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秋;赵敏
目的研究经口混合染毒双酚A(BPA)和壬基酚(NP)对小鼠的生殖和发育毒性.方法选择性成熟、清洁级、体重在22~26 g的昆明种小鼠128只,随机区组分为(1)BPA 24 mg/kg+NP 12 mg/kg,(2)BPA 60mg/kg+NP 30 mg/kg,(3)BPA 120 mg/kg+NP 60 mg/kg染毒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每性别16只小鼠,按10 ml/kg灌胃染毒,1次/d,雄鼠连续染毒6周,雌鼠从交配前15 d染毒至妊娠第6天结束.按EPA推荐的小鼠生育力测试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从BPA 24 mg/kg+NP 12mg/kg组始生育指数、妊娠率、活胎率随染毒剂量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而着床前死亡率、吸收胎率、死胎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从BPA 60 mg/kg+NP 30 mg/kg组始精子计数、活精率随染毒剂量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精子畸形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而交配指数、平均胎长、平均胎重仅在BPA 120 mg/kg+NP 60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经口较长时间混合染毒BPA和NP会对小鼠产生明显的生殖毒作用和胚胎发育毒性.
作者:王薛君;李海山;张玉敏;崔金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二乙氧基乙醇(2-ethoxyethanol,简称2-EE)是7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的一种用于合成感光液,生产感光版(PS版)的化合物[1].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都已证明2-EE具有生殖毒性[2].在职业卫生中,常采用生物学标志物(biomarker)--暴露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sure)、效应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和易感性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评价其生殖毒性危险度.
作者:贾娜;高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选择4组组间基本均衡的现场进行噪声和高温测试,分析4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的差异.对68名不同高温噪声暴露时间的玻璃制瓶工进行听力水平比较.结果发现,对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单纯高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噪声组、高温噪声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温噪声组明显高于噪声组(P<0.01).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随高温噪声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1).提示高温本身对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没有影响,但高温与噪声的联合作用可加重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且可能具有时间依赖性.
作者:赵南;唐旭东;钟茂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辽宁省大连、鞍山市的260名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运用Foxpro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调查表明,下岗职工心理、精神压力增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使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作者:张翠丽;郭滨;高晓虹;李晓枫;马莉;刘丽波;马文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纳米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1,3,5-triamino-2,4,6-trinitrobenzene,nano-TATB)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作用.方法对大、小鼠进行nano-TATB急性毒性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致突变选用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急性毒性实验,2周内未见动物死亡,大、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均大于10 g/kg,属实际无毒级;大鼠30 d喂养实验中动物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脏器系数及各项血液和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估计nano-TATB经口染毒的大无作用剂量大于6.0 g/kg.3种致突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nano-TATB属实际无毒级化学物,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车望军;张遵真;吴媚;冉云;张浩;曾祥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某供电局配电站失火,大量高压电缆及配电刀闸燃烧熔化,致使抢修工人出现金属烟热,本文就23例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作者:孙少秋;赵玉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中心1995~2004年共收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现粗浅分析如下.
作者:刘晓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小鼠脑神经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经饮水(双蒸水)中加入三氯化铝染毒,4组分别为低剂量组[10 mg/(kg·d)]、中剂量组[50 mg/(kg·d)]、高剂量组[300 mg/(kg·d)]和对照组(饮双蒸水),各组均正常供给食物,饲养100 d后处死小鼠,分别分离脑海马、皮质部位,制成细胞悬液,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彗星实验)观察DNA损伤程度.结果 4组脑海马、皮质部位神经细胞彗星拖尾率差别显著(χ2=385.07,P<0.001).进一步用Ridit分析,染毒各组海马神经细胞核拖尾长度等级Ridit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且低剂量与中剂量组、中剂量与高剂量组相比存在差异,Ridit值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各组皮质神经细胞除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差别不显著外,其他结果均与海马细胞分析结果相似.结论铝暴露可损伤脑神经细胞核DNA.
作者:杨永坚;胡浩;李小平;王取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报道1例银屑病患者,服用当地个体诊所配制的中成药2个月后出现手指尖、足趾尖麻木、疼痛,停药后病情继续加重,2个月后查尿砷正常,发砷高出正常值60多倍,经驱砷、营养神经治疗,病情痊愈.
作者:李景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应用MTT法检测乙体氯氰菊酯对雄性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并测定大鼠体重和主要脏器系数.结果表明,该药致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降低,肾上腺系数明显增大.
作者:安丽;施万英;刘莉;于飞;智绪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3年2月吉林省延吉市发生一起溴杀灵中毒事件,共32人中毒,其中5例死亡[1].美国中毒控制中心2003年报告溴甲灵中毒581例,其中小于6岁461例,529例发生于意外,无死亡病例[2].国内有关溴甲灵中毒的报道很少,下面简要介绍溴甲灵及其中毒的一些相关资料.
作者:周静;鲁锡荣;孙承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丹参对化学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经股静脉注射油酸复制大鼠ARDS模型,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观察大鼠肺内活性氧(ROS)自由基的生成情况,同时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肺湿干重、肺系数测定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与使用丹参组大鼠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丹参组ARDS大鼠肺内ROS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升高,MDA生成减少,肺湿干重、肺系数及病理学指标亦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丹参对化学性ARDS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之一与减少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有关.
作者:陈静;赵金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分别选择某农药厂甲萘威生产女工67名为暴露组、厂行政办公区女性工作人员47名为对照组.对环境空气中甲萘威及其相关气体如异氰酸甲酯(MIC)、氨气及总酚进行持续3 d的监测,同时选择暴露区及对照区各3人进行个体采样和皮肤污染量测定;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其月经和妊娠结局进行评价.测定其血清中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催乳素(PRL)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显示暴露组空气中甲萘威、总酚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个体采样及皮肤污染量结果均显示暴露组甲萘威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暴露组自然流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甲萘威农药生产职业暴露可能对女工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燕南;谈立峰;孙雪照;吉俊敏;王茜丽;陈龙生;宋玲;王守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职业病的诊断,涉及到用人单位、劳动者和职业病诊断机构三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国家卫生部<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给职业病的诊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的职防机构,我们对此深有体会.现将某企业近几年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发现的3例较典型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国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选择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甲醛低剂量组(2.5 mg/m3)、中剂量组(5 mg/m3)、高剂量组(10 mg/m3)、对照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每日吸入甲醛1次,每次4 h,连续9周.测定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说明甲醛可能对大鼠肺组织NOS表达有抑制作用.
作者:宋铁山;王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28岁,某化工厂工人,2003年6月24日17时,在搬运苯胺时由于罐体突然破裂,大量苯胺液体溅于身上.当时未在意,1 h后始用清水擦洗全身.2 h后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恶心、颜面及全身皮肤发紫遂送某医院.
作者:杨清雪;王洪勋;牛玉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30例误饮掺甲醇散装白酒的患者作肝脏、胰腺和肾脏B超检查,结果三脏器B超表现异常,是否因甲醇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需要作远期观察.
作者:刁东英;林洁明;欧健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于2004年1月20日下午饮酒(白酒0.15 L、啤酒1 L)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语多等兴奋症状,随后酣睡12 h.
作者:王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测量使用新喷气织机和有梭织机织布场不同工种个体噪声暴露和生产环境噪声水平.结果表明,个体噪声暴露的测量能较好地反映工人的接触噪声水平.
作者:孙金艳;田丽萍;赵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某患者2002年诊断为蔺草染土尘肺Ⅰ期,其右上肺致密阴影先后经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无效误诊为肺癌,手术切除右上肺叶.病理诊断:右肺上叶纤维性结节伴炭末沉积,偏光显微镜下粉尘颗粒(+++).后明确诊断为尘肺Ⅲ期.
作者:毛翎;周泽深;易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