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应水;吴成荣;胡传来
报道14例铅中毒肝脏损害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分析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出现肝损害的原因.
作者:赵立强;伏代刚;赵元全;游全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检测44名苯接触人员和86名对照人员的血清TAC、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显示,苯能诱导人体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
作者:史善富;汤桂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纷纷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辅助日常工作.但是从国内职业病临床医疗单位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科研、体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还远未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经过10年规划、研制已经于2002年5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保障劳动者的生产安全、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也给职业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从事职业病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邹和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研究表明,太安对大鼠血常规和肝脏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建议长期接触太安的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加强自我保护.
作者:张香莉;刘亚杰;杨雪萍;武海明;张延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放射防护和实现高标准的安全,关键取决于人们的行为表现.制度安排能对人们的行为表现产生巨大影响.
作者:刘长安;王文学;贾廷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道1例重度环氧乙烷中毒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
作者:靳波;张海东;陈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尿样经溶剂提取、C18反相柱分离后,在225 nm波长对苯乙醛酸(PGA)和苯乙醇酸(MA)进行检测.PGA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04~0.4 mg/ml,检出限(3倍噪声)5.7 ng,回收率为95.9%~102.0%,批内精密度(RSD)为4.5%~7.1%,批间精密度为4.6%~8.9%.MA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1~1.0 mg/ml,检出限(3倍噪声)8.6 ng,回收率为86.8%~95.5%,批内精密度为3.1%~5.3%.批间精密度为5.5%~9.5%.该方法被应用于测定苯乙烯接触者尿中PGA和MA,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
作者:李晓华;陈忠辉;李斌;郭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成人有机磷农药中毒已屡见不鲜,但婴儿中毒十分罕见.婴儿有机磷中毒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史不详,极易造成误诊,为此强调医护工作者遇有类似情况应引起注意,以免误诊误治.
作者:王霞;张金凤;辛静;赵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道4例因短期接触混苯后出现癔症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进行分析.
作者:杨晨芸;袁春红;伦晓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道并分析了12例高浓度萘蒸气吸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萘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并可引起肝、肾功能改变.
作者:姚洪波;孙秀玖;陈玉姬;洪涛;张凤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分析1例误诊20天的重症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磁共振(MRI)改变及抢救经过.氟乙酰胺中毒表现为皮层功能障碍,锥体系、锥体外系受损,MRI可见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对称性受损,以特效解毒药解氟灵肌注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作为主要抢救措施可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刘薇薇;胡志兵;江朝强;吴萍;黄荣华;李小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病例1]男性,73岁,接触矽尘27年,1986年确诊为Ⅰ期矽肺并肺结核.本次反复咯鲜红色血,含血块,气喘,咳嗽,黄色粘痰,每日50 ml.查体:呼吸急促,颜面、口唇及四肢轻度发绀,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NFDA2音,心率102次/分.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6×109/L,中性粒细胞86%,淋巴14%;血沉35 ml/h;痰查结核菌阳性.
作者:夏沈宁;邸晓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p53基因与膀胱肿瘤相关性研究很多,绝大多数研究认为p53的突变与膀胱肿瘤的发生有关.为对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近3年有关化学致癌物质引起p53基因突变机制、p53基因的分子生物学行为以及用于膀胱肿瘤基因治疗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刘彦慧;罗春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多功能呼吸同步采样仪采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粉尘浓度在10 mg/m3以上约采200 L含尘气量(时间15 min),10~5 mg/m3约采250 L(约20 min),5 mg/m3以下采300 L以上(20~80 min).经反复现场测试结果证实,该采样仪方法适用,结果可靠,能准确反映工人实际接尘情况.
作者:王治明;王绵珍;刘敬东;陈继岳;张春林;吴芙蓉;樊淑君;黄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1,2,4-三氯苯(1,2,4-TCB)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遗传毒性作用.结果显示除了低剂量染毒组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1,2,4-TCB可致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
作者:刘轩军;齐晓东;范来富;徐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烯腈(ACN)对男工机体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规律,筛选早期敏感的损害效应生物标志物.方法以93名接触ACN男工为接触组,条件相近的不接触毒物的70名男工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MDA、ROS、GSH含量和SOD、GSH-Px、GST、CAT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血清MDA、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GSH-Px、GST、GSH显著下降(P<0.05),上述各指标随工龄增加和车间中ACN浓度升高而升高或下降,均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且以MDA、ROS和SOD改变出现较早.结论在本次调查的浓度范围内ACN可引起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提示ACN浓度在低于或接近国家标准时仍可引起损害效应,建议将血清中MDA、ROS和SOD作为较早期损害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马宝玺;崔金山;柏松;郎艳燕;杨衍凯;付守林;朱峰;刘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某市1990~2001年农药中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作者:管万伟;贾淑梅;李晓堂;杨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35岁,某仪器制造厂工人.工作中因制氢氟酸管道闸门破裂,含90%的氢氟酸气体喷出.患者吸入该气体数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并致面、颈、右前臂、双手氢氟酸灼伤,伴头晕、恶心、呕吐,2 h后急诊入院.查体:T 36.4 ℃,P 120 次/分,R 30 次/分,BP 120/80 mmHg(16/10.6 kPa).患者躁动不安,意识清楚,口腔粘膜苍白,局部见水疱,双肺呼吸音粗,心脏各瓣膜区听诊无病理性杂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宋振涛;张博;关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选取长期工作在氟污染环境的一线工人测定血清和尿液各项指标,结果多项指标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P<0.01,P<0.05).提示长期暴露于高氟环境,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肝肾损害.
作者:农嵩;张树球;李朝敢;韦耀东;朱晓莹;黄受宪;梁淑英;蒙金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新近公布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02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后职防战线的又一大喜事.新标准与防治法配套实施揭开了我国职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我国跨越式提高职防水平、快速进入职防先进国家行列提供了条件.
作者:吴植恩;杨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