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慧;罗春丽
[病例1]男性,73岁,接触矽尘27年,1986年确诊为Ⅰ期矽肺并肺结核.本次反复咯鲜红色血,含血块,气喘,咳嗽,黄色粘痰,每日50 ml.查体:呼吸急促,颜面、口唇及四肢轻度发绀,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NFDA2音,心率102次/分.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6×109/L,中性粒细胞86%,淋巴14%;血沉35 ml/h;痰查结核菌阳性.
作者:夏沈宁;邸晓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烯腈(ACN)对男工机体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规律,筛选早期敏感的损害效应生物标志物.方法以93名接触ACN男工为接触组,条件相近的不接触毒物的70名男工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MDA、ROS、GSH含量和SOD、GSH-Px、GST、CAT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血清MDA、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GSH-Px、GST、GSH显著下降(P<0.05),上述各指标随工龄增加和车间中ACN浓度升高而升高或下降,均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且以MDA、ROS和SOD改变出现较早.结论在本次调查的浓度范围内ACN可引起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提示ACN浓度在低于或接近国家标准时仍可引起损害效应,建议将血清中MDA、ROS和SOD作为较早期损害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马宝玺;崔金山;柏松;郎艳燕;杨衍凯;付守林;朱峰;刘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铅暴露对新生仔鼠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对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方法采用灌胃方式于C57小鼠孕第0 d至妊娠结束进行醋酸铅染毒,仔鼠出生后第1 d处死,取脑组织测定MDA含量及SOD活性,同时测定脑组织中MT的含量.结果妊娠期铅暴露使新生仔鼠脑组织MDA及MT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铅的脑发育毒性与其引起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增高及抗氧化酶SOD活性降低有关;金属铅可诱导发育中脑组织MT的产生,提示MT在体内铅的转运、代谢乃至解毒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敬旭;符绍莲;江河;阮明;张宝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光毒性皮炎常因接触煤焦沥青等光敏性物质所致.某厂19名后勤辅助工,在接触煤焦沥青仅半个月余即发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翎;姜树华;孙丽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通过对60名铅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及健康状况检查的结果表明,长期接触铅可导致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明显降低,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可作为铅对机体影响的早期评价指标.
作者:姚应水;吴成荣;胡传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以2-(5-溴-2-吡啶偶氮)-5-[(N,N-二羧基甲基)氨基]苯酚(5-Br-PADCAP)作显色剂,在pH 6.5 HAc-NaAc缓冲液中测定血清铁.
作者:张成吉;魏明至;李儒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新近公布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02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后职防战线的又一大喜事.新标准与防治法配套实施揭开了我国职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我国跨越式提高职防水平、快速进入职防先进国家行列提供了条件.
作者:吴植恩;杨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成人有机磷农药中毒已屡见不鲜,但婴儿中毒十分罕见.婴儿有机磷中毒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史不详,极易造成误诊,为此强调医护工作者遇有类似情况应引起注意,以免误诊误治.
作者:王霞;张金凤;辛静;赵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烟草粉尘对接尘工人过敏性呼吸系统损害及其可能致病因素.方法对某卷烟厂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和真菌污染状况调查,同时对130名接尘工人和112名对照工人进行呼吸系统症状询问调查、胸部X线检查、肺通气功能测定及黑根霉特异性IgE抗体水平的测定、黑根霉抗原皮肤点刺试验和鼻粘膜抗原激发试验.结果卷烟厂各车间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各个车间检测出8个种属的霉菌,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现场,其中主要为黑根霉和烟曲霉.接尘工人咳嗽、咯痰、胸闷、气短、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工人,肺通气功能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工人,并且11.4%的男性工人和11.7%的女性工人检出有过敏性鼻炎,4名男性工人(5.7%)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点状阴影.黑根霉特异性IgE抗体试验阳性率高达31.2%,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达11.5%,鼻粘膜抗原激发试验阳性率为4.6%.结论烟草作业现场中存在的霉菌和粉尘与接尘工人呼吸系统损害有关,真菌污染是导致接尘工人过敏性呼吸系统损害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永兴;孙迎春;刘畅;陈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放射防护和实现高标准的安全,关键取决于人们的行为表现.制度安排能对人们的行为表现产生巨大影响.
作者:刘长安;王文学;贾廷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选取长期工作在氟污染环境的一线工人测定血清和尿液各项指标,结果多项指标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P<0.01,P<0.05).提示长期暴露于高氟环境,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肝肾损害.
作者:农嵩;张树球;李朝敢;韦耀东;朱晓莹;黄受宪;梁淑英;蒙金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单抗CD3+、CD4+、CD8+、CD25+、CD28+、CD95+对62名AOPP患者和30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在流式细胞仪下计数.结果 AOPP并发MODS患者体内CD3+、CD3+/CD25+、CD+8/CD+28明显减少(P<0.01或P<0.05);CD4+无明显变化(P>0.05);CD95+、CD8+/CD28-明显增加(P<0.01).结论 AOPP并发MODS患者T淋巴细胞因大量凋亡而总数减少,亚群发生变化,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和紊乱,提示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AOPP后MODS的发病过程,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须重视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高越;何建如;陈小青;缪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1,2,4-三氯苯(1,2,4-TCB)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遗传毒性作用.结果显示除了低剂量染毒组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1,2,4-TCB可致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
作者:刘轩军;齐晓东;范来富;徐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分析1例误诊20天的重症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磁共振(MRI)改变及抢救经过.氟乙酰胺中毒表现为皮层功能障碍,锥体系、锥体外系受损,MRI可见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对称性受损,以特效解毒药解氟灵肌注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作为主要抢救措施可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刘薇薇;胡志兵;江朝强;吴萍;黄荣华;李小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道1例重度环氧乙烷中毒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
作者:靳波;张海东;陈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尿样经溶剂提取、C18反相柱分离后,在225 nm波长对苯乙醛酸(PGA)和苯乙醇酸(MA)进行检测.PGA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04~0.4 mg/ml,检出限(3倍噪声)5.7 ng,回收率为95.9%~102.0%,批内精密度(RSD)为4.5%~7.1%,批间精密度为4.6%~8.9%.MA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1~1.0 mg/ml,检出限(3倍噪声)8.6 ng,回收率为86.8%~95.5%,批内精密度为3.1%~5.3%.批间精密度为5.5%~9.5%.该方法被应用于测定苯乙烯接触者尿中PGA和MA,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
作者:李晓华;陈忠辉;李斌;郭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道4例因短期接触混苯后出现癔症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进行分析.
作者:杨晨芸;袁春红;伦晓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25岁,于1998年起在医院放射科工作,平时多为X线摄片,极少透视,X线摄片为隔室操作.近2年来,患者经常头昏、乏力、腹泻、易疲劳,服用中药治疗无显效.于2001年8月查血细胞计数,RBC 6.97×1012/L,Hct 0.370 L/L,MCV 53.2 fl,MCH 18.8 pg,MCHC 354 g/L,PLT 347×109/L,PCT 0.377 L/L,MPV 10.9 fl,白细胞计数、分类正常,红细胞数明显超过正常值上限.
作者:黄蜀筠;张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尘肺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的弥漫性纤维化,在临床上属于间质性肺病的范畴.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以侵犯肺泡壁为主要病变的一组疾病,除涉及肺泡间质本身外,还可以损害肺泡、血管内皮细胞和细支气管等肺实质.
作者:史志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纷纷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辅助日常工作.但是从国内职业病临床医疗单位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科研、体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还远未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经过10年规划、研制已经于2002年5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保障劳动者的生产安全、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也给职业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从事职业病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邹和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