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安
结合病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救治中使用阿托化通用标准判断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片面强调瞳孔大小或简单根据心率快慢的量化标准而忽视影响因素,是导致阿托品化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指出阿托品化判断指征不能数值化和绝对化,而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
作者:陈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选择部分接触氧化铝粉尘、镁砂粉尘、矽尘和陶粒砂混合粉尘的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比较。结果混合性粉尘陶粒砂接触者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测定值低于单一粉尘接触者和对照组(P<0.01)。
作者:王瑞;刘正亮;钟大明;吴捷;郑传斌;刘杨;吴炳麒;刘天敏;姜文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2000年4月15日13时,某热电厂在进行球磨机罐内钢瓦复位检修时,因球磨机内壁钢瓦上残留有煤粉,加之电焊作业,而引起煤粉自燃不完全,致使罐内CO浓度增高。于14时罐内工作的6名工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步态不稳、手足麻木。有3人意识不清,在本厂卫生所进行简单处置后于当日16点30分6人均被送至我院,经抢救治疗2周后5人痊愈,1人好转出院。
作者:曾庆昌;李光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有23年生产历史的某膨润土矿作业环境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对接尘作业人员进行了尘肺X线检查。结果表明:粉碎车间粉尘浓度高达258.5mg/m3,低为4.6mg/m3;自1975年以来该矿373名单纯接触膨润土的工人所拍胸片进行了详细诊断,至1993年发现5名尘肺患者,发病率占接尘工人的1.34%。
作者:崔云良;卢春光;张竹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某合资金矿汞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金矿无任何排毒措施,职业危害十分严重。并对中毒工人进行了驱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指出应重视汞接触工人的防治工作。
作者:官湘建;徐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氰化物作业工人的心电图异常主要为窦性心律不齐、窦速、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左偏、低电压等。不同浓度氰化物组间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王晓玲;边新安;高继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39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成功的救治经验。
作者:沓世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简述定期对环境监测用大气、粉尘采样器的流量计、蓄电池等部件进行合理有效的维护方法。
作者:董春风;杨鸿武;阎振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急20余年,间断痰中带血3天入院。患者有Ⅲ期矽肺病史18年,肺结核病史10年。入院前出现痰中带血,血色暗红呈“烂鱼肚”样,咯血时患者胸闷、气急加重。体检:T 37℃,P 100次/分,R 22次/分,BP 14/10kPa,意识清,气促无发绀,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叩诊两侧均呈过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低,右上肺可闻及固定性干性NFDC8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胸部X线表现:两肺中下部肺纹理明显增粗且乱,中、外侧肺野右见散在分布类圆形结节,部分区域有融合,右上肺有轻度收缩,左上肺透亮度增高。入院后,再次整口咯血,在一次咯血约100ml后咯出条状血块,将血块用水浸泡并漂洗后呈灰白色管状物,与支气管形状相同,管状物坚韧,不易碎裂,浮于水面,咯出后患者自觉胸闷减轻。追问其病史,患者从1992年开始,每2~4个月就有一次咯血,咯血量50~100ml不等,咯血过程中时有索状物咯出,在用水漂洗后呈灰白色,不咯血时则每天晨起后有2~3口粘稠白痰。
作者:金涟涟;陆国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淀粉酶增高似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且提示呼吸肌麻痹时对胰腺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应注意保护。
作者:李清华;张秀文;赵金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分析依地酸二钠钙对91例铅中毒患者进行5~8个疗程治疗的结果。认为工龄长和年龄大者的停药指标应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为主,PbU值作为参数;持续用药,5个疗程与0.5g剂量可获较好的整体疗效。
作者:叶清美;陈世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长期佩戴护听器工人的听力损伤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导致工人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护听器的舒适度、耳罩垫圈的材质以及头弓的力学参数。
作者:常继增;徐海斌;邵桂瑛;吕策华;郭英;胡子斌;张秉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丙烯腈对小鼠睾丸组织某些标志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损伤的机制及早期敏感指标。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睾丸组织匀浆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x)、β-葡糖苷酸酶(β-G)及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结果 G-6-PD、LDHx、β-G及ACP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范围内,丙烯腈对小鼠睾丸组织中酶活性(G-6-PD、LDHx、β-G及ACP)未见影响。
作者:段志文;李海山;张玉敏;崔金山;马宝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8例亚硝酸钠中毒病人经催吐、洗胃、导泻、吸氧、静脉滴注维生素C、维生素B6以及美蓝、氟美松等急救,全部治愈。
作者:邢宝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垃圾清运工人眼及呼吸系统损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眼结合膜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显著增高;肺功能也受到损害,敏感指标是FVC和FEV1.0
作者:武文方;董志伟;张武政;郝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一起三氯化磷中毒事件所致的61名住院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及模拟试验,明确了患儿呼吸道、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是因三氯化磷及内含黄磷遇水产生的氯化氢、磷化氢对人体联合作用所致。
作者:王茜丽;翟明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放免法测定氯乙烯作业工人血清、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结果显示,接触组较对照组尿β2-MG含量及阳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作者:赵艳;李夏;聂兴田;马岩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八五”国家矽肺治疗课题大连组的32例矽肺病人采用维持剂量的汉防己甲素和羟基磷酸喹哌巩固疗效治疗2年整,结果证明用维持剂量的汉甲和羟哌巩固疗效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齐恩华;赵文华;孙金英;刘韶华;杨俊;刘春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三资企业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粉尘等主要有害因素进行监测、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有害因素接触人员分布情况也进行了调查。
作者:马志忠;赵海英;陈雅萍;朱江;汪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二恶英类化合物虽然以极微量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但由于其剧毒性而备受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通过近2~3年来有关二恶英对环境及人体污染近况介绍,从而为我国开展二恶英对环境及人体污染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娄振宁;尹龙赞;李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