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石市212家企业职业健康现状分析

陈海莲;纪托;熊昊;郑登峰;乔雪

关键词:职业健康, 职业危害
摘要: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出212家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我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情况、人群分布及主要职业病特点,为我市职业病防治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浓度臭氧暴露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观察低浓度臭氧(O3)暴露后过敏性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炎症细胞及IL-2等细胞因子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大鼠气道呈变应性炎症改变和气道黏膜损伤加重,同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发生改变,表明IL-2、IL-6和IL-8等细胞因子在O3介导的气道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魏明;刘佳;涂玲;粱颖红;龚艳杰;张宜花;张俊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矽肺大鼠肺组织PDGF及ERK1/2表达的影响

    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氯化钠溶液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ERK1/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显示,矽肺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PDGF、p-ERK1/2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生理氯化钠溶液组增高(P<0.05),姜黄素组大鼠肺组织PDGF、p-ERK1/2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提示姜黄素可降低矽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PDGF、p-ERK1/2蛋白及mRNA表达,并可能通过影响PDGF、p-ERK1/2的表达在矽肺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郝小惠;李娟;郭志义;刘和亮;张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丙烯酰胺的代谢毒理学研究进展

    丙烯酰胺是较常见的化工原料,对人体神经系统危害很大.本文从丙烯酰胺的代谢动力学研究和不同剂量率的作用特点以及毒理学特征进行了综述,从而明确了急慢性丙烯酰胺中毒不同临床表现的具体机制.

    作者:毛丽君;赵金垣;徐希娴;李树强;张雁林;赵赞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甲苯代谢产物的实验研究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尿样中马尿酸含量的方法,并确定了该方法佳样品预处理条件,优化了色谱分离及检测条件,灵敏、准确,能够满足有害物质代谢产物的监测要求.

    作者:肖润梅;孙敬智;黄兆慧;冯加武;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车载X光机胸片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目前,传统高仟伏胸片检查仍是职业健康体检的主要检查方式,质量控制手段比较成熟.外出到现场做职业健康体检时使用车载X光机进行胸片检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迄今未见有关这类胸片质量控制的文献.现收集本院1000张现场职业健康体检的胸片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重视.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连续提取本院2010年4月-2010年7月期间现场职业健康体检的高仟伏胸片1000张.

    作者:刘贵喜;周建中;陈丽琨;熊刘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例职业接触丙烯酰胺致急性中毒的护理

    丙烯酰胺单体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酰胺,广泛用于石油和矿山开采、污水处理、生产油漆、金属涂料和粘合剂.中毒患者主要见于生产与使用丙烯酰胺单体的作业[1].我科于2013年6月收治1例因职业接触丙烯酰胺的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作者:谢芳;王小红;蒋奕;张怀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尘肺患者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的应用

    将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20名壹期尘肺患者术后分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组)与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BiPAP组患者肺部哆音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F =26.299,P<0.001);BiPAP组的患者术后2 d PaCO2较对照组低(F =4.681,P<0.05),PaO2较对照组高(F=5.755,P<0.05),提示术后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作者:麦子健;袁丽玲;刘薇薇;刘阳;刘移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由误诊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引发的思考

    随着《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16152-1996)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的先后实施,不仅为职业噪声暴露群体的听力保护以及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相关权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职业病防治机构提供了诊断和评定依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称《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的颁布实施,职业病诊断工作更须规范、严谨.

    作者:刘桔;张卫平;杨艳;尹光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注射用二巯丙磺酸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南京某照明有限公司工人,因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18年入院.该患工作中累计接触汞蒸气30年.患者为排汽工,接触汞蒸气,每天工作8h,车间面积1000 m2,有数扇窗,有机械排风口;工艺流程:洗涂烤→封口→排气→装头→老炼→检验;有工作服、手套、围巾,同工种有类似发病者.患者曾4次住本院行驱汞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每次均经驱汞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患者有头昏、乏力、失眠、多梦、易怒、流涎、经常性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症状.本次就诊门诊以“汞作业待查”收住院.入院查体:T36.5℃,P 68次/min,R 19次/min,BP 130/81mm Hg.一般可,心肺(-),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不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三颤试验(-),指鼻试验阴性,肌力、肌张力正常.

    作者:高玉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浓度苯对作业工人血液系统的影响

    对北京市朝阳区35家存在苯危害的企业及其513名作业工人进行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收集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显示,35家企业苯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325人体检结果存在异常,主要为血常规异常(42.9%).不同规模的企业作业工人之间白细胞下降率存在差异;作业工人随着工龄增加红细胞计数有降低的趋势.提示低浓度苯对作业工人血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加强职业防护.

    作者:王芳;师伟;魏云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铅蓄电池制造企业铅污染防护设施整改效果分析

    分析某铅蓄电池制造企业现场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调查等资料.结果显示,整改后生产车间的铅超标率从42.1%降到5.7%,工人血铅水平从(280.4±118.6) μg/L降到(174.2±79.4)g/L.该企业的铅污染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明显,铅危害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作者:张丹英;徐国勇;林瀚生;肖斌;李文;晏华;陈青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大型化工企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工人体检结果分析

    回顾性分析2876名工人上岗前健康检查和在岗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体检异常率49.23%;在岗工人体检异常率在工龄、年龄、性别不同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异常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上岗前体检组异常率高.

    作者:黎燕;王祖兵;吴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尘肺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发现肺部肿块疑为肺癌的53例尘肺患者,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结果显示,尘肺合并肺癌组5种肿瘤标志物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其病理类型的表达阳性率不同,联合检测敏感度明显高于单项的检测.

    作者:孙晓伟;王艳丽;徐淑华;张松泉;孙建岭;粱艳;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起急性羰基镍中毒事故调查

    2012年12月7日,我市某化工厂在检修催化反应装置更换镍基催化剂过程中,发生一起4人急性中毒事件.1 现场调查该厂为利用水煤气生产氢气终合成苯胺的小型企业.氢气生产以水煤气为原料,使用镍基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装置中生成氢气与一氧化碳.催化反应装置位于露天,四周无遮挡,主要由两侧7根竖立的圆柱形转化管构成,每根管直径0.1m、高14 m;管内装填约120 kg固态柱状带孔镍基催化剂.2012年12月6日生产出现异常,检查发现有转化管破裂,遂停车检修.30名工人参加此次检修工作,其中3人卸放催化剂,27人在距离催化反应装置约7 m的空地处挑选、回收形态完整的催化剂.

    作者:唐玉樵;叶绿素;贺炜;王永义;邹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71例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671例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数据库及本院近10年间病史资料,收集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筛选后提取数据,然后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45%病例的工作场所空气检测正己烷浓度超过国家容许值,86.7%劳动者无任何个人防护措施.慢性正己烷中毒是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及神经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等改变.其发病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减少存在一定联系.目前治疗无特效解毒剂,主要针对周围神经损害,采用促进神经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的药物.结论 (1)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征是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判断周围神经损害的重要手段;(2)中毒患者血清NGF水平降低,补充外源性NGF有助于周围神经损害的改善;(3)治疗要点目前为综合疗法,以病因治疗为主.(4)经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闫丽丽;王洁;李思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数据挖掘技术在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有效利用职业健康监护业已建立的庞大数据信息,从逐步积累的人群健康信息中去探寻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效应新的知识与潜在关系,通过内在规律对相关职业损害的发生进行趋势预测分析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数据仓库能提供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和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数据挖掘又称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能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1];两项技术当前都被金融、电信等诸多领域的信息管理所广泛采用.本研究将以我院职业健康监护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的实践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周浩;潘明伟;张远辉;肖吕武;吴琳;刘移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职业健康检查中三分群与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

    血常规检查是职业健康检查时基本的项目之一.目前各医疗机构使用的血液分析仪主要有三分群和五分群两类.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但价格昂贵,因而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目前仍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主流设备.本文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的实际,将两种分析仪检测结果进行了配对分析,并与人工镜检复检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 50例样本均为本院接诊的职业健康检查人员.

    作者:孙荣斌;吴家兵;丁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甲基甲酰胺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与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介绍二甲基甲酰胺(DMF)对肝脏和胃肠道损害机制的研究现状,综合目前二甲基甲酰胺对消化系统损害的研究,提出对人体损害机理、病变发展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意见.

    作者:牟海滨;付岩;王鸿东;FENG Ke-yu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一起生活性铅中毒事件的临床报道

    报道一家4口由于长期使用锡壶所装黄酒烹饪所致生活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望引起广大民众的重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海玲;姚峰;匡兴亚;刘艳明;鲁翼雯;卞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水泥粉磨站作业场所粉尘与噪声防护措施分析

    通过对某水泥粉磨站作业场所粉尘和噪声危害因素检测,定量评估防护措施使用前后的危害程度变化及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作者:赵阳辉;黄日生;李春萍;张梓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