迎,成为中药治疗便秘研究的热点.现就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将其近况简介如下.
作者:郑雪平;丁义江;许芝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9年以来,我科采用中药降脂新药脂必妥胶囊合用肝苏颗粒治疗32例脂肪肝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朝俊;李淑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糖尿病性肠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老年患者多见,治疗较困难.本组运用丽珠肠乐治疗6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景义;王玉山;朱艳辉;刘淑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养胃宁片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消炎痛、阿司匹林、冰乙酸(HAC)和幽门结扎所致4种大鼠溃疡模型,观察养胃宁的治疗作用,并测定对胃液分泌及胃酸、胃蛋白酶的影响.对小鼠用0.6%HAC致扭体法和电刺激法测定其镇痛作用.结果:养胃宁能显著使溃疡面积缩小,抑制胃液分泌,降低其酸度,保护胃粘膜免受损害,对小鼠有镇痛作用.结论:养胃宁抗溃疡作用与抑制胃酸分泌、阻止胃粘膜受损、增加血流量有关.
作者:俞良栋;李波;鲁松青;朱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反流性胃炎临床以胃部灼痛、胀满、口苦、吐酸、恶心呕吐、便秘或便溏为主要表现,多是由于精神刺激或紧张、乱服药物或过服补药、生活无规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动力障碍所致.笔者2002年1~12月对经胃镜确诊的60例患者,用六味安消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淑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构建干扰素α-8(IFNα-8)与乙型肝炎(HB)病毒(HBV)-S2S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IFNα-8-S2S,作为一种高效能HB DNA疫苗的备选对象.方法:以特定引物分别从正常胎肝组织及HB患者血清中扩增出IFNα-8与HBV-S2S基因片段,克隆至相应载体.再以连接引物扩增出IFNα-8与HBV-S2S融合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VAX1,然后扩增目的基因测序,确认无误后,转染SP2/0细胞,并分别检测目的基因mRNA,了解其短暂表达与稳定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质粒经过酶切电泳后证实分子量与预期相符,目的片断IFNα-8-S2S经测序证实IFNα-8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相符.HBV-S2S存在3处三联密码子的无义突变.2处有义突变是703-705位CCG突变为CAG,799~801位ATA突变为ATG.表达质粒转染SP2/0细胞后,均检测到短暂表达及稳定表达之目的基因mRNA.结论:经分析表明,HBV-S2S片段存在的两处有义突变并不影响该蛋白的空间构象及关键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可以认为本研究完成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1/IFNα-8-S2S的构建,并成功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为制造高效能HB DNA疫苗提供了新的备选对象.
作者:许诚;刘忠荣;王松;孙梅芹;何清;王东;陈守春;周陶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 IL-12)及白细胞介素-18( IL-18)能否导致脾虚,研究脾虚与IL-12及IL-18的关系.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脾虚组、IL 组和对照组.采用利血平制作脾虚动物模型组,IL 组每日腹腔注射IL-12、IL-18.采用免疫分析技术检测3组小鼠血浆IL-12、 IL-18的含量.结果:IL-12及IL-18引起明显脾虚证的表现,与利血平制作脾虚动物模型组相似. 脾虚组和IL组血浆IL-12、IL-18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IL-12、IL-18可导致脾虚,血浆IL-12、 IL-18的含量可作为脾虚证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作者:高建苑;黄晨;夏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以局限于结肠的弥漫性粘膜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治疗3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汶;张声生;陈明;汪红兵;李乾构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