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经会阴后尿道端端吻合术成功率的探讨(附76例报告)

张明;何恢绪;王海坤;肖耀军;黄谷

关键词: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术, U形支架
摘要:总结经会阴后尿道狭窄/闭锁瘢痕切除+端端吻合术的临床经验,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方法:经会阴后尿道狭窄/闭锁瘢痕切除+端端吻合术治疗骨盆骨折所致尿道损伤继发后尿道狭窄/闭锁患者76例.对于<3 cm短段狭窄/闭锁者,采用经会阴手术入路,彻底切除瘢痕,作无张力、大口径、精确吻合;对于>3 cm的狭窄/闭锁者,采用充分游离前尿道,切开阴茎海绵体间隔等辅助方法处理,以缩小尿道断端间距;术中留置后尿道U形支架管,木后持续支撑、软扩张吻合口.结果:76例均手术成功.72例(94.7%)术后膀胱尿道造影示后尿道通畅,尿流率正常.出现短暂性尿失禁8例,无永久性尿失禁.结论:经会阴瘢痕切除+端端吻合术治疗后尿道狭窄/闭锁成功率高;较长时间留置后尿道U形支架管,持续支撑、软扩张吻合口是防止狭窄复发的好方法.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BPH手术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3月采用改良PKRP行前列腺切除57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疗效、安全性及术后出现尿道狭窄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54±21)min.术中均无输血及TURS发生.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8~83 g,平均(47±18)g.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4±9)个月,无一例真性尿失禁,尿道狭窄21例.术前、术后30天IPSS、QQL、Q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PKR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尿道偏窄、巨大前列腺、高危病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细明;王海坤;廖贤平;何恢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女性尿道神经鞘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神经鞘瘤(Schwannomas of female urethra)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例尿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岁和48岁,均误诊为尿道肉阜,行尿道肉阜切除术.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例术后病理回报为神经鞘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特异性表现.1例1年后因肿瘤复发再次入院,行尿道肿物切除术,病理回报为低度恶性神经鞘瘤,术后未予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状况良好.结论:泌尿系神经鞘瘤临床上少见,而发生恶变者更为罕见.其诊断缺乏特异性,常误诊为尿道肉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方法可采用尿道肿物切除术.

    作者:郭战军;李德东;孙光;卢炳新;蔡启亮;王金铸;蔡科科;白铁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输尿管支架管对上尿路影响的研究进展

    输尿管支架管在临床上的运用至今有近30年的历史.如今,输尿管支架管已成为泌尿外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现在制作工艺、材料选择不断改进,但在临床上仍有很多患者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尿不尽感等并发症;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后出现支架管移位、支架管断裂、支架管结垢、结石形成、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等.因此,有很多泌尿外科医师对留置支架管后出现反流、支架管对上尿路尿液引流的影响、支架管是否有利于排石、输尿管支架管对输尿管蠕动的影响、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对肾功能的影响、留置支架管后肾输尿管的病理改变等作了一些研究.本文就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后对上尿路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唐维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股沟脂肪左阴囊崁顿1例

    患者,男,10岁.因左阴囊胀痛20小时于2012年2月2日入院.患者于20小时前玩耍时感觉左阴囊胀痛,无发冷,无发热,无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未就医及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当天,左阴囊胀痛加重,来我院门诊行双侧阴囊彩超检查显示左侧睾丸较对侧略大,实质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囊实性占位回声;左侧阴囊内见略强回声,范围约2.0 cm×1.5 cm,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CDFI于略强回声区内可见较丰富棒状血流信号,左侧阴囊根部软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入院体检:左阴囊红肿增大;左睾丸增大,触痛明显;左精索增粗,触痛.左阴囊透光试验阴性,左睾丸Prehn征(睾丸抬高试验)阳性.患者入院后因不排除左睾丸扭转,在骶管加基础麻醉下行左睾丸及精索探查术.

    作者:韩洪海;于宏川;仲伟一;张悦;于学伟;杨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光动力治疗在非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光动力治疗(PDT)在预防非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和进展中所起的作用,并比较两代光敏剂之间作用的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1年4月确诊为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38例为试验组.其中A组47例采用血卟啉为光敏剂;B组91例采用5-盐酸氨基酮戊酸为光敏剂.另选106例常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TURBT术后24小时内行灌注治疗,试验组于术后l周内行PDT.其中A组在光敏剂给药(5 mg/kg)36、60小时后行两次PDT,于初次给药72小时后再次静脉滴注光敏剂100mg,待12小时后行第三次PDT,每次20min;B组则在光敏剂给药2小时后行PDT一次,时间60 min.两组均以波长630 nm激光,能量功率约为50 mW/cm2进行全膀胱内照射.出院后,患者均给予常规为期1年的膀胱灌注治疗.A组、B组及对照组平均随访21、23和18个月.结果:试验组肿瘤总体复发率为33.3%(46/138),A、B组复发率分别为31.9%(15/47)和34.1%(31/91).试验组中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的进展率为10.9%(15/138),A、B组分别为10.6%(5/47)、11.0%(10/91).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分别为49.1%(52/106)和24.5%(26/106).经卡方检验,A、B组及试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PDT,对降低非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和进展率有积极作用.但两代光敏剂在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作者:盛文葳;宋晓东;叶章群;杨为民;陈忠;袁晓奕;詹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青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青年ED患者中MS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各调查120名青年男性ED患者(ED组)及性生活正常男性(非ED组)的一般情况、体格检查、脂质代谢、空腹血糖及国际勃起功能评分5项(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5,IIEF-5),并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对MS的诊断标准(IDF2005).其次对ED组进行视听性刺激模式检查(Udio visual sexual stimulation,AVSS),评估ED伴MS组与非MS组阴茎勃起功能各项指标情况.结果:ED组MS患病率为35%,明显高于非ED组MS患病率15% (P<0.01).ED组较非ED组中心性肥胖指标(腰围、体重、体重指数)及甘油三脂(TG)浓度水平明显升高(P<0.0l),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降低(P<0.01),并伴有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上升(P<0.05),而血压及空腹血糖(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ED组伴有MS较非MS病情严重(P<0.05),并且随MS危险因素增多,IIEF-5评分逐渐降低.ED伴MS组AVSS各项指标均差于非MS组(P<0.05).结论:青年ED患者MS患病率明显增高,ED严重程度与MS危险因素数量呈正相关性;中心性肥胖和高脂血症可能是构成青年ED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倪凯;陈斌;杨昊;王鸿祥;陈荣;胡凯;韩银发;王益鑫;黄翼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5-羟色胺2受体对排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尿路储尿和排尿功能主要由脊髓反射和脊上神经中枢介导.许多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受体对调节这两个通路均有显著作用,其中尤以5-HT1A受体为甚,其次为5-HT2、5-HT3和5-HT7受体.5-HT2受体分为5-HT2A、5-HT2B、5-HT2C三种亚型,其中对排尿有影响的主要为5-HT2A、5-HT2C这两种亚型.本文主要就5-HT2受体的结构、分布、药理作用以及5-HT2受体对排尿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加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靶向治疗肾癌并肾静脉癌栓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分析及研究靶向药物治疗肾癌并肾静脉癌栓后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2月对4例单侧肾癌并肾静脉癌栓(无远处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先行靶向药物治疗3~6个月,其中3例使用苹果酸舒尼替尼(索坦),1例使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多吉美);对照靶向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并相继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行后腹腔镜下腔静脉阻断癌栓取出术.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4例患者术后继续常规剂量服用靶向药物,并每3个月复查胸部及肾脏CT.结论:外科手术与靶向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手段代表肾癌并肾静脉癌栓患者佳的选择方案,因为单纯靶向药物和单纯外科手术已经无法满足预后及生存率的真正需求.

    作者:李尧;徐丹枫;任吉忠;汪凯;张东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缓慢型心律失常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围术期的处理

    目的:探讨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5月~2010年5月我院行PKRP者89例,术前均明确BPH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术前纠正基础疾病,有严重心动过缓者安装心脏起搏器;术中采取综合保温措施,控制冲洗液压力.对于前列腺体积>60 ml者行前列腺通道成形术.结果:围手术期,23例出现心动过缓,14例出现心律失常,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得到纠正,无一例发生阿-斯综合征及心律失常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PKRP术前合理准备、术中采取保温措施、控制冲洗液压力、缩短手术时间,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刘峰;金纪忠;王悦;许小林;王忠;朱开常;胡晓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双侧全程尿路结石的处理(附3例报告)

    目的:探讨双侧全程尿路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报告3例因双J管留置时间过长或下尿路梗阻继发双侧全程尿路结石患者的微创分期治疗过程,并复习有关文献予以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为膀胱、双侧输尿管及双侧肾结石患者,入院后先行ESWL,然后再行手术治疗.一期利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ureterorenoscope lithotripsy,URL)处理膀胱及双侧输尿管结石,二期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将双侧肾及双侧输尿管上端结石清理干净,并将滞留的双J管顺利拔除.术后复查结石基本清理干净,肾功能好转,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处理膀胱及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结合二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处理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治疗双侧全程尿路结石的理想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张笑;俞建军;杨冉星;廖乃凯;杨杰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肾移植术后尿瘘的治疗策略(附9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我院9例肾移植术后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37.1±8.2岁.9例患者均首选保守治疗,先留置尿管保持膀胱空虚,然后充分引流移植肾和膀胱周围尿液,并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无效者改开放手术.结果: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保守治疗无效,其中1例并发尿性囊肿和移植肾输尿管狭窄,均改开放手术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尿瘘首选保守治疗,合并其他外科并发症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开放手术治疗.

    作者:杨华;王振迪;李恒;曾甫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06例严重肾损伤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严重肾损伤的有效诊疗措施,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严重肾损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Ⅲ级33例,Ⅳ级62例,V级11例.以48小时为时间观察点,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合彩超、CT结果,根据情况决定手术抑或保守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成功41例,成功率38.7%;45例行肾切除,切除率42.5%.肾切除组收缩压、血红蛋白分别下降(46.0±13.1)mmHg和(3.9±0.7)g,而非肾切除组下降(22.0±8.3)mmHg和(2.0±0.5)g,两组比较差以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明显血尿59例,彩超检查诊断准确率为52.8%(56例),CT准确率为97.2%(10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P<0.01).结论:血尿与肾损伤严重程度不一致,血压、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才是判断肾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CT可作为肾损伤分级及是否手术的重要依据;血压/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是手术探查的绝对指征.

    作者:林海利;郑周达;刘洪杰;杨明根;林天旗;林建贵;沈在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利用危险评分系统预测前列腺重复活检结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危险评分系统在提高前列腺重复活检阳性率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9~2010年期间接受前列腺重复穿刺活检的129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体质指数(BMI)、直肠指诊(DRE)、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f/tPSA)、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抗原速率(PSAV)、前列腺特异抗原倍增时间(PSADT)、前列腺体积与活检针数比率(VBR)等重复活检结果的潜在预测指标进行单变量分析和多元逐步罗吉斯逻辑回归分析并构建一套评分系统.结果:129例患者的重复活检结果显示BPH95例,前列腺癌(PCa)34例,前列腺重复活检阳性率为26.36%.分析结果证实DRE、tPSA、f/tPSA以及VBR等指标可作为重复活检结果的重要独立预测指标.参考相关独立预测指标而构建的评分系统显示:相比“危险评分”为0~2分的患者,3~5分的患者经重复活检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更高(分别有10.13%和52.00%,P<0.001).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的确存在预测前列腺重复活检结果的关键指标.利用预测指标构建一套评分系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帮助临床医师判断究竟哪些患者更适合行前列腺重复穿刺活检术.

    作者:汪洋;邵宁;汪宁;许斌;华立新;冯宁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9月14例在我院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29.3岁,均为左侧.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5 ml,平均手术时间35 min,术后平均3天出院,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并发症,无精索静脉曲张复发.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瘢痕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

    作者:徐述雄;何坚;孙兆林;胡建新;王元林;石华;朱建国;宋大龙;王振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转录因子FoxM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M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M1蛋白在83例ccRCC和30例癌旁肾组织中的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FoxMl mRNA在30例ccRCC和对应的癌旁肾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oxMl蛋白在ccRCC组织和癌旁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66/83)和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oxM1蛋白表达与ccRCC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原发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和TNM分期(P<0.001)相关.RT-PCR结果显示FoxMl mRNA在ccRCC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2±0.026和0.327±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Ml mRNA表达与ccRCC患者原发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4)、淋巴结转移(P=0.006)、远处转移(P-0.005)和TNM分期(P<0.001)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oxM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rank=46.117,P<0.001).Cox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显示,原发肿瘤T分期(P=0.009)、远处转移(P=0.006)和FoxM1表达情况(P=0.001)是影响cc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xM1在ccR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ccRCC的进展有关;其表达状态是ccRC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王晓宁;张国玺;邹晓峰;薛义军;袁源湖;肖日海;伍耿青;龙大治;吴玉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前列腺癌生长和血管生成促进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RM-1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中无菌分离培养扩增MSCs.将MSCs与RM-1细胞混合后接种于Balb/c小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情况(CD34染色);采用ReahimePCR法和ELISA法检测MSCs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MSCs与RM-1小鼠前列腺癌细胞混合后接种于Balb/c小鼠皮下,与对照组相比,MSCs可明显促进肿瘤生长(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CD3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证实MSCs组较对照组微血管密度显著升高(P<0.05);Realtime PCR及ELISA结果显示MSCs条件培养上清中VEGF表达显著升高.结论:MSCs可能通过表达VEGF促进前列腺癌血管形成,从而达到促进肿瘤生长的目的.

    作者:唐礼功;谢森;潘铁军;李志雄;陈欢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ANDE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胰腺衍生因子(PANDER)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PCa组织和24例BPH组织标本的PANDER表达.结果:PANDER蛋白在前列腺(癌)上皮细胞中表达,在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25%,在BP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PCa组织中PANDE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PH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ANDER在PCa的Gleason分级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38.89%和17.39%(P<0.05).结论:PANDER在PCa发生、发展、浸润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作者:郑奕迎;罗志飞;牟联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VC患者精子DNA损伤及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精子DNA损伤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患者精子DNA损伤程度以及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精子DNA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精子DNA损伤的检测对评估VC患者生育能力及手术效果的可行性.方法:以WHO精液分析标准为指导对58例VC患者进行精液分析,并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检测精子DNA损伤程度.其中24例VC患者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精液分析和精子DNA损伤的检测.以30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结果:VC伴有精液分析异常的患者精子DNA损伤程度为(33.64±7.11)%,明显高于对照组(10.78±5.01)%(P<0.001);VC精液分析正常的患者精子DNA损伤程度为(23.94±6.0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3个月,精子DNA损伤程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01).结论:VC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精子DNA损伤;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能有效降低VC患者的精子DNA损伤程度;精子DNA损伤的检测是评估VC患者生育能力及手术效果可行性较好的指标.

    作者:王大明;于德新;张志强;褚晗;范宗荣;谢栋栋;王毅;丁德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9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间对9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实施后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吻合方法采取两针固定连续缝合法,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查情况等,并总结其手术技巧.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1.8(65~124)min,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无下腔静脉等邻近脏器损伤.术中出血10~30ml;术后3~5天拔除引流管,无尿漏发生;5~7天拔除尿管;4~5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平均住院7.5(7~10)d.9例患者均于出院3~6个月复诊,腰痛不适均缓解,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均正常,复查泌尿系B超均显示输尿管走行正常,6例肾积水较术前减轻,3例肾积水消失,吻合口无狭窄.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安全可行;采用两针固定连续缝合法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登科;陈书奎;焦湘;孔令军;闫俊领;郭大勇;王文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具低压低排特点的BPH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尿动力学提示排尿特点为低压低排型的BPH尿潴留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尿动力学提示排尿特点为低压低排型表现的BPH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阿呋唑嗪控释片10 mg qn进行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合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共治疗4周,生物反馈电刺激每天1次,每周5次为1疗程,共行4个疗程.治疗前后均给予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治疗组尿潴留治愈20例,好转9例,治愈率66.7%,有效率96.7%;对照组尿潴留治愈10例,好转6例,治愈率34.4%,有效率55.2%,两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膀胱逼尿肌大压力、大尿流率、剩余尿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相关副作用和并发症.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作为治疗排尿特点为低压低排型的BPH尿潴留患者的良好选择.

    作者:张斌斌;缪江伟;蔡海荣;朱丽珍;方伟杰;宋旭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