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张凤林;唐维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人尿样中草甘膦(PMG)和氨甲基膦酸(AMPA)含量的气相色谱联用质谱(GC/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GC/MS法,EI检测器,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色谱柱.进样前尿样经三氟乙酸酐(TFAA)和七氟丁醇(HFB)衍生化后用氮气吹干,0.2%柠檬醛乙酸乙酯溶液溶解混匀后供GC/MS分析.结果 PMG和AMPA在10~400 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低检测限分别为4.66 ng/ml和1.77 ng/ml,小检测浓度(LOQ)分别为15.52 ng/ml、5.91 ng/ml,回收率分别为85.2%~97.5%、89.2% ~ 99.1%,精密度均小于10%.结论 本实验可同时检测尿液中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氨甲基膦酸,且低检测限较单个检测方法灵敏.
作者:潘丽萍;张锋;刘庆东;朱宝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用浓度为0、1、2、4、8、10 μmol/L的亚砷酸钠处理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24h和浓度为0、0.5μmol/L的亚砷酸钠处理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至40代,应用RT-PCR方法检测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 μmol/L剂量组染砷24h后NFAT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0.5 μmoL/L浓度砷长期处理细胞40代后引起NFAT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提示,长期、低剂量砷处理的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NFAT2mRNA水平增高.
作者:刘婕瑜;李梦丹;刘盛男;王晨;席淑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对87例轻、中度噪声聋患者应用声频共振电疗法辅助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纯音气导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87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轻度噪声聋患者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纯音气导测试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噪声聋患者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纯音气导测试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频共振电疗法可有效缓解轻度噪声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纯音气导听力测试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做为职业性噪声聋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王雪玲;马娟;张红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辽宁省一般人群尿中2,5-己二酮水平,分析其人群分布特点.方法 将辽宁省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2010年从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抽取1373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尿液样品,采用气相色谱-离子阱二级质谱法对尿中2,5-己二酮的含量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一般人群尿中2,5-己二酮的分布水平.结果 辽宁省一般人群尿中2,5-己二酮几何均数为0.18 μg/L,男性和女性尿中2,5-己二酮几何均数分别为0.19 μg/L、0.18 μg/L(Z=-2.87,P<0.01).结论 辽宁省一般人群尿中2,5-己二酮水平存在性别及地区差异.
作者:郑晓梅;王凯;魏明至;张瑶瑶;庞妍;何杨;潘亚娟;郑玉新;闫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辽宁省一般人群尿中三氯乙酸水平,分析其人群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2010年从辽宁省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抽取1289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尿液样品,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ECD检测器)对尿样进行三氯乙酸含量的检测,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一般人群尿液中三氯乙酸的分布水平.结果 辽宁省一般人群尿中三氯乙酸水平的几何均数为1.84 (95%Cl:1.73~1.95) μg/L,P50为1.96μ.g/L,P95为9.72μg/L;不同年龄组人群三氯乙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3~ 16岁组尿中三氯乙酸水平高,46~60岁组低;不同地区尿中三氯乙酸水平有所不同;辽宁地区一般人群尿中三氯乙酸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辽宁省一般人群尿液中三氯乙酸水平在不同年龄和区域特征中均存在差异,辽宁地区一般人群尿中三氯乙酸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彭珊茁;魏明至;王凯;郑晓梅;张蕴丽;田昊渊;赵玮;郑玉新;闫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辽宁省一般人群血和尿中镉水平,分析其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09-2010年在辽宁省东部、西部和中部抽取2105名6~60岁人群为调查对象,分别采集血液和尿液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血和尿液中镉水平,并分析年龄、性别和区域对血和尿中镉水平的影响.结果 辽宁省一般人群全血中镉的几何均数为0.45 μg/L;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58、0.35 μg/L(Z=-6.32,P<0.01);东、中、西部人群分别为0.41、0.31和0.77μg/L(x2=160.63,P<0.01);吸烟和不吸烟人群分别为3.7、0.31μg/L(Z=-20.95,P<0.01);饮酒和不饮酒人群分别为2.25、0.36 μg/L(Z=-13.52,P<0.01).一般人群尿镉几何均数为0.44 μg/L;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46、0.43 μg/L(Z=-1.88,P>0.05);东、中、西部人群分别为0.38、0.40和0.56μg/L (x2=61.72,P<0.01);吸烟和不吸烟人群分别为0.60、0.41 μg/L(Z=-5.82,P<0.01);饮酒和不饮酒人群分别为0.64、0.41 μg/L(Z=-5.73,P<0.01).结论 辽宁省一般人群血镉和尿镉水平存在性别及地区差异,并与吸烟和饮酒有关.
作者:田昊渊;阎波;庞妍;魏明至;王凯;郑晓梅;张瑶瑶;何杨;张蕴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将74例尘肺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穴位贴敷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每年初伏、中伏、末伏首日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连续贴敷3年.观察对照组与穴位贴敷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穴位贴敷组尘肺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 (IgM)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贴敷对改善尘肺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一定作用.
作者:谷晓新;宁琼;李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辽宁省一般人群血和尿中铅水平,分析其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09-2010年在辽宁省东部、西部和中部抽取2105名6~60岁人群为调查对象,分别采集血液和尿液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血和尿液中铅水平,并分析年龄、性别和区域对血和尿中铅水平的影响.结果 辽宁省一般人群全血中铅的几何均数为29.04μg/L,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5.11、24.33 μg/L(Z=-18.5,P<0.01),东、中、西部人群分别为30.59、27.27和29.43 μg/L (x2=21.58,P<0.01),吸烟和不吸烟人群分别为42.28、27.46 μg/L(Z=-11.52,P<0.01),饮酒和不饮酒人群分别为40.39、27.89 μg/L(Z=-8.82,P<0.01);一般人群尿铅的几何均数为3.22 μg/L,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37、3.08μg/L(Z=-1.96,P=0.05);东、中、西部人群分别为3.21、2.22和4.74 μg/L(x2 =297.71,P<0.01).结论 辽宁省一般人群血铅和尿铅水平存在性别及地区差异,并与吸烟和饮酒有关.
作者:田昊渊;庞妍;阎波;魏明至;王凯;郑晓梅;张瑶瑶;何杨;张蕴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辽宁省一般人群血和尿中钴、钼水平,分析其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2010年在辽宁省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抽取2105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和尿液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血样和尿样进行钴、钼含量的检测,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一般人群血液中钴、钼的分布水平.结果 辽宁省一般人群血中钴、钼几何均数为0.153 μg/L和0.38 μg/L,尿中为0.516 μg/L和23.88μg/L;在不同年龄和区域特征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辽宁省一般人群血和尿中钴、钼水平在不同年龄和区域特征中均存在差异.
作者:魏明至;王凯;郑晓梅;张瑶瑶;庞妍;何杨;潘亚娟;郑玉新;闫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是指在生产环境中,短时吸入过量有机氟单体、裂解气、残液气或热解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院2015年6月收治9例职业性急性重度有机氟群体中毒(肺泡性肺水肿)患者,现将院内应急处置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邹芳;黎金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早期洗胃、血液灌流清除吸收毒物、防止肺纤维化是治疗重点.我院2015年6月收治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利用“齐鲁方案”治疗后获得满意疗效.1 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农民,自服百草枯农药30 ml,1h人院.查体:T36.2℃,P90次/min,R 16次/min,BP114/71mm Hg,指脉氧分压98%,意识清,口腔黏膜、咽部充血,无溃疡,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入院后3h血液送某医院毒检中心检测,检出百草枯浓度5.3 mg/L,诊断百草枯中毒成立.
作者:刘文广;穆博;菅向东;王新文;郁红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对260名纺织作业女工和120名对照组女工进行生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接触噪声声压级>85 dB(A)的纺织女工出现月经经量、周期异常及早产、流产、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噪声对纺织女工月经及生殖结局的影响值得关注.
作者:葛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将妊娠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分别设3个3,4-双(4'-氨基呋咱基-3')氧化呋咱(DATF)剂量组(625、1 250、2 500 mg/kg)、阴性对照组(3%淀粉溶液)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12 mg/kg).于妊娠敏感期(第5~19天)连续给药,第20天处死孕鼠,取出胎鼠,记录总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等,称子宫连胎总质量、活胎质量,测量胎鼠身长,检查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有无畸形.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DATF各剂量组孕鼠体重、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胎鼠体重、平均身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外观、内脏和骨骼出现明显畸形.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DATF有明显的大鼠母体毒性和胎鼠致畸性.
作者:王鸿;高俊宏;刘志永;岳红;卢青;张盼红;高永超;薛震;夏洁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采用活性炭管采样,用二硫化碳解吸后进样,经FFAP(聚乙二醇)毛细管柱分离,程序升温,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以及精密度、准确度、采样效率、吸附容量和干扰实验,确认该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的同时测定.
作者:蒋莹;姜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辽宁省一般人群血中镓、铟、铊水平,分析其人群分布特点.方法 将辽宁省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2010年从辽宁省东、中、西部地区抽取2105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血样进行镓、铟、铊含量的检测,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一般人群血液中镓、铟、铊的分布水平.结果 辽宁省一般人群血中镓、铟、铊几何均数均小于检出限.结论 辽宁省一般人群血中镓、铟、铊几何均数均小于检出限,与全国水平一致.
作者:魏明至;王凯;郑晓梅;阎波;张蕴丽;田昊渊;黄传峰;闫慧芳;郑玉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对2014年7~10月我科收治的6例毒草中毒导致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表现为肝功能损害,经过积极保肝等综合治疗,4例临床治愈,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提示毒蕈中毒致肝损害不容忽视.
作者:宋玲莉;菅向东;李海;于光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择某镍镉电池企业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241名镉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当地无职业性镉接触史的96名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尿镉、尿β2-微球蛋白、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T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接触组负极拉浆、负极制片、负极点焊、卷绕、装配、封口岗位的镉作业工人尿镉、HTC、MCV、RDW、MC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企业镉危害严重,作业工人的镉负荷量较高,应采取措施预防镉中毒.
作者:李建军;杨杰;任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职业病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已被多国纳入国家立法范畴.全球范围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始于英国工业革命后,18世纪3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促使其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劳动者因工作死亡的数据也居高不下.1802年英国通过《学徒健康和道德法》,成为世界首立劳动法的国家;1864年,英国又颁布《工厂法》(Factories Extension Act),适用于规范工业健康发展[1].继英国之后,欧洲其他工业化较早的国家(瑞士、德国、法国等)也先后颁布类似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1970年美国为“保护国家人力资源,尽量保证全国每个工人都能在安全和健康的条件下从事工作”,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法》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2,3].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变化对建立、发展国家职业卫生体系有重要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作者:关里;毛丽君;李树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辽宁省一般人群尿中铜、锌水平,分析其人群分布特点.方法 将辽宁省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2010年辽宁省东、中、西部抽取1691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尿液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尿中铜、锌含量,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一般人群尿中铜、锌的分布水平.结果 调查对象尿铜几何均数(95%Cl)为10.59 μg/L,中位数(P50)为10.70 μg/L;男性尿铜几何均数显著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尿铜几何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7~20岁年龄组尿铜高,21~30岁年龄组尿铜低;辽宁省东、中、西部地区人群尿铜几何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10.69、8.71和12.73μg/L;吸烟与饮酒特征中人群尿铜几何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锌95%Cl为77.26μg/L,P50为85.09 μg/L;男性尿锌几何均数显著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尿锌几何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6~12岁年龄组尿锌高,31~45岁年龄组尿锌低;辽宁省东、中、西部地区人群尿锌几何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与饮酒特征中人群尿锌几何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辽宁省一般人群尿中铜、锌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区域特征中均存在差异.
作者:魏明至;王凯;郑晓梅;张蕴丽;田昊渊;郑玉新;闫慧芳;张云江;彭珊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职业性尘肺病是我国对劳动者健康危害严重的职业病.截止2014年底尘肺病累计报告达到77万余例,近5年来新发尘肺病占当年职业病发病总数的85%以上[1-4].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导致的慢性进展性肺间质纤维化,其诊断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需要有可靠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接触史和胸片一定程度的尘肺病样病变,同时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进行尘肺病的分期诊断.有些病例尽管有比较详细的职业史,但由于缺乏系列胸片资料,以及临床检查项目不全,对劳动者的职业尘肺病的诊断也会出现差错.现介绍我院1例煤工尘肺患者误诊为肺结核的病例,供同仁借鉴.
作者:吴伟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