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8例

高春耕

关键词:糖尿病, 胃轻瘫, 六味安消胶曩
摘要:我科自1997年8月~1999年8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436例,其中并胃轻瘫48例.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安消胶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68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6例,女42例;年龄40~50岁18例,51~60岁24例,>60岁26例.糖尿病病史5~10年26例,>10年42例.伴有糖尿病末消神经炎29例、伴脑血栓形成或后遗症8例、伴泌尿系感染24例;其中5例并糖尿病神经性膀胱,2例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诊断符合1980年WHO糖尿病暂行标准.胃轻瘫诊断临床上具备早饱、餐后上腹部膨胀、恶心呕吐;胃肠造影示钡剂4 h后仍有50%存留或6 h后仍未排空[1];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及肝、胆、胰、肾器质性病变.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中宿主脾虚证的探讨

    目的:探讨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脾虚证及该模型用于中药抗胃癌作用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所有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造模组和健脾为主中药SRRS复方治疗组.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观察肿瘤生长、转移及宿主体重、进食、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红细胞免疫的变化,并观察健脾复方SRRS干预后肿瘤的进展情况.结果:经病理证实所有造模动物均形成腺胃部位的人胃癌移植瘤.单纯造模组出现较多肝脏、胰腺、横膈等脏器部位的肿瘤转移,动物进食量减少.体重明显下降,NK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较造模前显著增加,而在健脾为主中药SRRS复方治疗组.动物进食量稍减少,无体重下降,NK细胞活性较单纯造模组提高,原位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转移灶少.结论: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可造成宿主消化、免疫功能低下等脾虚证表现.该模型作为病证结合的胃癌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健脾为主SRRS复方对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有抑瘤和改善其脾虚状态的作用.

    作者:赵爱光;赵海磊;杨金坤;顾缨;刘静;唐莱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与日本厚生省标准的比较

    慢性非持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难治病,此病自1875年由Wilke及Moxon作为病案报道提出后,欧美国家于60年代首次制订了本病的诊断标准.与我国相邻的日本,其标准由厚生省参照欧美标准制订于1973年,并在1998年针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下称厚生省标准).而我国应用的诊断标准为1993年太原召开的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所制订的(简称太原标准).两者虽基本相似,但仍有诸多不同.探讨如下.

    作者:郑红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步玉如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步玉如教授从医50余年,对睥胃病的治疗有独持风格和经验,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笔者从师临证受益良多,现将步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之一隅介绍如下.

    作者:刘少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培脾舒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3例

    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不易治愈的特点.笔者应用<医学衷中参西录>[1]中的培脾舒肝汤加减治疗该病,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46例患者均具有:①明显的胃脘痛,胃脘不适,胀满纳差,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②经胃镜检查,胃粘膜有萎缩性改变,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有萎缩性改变者(依据文献[2]标准);③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146例随机分为培脾舒肝汤治疗组93例及对照组53例.治疗组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28~78岁,平均56岁.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9~70岁,平均53岁.治疗前两组胃镜及病理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O.05).

    作者:郑春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康冲剂防治大鼠胃溃疡的作用

    目的:探讨胃康冲剂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乙酸浸渍的滤纸片腐蚀胃壁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测定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胃液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胃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与血浆6-酮-前列腺素Flα(6-K-PGFla)水平.结果:造模后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显著降低(P<O.01),胃液中EGF、胃组织中NO与血浆6-K-PGF1α-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胃饲不同剂量胃康冲剂使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显著增加(P<O.01),胃液中EGF、胃组织NO水平、血浆6-K-PGF1a均显著升高(P<O.05).结论:胃康冲剂对胃粘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是增加胃粘膜表面粘液厚度与提高EGF、NO 6-K-PGF1a细胞保护因子的水平.

    作者:樊群;樊拖迎;贾春蓉;兰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黄泻下与劳倦过度单、复因素造模脾虚小鼠过氧化与抗氧化改变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单因素与复合因素造模法对脾虚动物模型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方法:7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即大黄泻下造模(A)组20只、劳倦过度造模(C)组20只、大黄泻上加劳倦过度造模(AC)组20只,空白对照(0)组10只.观察各组小白鼠丙二醛(MDA)、共轭双烯(c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3种方法塑造的脾虚小鼠模型均出现了体重下降,MDA、CD升高,Cat、SOD、GSH-Px下降.且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程度以AC组为重.结论:脾虚造模方法以大黄泻下加劳倦过度法为优,复因素脾虚造模法要优于单因素脾虚造模法.

    作者:曲长江;刘劲;宫艳华;王彩霞;林庶如;夏淑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茵蛇丹芪汤与联苯双酯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中药与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仍是我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方法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笔者以中药茵蛇丹芪汤加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崔华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健中愈疡片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中愈疡片对乙酸致大鼠胃溃疡边缘粘膜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分别予健中愈疡片、雷尼替丁和生理盐水治疗14 d后,测量溃疡面积,检测胃溃疡边缘粘膜细胞凋亡指致、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健中愈疡片组和雷尼替丁组的溃疡面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O.O1).与胃溃疡模型组、雷尼替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健中愈疡片组的溃疡边缘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O.01),Bcl-2蛋白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均显著增加(P<O.01).结论:健中愈疡片具有减少胃溃疡边缘粘膜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唐志鹏;许鑫梅;叶柳忠;匡忠生;谢宇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X线诊断标准探讨

    为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X线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我们对188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胃镜、X线钡餐检查及胃液胆汁酸浓度测定3种方法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燕;罗宏超;刘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征32例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2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1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征患者均由不同原因引起激烈呕吐、呕血、黑便,有不同程度胸骨后疼痛,出血过多者有失血性休克.胃镜检查见食管贲门粘膜纵形线条状裂痕,并有血凝块复盖,边缘见新鲜血液渗出,四周粘膜充血水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8~63岁,平均37岁;病程2~30 h.对照组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17~61岁,平均36岁;病程2~31 h.1.2治疗方法:对照组积极治疗原发病;胃镜检查见活动性出血者,立即经胃镜喷洒去甲肾上腺素;酌情禁食或冷流质,输液、输血、止血剂,雷尼替丁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白芨糊,每日用白芨粉剂30 g,马勃粉剂10 g,云南白药2 g,混合加水300 ml煮沸呈糊状,冷却备用,每次20 ml,慢慢吞服,1~2 h1次,病情稳定后2~4 h 1次.睡前,进食、进水后加服1次.1周后判定疗效.

    作者:黄家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8例

    笔者自2000年6~9月应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均在24~65岁,均因反酸、烧心、反食等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就诊,均经胃镜或24 h pH值动态监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并除外消化性溃疡等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可致胃肠道症状的全身疾病,除外并发严重的心血管、肝肾疾病患者.2周以上未服用其他抑制胃酸及影响胃肠道功能的中西药物.

    作者:白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脾虚证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近20年来,国内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方法,对睥虚证临床与实验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有关脾虚证诊断标准规范化和实验性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反复探索,有关脾虚证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综述如下.l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自80年代开展脾虚证本质研究以来,由于临床研究方面的诸多困难,使得许多研究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动物模型进行深入探讨.经过近20年努力,现已经建立了小鼠、大鼠、金黄地鼠、马属动物驴等动物的睥虚模型,方法学上包括大黄脾虚模型[1]、利血平模型[2]、饥饱失常模型[3]等.虽仍为初级阶段,但在研究睥虚证本质中起到不容置疑的作用.

    作者:高秉谔;焦爱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二指肠溃疡46例

    对十二指肠溃疡(DU)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降低胃酸.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幽门螺杆菌(Hp)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影响溃疡的愈合和复发,它可能是引起DU的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单独应用根除Hp的治疗方案而不用制酸剂治疗DU即能达到满意效果,且使DU复发率大为降低.为此,选择安全、经济、方便的高Hp根除率的方案意义重大.

    作者:黄华;陈钦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方犀黄丸含药血清体外抗癌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犀黄丸对人肝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含药血清.采用MTT法检测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犀黄丸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达39%.10%、15%、20%含药血清组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及2.5%、5%组(P<O.05).其血清浓度与抑制率呈直线相关.结论:血清药理学方法是研究中药复方抗癌作用的有效方法,复方犀黄丸对肝癌细胞体外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熊鹰;孔小云;陈如山;刘新民;金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42例

    糖尿病患者伴有胃排空延迟称之为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患者消化道无机械性梗阻因素存在.六味安消胶囊是一种纯天然的胃肠动力调节剂.可有效改善胃动力障碍导致的各种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我科从1999年11月~2000年9月对42例DGP患者应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磊;沈志祥;罗和生;谭诗云;王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和胃胶囊对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

    观察和胃胶囊对运动障碍样功能性消化不良(DFD)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FD患者12例,设西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核素法动态测定DFD患者和胃胶囊治疗前后近端胃、远端胃及全胃的排空情况,并计算近端胃、全胃的半排空时间(T1/2)。结果:DFD患者近端胃、远端胃及全胃的排空中速度均较正常人明显减慢(P〈0.05~0.01),近端胃、全胃T1/2比正常人延长(P〈0.05〈0.01);和胃胶囊治疗后,近端胃、全胃排空速度明显加快,全胃T1/2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和胃胶囊能明显促进DFD患者的胃排空,是治疗DFD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涯桦;单兆伟;沈洪;吴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脾胃病与心身医学

    心身医学是研究各种精神情感因素致身躯发生疾病、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和康复等问题的一门医学.中医学一贯重视心身医学的思考方法.强调形神合一为人,人的生命活动是由脏腑气血与精神情感密切联系的,精神情感活动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对中医学院教材上篇42个病证进行统计:与情志有关的病证23个,约占55%,其中把情志致病列为致病首因的有12个.它们依次排列为:心悸、胸肋痛、噎嗝、积聚、膨胀、消渴、眩晕、失眠、郁证、癫证、癫狂、厥证、中风,约占29%.其中脾胃证10个占7个,可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就下面三部分论述.

    作者:吴雪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补锌去铁对保肝康抗鸭乙肝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补锌去铁对中药保肝康抗鸭乙型肝炎病毒(n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垂直传播的DHBvDNA阳性的6月龄麻鸭作DHBV模型.以补锌去铁加中药保肝康进行治疗,观察其对DHBv、肝功能及血清锌、铁、肝组织铁的影响,并设保肝康作为中药对照,抗乙肝转移因子作西药对照.结果:补锌去铁能增强中药抗DHBV,降低肝功能,提高血清锌,降低血清及肝组织铁.结论:补锌去铁有增强中药抗DHBv,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作者:夏瑾瑜;李天望;朱小红;严春海;李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慢性血吸虫病病因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中的意义

    免疫辨证三环、三联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确切疗效已多见报道[1],但仍有约5%的患者肝功能依然反复异常或已转阴的HBeAg和(或)HBV-DNA出现反复.本文报告187例上述患者中的147例,在免疫辨证三环、三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喹酮抗血吸虫的病因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再民;裘爱国;裘锐波;付志利;张金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合a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复合a干扰素(cIFN)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探讨临床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方法.方法:选择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并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38例,给予CIFN 15 μg,隔日皮下注射,加病毒唑450 mg,tid口服,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30例,单用干扰素a-2 b,3MU,隔日肌注1次,疗程6个月;两组停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状况,生化应答率·病毒应答率和临床副作用.结果: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89.47%,生化应答率为89.47%,病毒应答率为71.05%;对照组分别为83.34%、83.34%、66.67%(均P>O.05).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为47.37%,而对照组为16.67%(P<O.05).两组副作用均有发热、乏力、胃肠道症状、白细胞下降、肌肉酸痛等(P>O.05).结论:CIFN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体症,促进HCV-RNA阴转.停药6个月后的持续完全应答显著优于单用干扰素.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刘钦;崔建军;王松;王召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