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理工业废水井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死亡事故报告

平正舟;陈国华;朱小予

关键词:硫化氢, 废水井
摘要:报道一起因清理工业废水井而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经过及中毒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判断指征的探讨

    结合病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救治中使用阿托化通用标准判断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片面强调瞳孔大小或简单根据心率快慢的量化标准而忽视影响因素,是导致阿托品化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指出阿托品化判断指征不能数值化和绝对化,而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

    作者:陈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疗程驱铅治疗的结果分析

    分析依地酸二钠钙对91例铅中毒患者进行5~8个疗程治疗的结果。认为工龄长和年龄大者的停药指标应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为主,PbU值作为参数;持续用药,5个疗程与0.5g剂量可获较好的整体疗效。

    作者:叶清美;陈世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清理工业废水井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死亡事故报告

    报道一起因清理工业废水井而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经过及中毒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平正舟;陈国华;朱小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垃圾清运工眼及呼吸系统损害调查

    对垃圾清运工人眼及呼吸系统损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眼结合膜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显著增高;肺功能也受到损害,敏感指标是FVC和FEV1.0

    作者:武文方;董志伟;张武政;郝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8例误服亚硝酸钠病人的急救体会

    18例亚硝酸钠中毒病人经催吐、洗胃、导泻、吸氧、静脉滴注维生素C、维生素B6以及美蓝、氟美松等急救,全部治愈。

    作者:邢宝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矽肺结核合并纤维素性支气管炎1例报告

    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急20余年,间断痰中带血3天入院。患者有Ⅲ期矽肺病史18年,肺结核病史10年。入院前出现痰中带血,血色暗红呈“烂鱼肚”样,咯血时患者胸闷、气急加重。体检:T 37℃,P 100次/分,R 22次/分,BP 14/10kPa,意识清,气促无发绀,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叩诊两侧均呈过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低,右上肺可闻及固定性干性NFDC8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胸部X线表现:两肺中下部肺纹理明显增粗且乱,中、外侧肺野右见散在分布类圆形结节,部分区域有融合,右上肺有轻度收缩,左上肺透亮度增高。入院后,再次整口咯血,在一次咯血约100ml后咯出条状血块,将血块用水浸泡并漂洗后呈灰白色管状物,与支气管形状相同,管状物坚韧,不易碎裂,浮于水面,咯出后患者自觉胸闷减轻。追问其病史,患者从1992年开始,每2~4个月就有一次咯血,咯血量50~100ml不等,咯血过程中时有索状物咯出,在用水漂洗后呈灰白色,不咯血时则每天晨起后有2~3口粘稠白痰。

    作者:金涟涟;陆国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维持剂量的汉防己甲素和羟基磷酸喹哌巩固矽肺治疗效果的研究

    对“八五”国家矽肺治疗课题大连组的32例矽肺病人采用维持剂量的汉防己甲素和羟基磷酸喹哌巩固疗效治疗2年整,结果证明用维持剂量的汉甲和羟哌巩固疗效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齐恩华;赵文华;孙金英;刘韶华;杨俊;刘春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监督管理模式探讨

    探讨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并进行了效果评价。

    作者:李承柱;孟宪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低浓度苯胺、硝基苯对生产工人健康的影响

    对68名接触低浓度苯胺、硝基苯工人健康状况进行了动态观察,未发现中毒患者,但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大于正常值的检出率与接毒工龄成正比,接触组中枢神经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作者:张晓春;吴登胜;杨强生;孙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某合资金矿汞中毒调查报告

    对某合资金矿汞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金矿无任何排毒措施,职业危害十分严重。并对中毒工人进行了驱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指出应重视汞接触工人的防治工作。

    作者:官湘建;徐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起三氯化磷中毒事故报告

    对一起三氯化磷中毒事件所致的61名住院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及模拟试验,明确了患儿呼吸道、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是因三氯化磷及内含黄磷遇水产生的氯化氢、磷化氢对人体联合作用所致。

    作者:王茜丽;翟明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9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

    对39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成功的救治经验。

    作者:沓世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热铬酸钠溶液烫伤后急性肾功衰竭1例报告

    患者,女,23岁。于1999年1月25日下午7时在工作中不慎跌入含30%铬酸盐(钠)的热水池中,及时被人救出。水温约80℃。患者双小腿及双足背烫伤。仅用自来水冲洗创面,未使用硫代硫酸钠等溶液清洗。尔后在当地诊所清创,包扎创面,立即静脉输葡萄糖和生理盐水(量不详)。输液后一直无尿,曾给20%甘露醇、654-2、速尿,用后仍无自行排尿。在伤后23小时予以导尿,导出膀胱内残尿500ml,继之又无尿。因病人寒战、高热、呕吐、无尿,于1999年1月27日晚7时30分转入我院。入院时病人意识清楚,体温39.2℃,呼吸23次/分,脉搏114次/分,血压120/82.5mmHg(16/11kPa)。两肺无干湿NFDC8音;心音有力,心律齐;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小腿及双足背泡皮已掉,烫伤创面为12%,Ⅲ度1%。查尿常规:白细胞(++),蛋白(+++),尿糖(+),红细胞(++++)。肝功能:谷氨酸转氨酶221.8IU/L,天冬氨酸转氨酶358.7IU/L,乳酸脱氢酶1 923.2U/L,总蛋白45.5g/L,白蛋白29.6g/L,球蛋白17.7g/L。血白细胞10.3×109/L,Hb108g/L,BPC 102×109/L。诊断:急性肾衰。

    作者:王肖蓉;田畸涛;刘丽君;张卫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环境监测用大气、粉尘采样器的简易维护

    简述定期对环境监测用大气、粉尘采样器的流量计、蓄电池等部件进行合理有效的维护方法。

    作者:董春风;杨鸿武;阎振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长期佩戴防噪声耳罩工人听力损害原因调查

    对长期佩戴护听器工人的听力损伤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导致工人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护听器的舒适度、耳罩垫圈的材质以及头弓的力学参数。

    作者:常继增;徐海斌;邵桂瑛;吕策华;郭英;胡子斌;张秉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强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调查

    为探讨高强度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的特点,对某强噪声作业及其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损害具有出现早、听损检出率高和危害重的特点。

    作者:王龙义;郭平;毕先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起球磨机检修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

    2000年4月15日13时,某热电厂在进行球磨机罐内钢瓦复位检修时,因球磨机内壁钢瓦上残留有煤粉,加之电焊作业,而引起煤粉自燃不完全,致使罐内CO浓度增高。于14时罐内工作的6名工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步态不稳、手足麻木。有3人意识不清,在本厂卫生所进行简单处置后于当日16点30分6人均被送至我院,经抢救治疗2周后5人痊愈,1人好转出院。

    作者:曾庆昌;李光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咽康茶鼻康茶对咽炎鼻炎治疗作用观察

    采用咽康茶和鼻康茶分别对324例咽炎和353例鼻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咽康茶和鼻康茶对石油化工职工急慢性咽炎和鼻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苏树祥;李晓波;张东普;张彦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三资企业生产环境职业危害状况调查

    对三资企业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粉尘等主要有害因素进行监测、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有害因素接触人员分布情况也进行了调查。

    作者:马志忠;赵海英;陈雅萍;朱江;汪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接触氰化物对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

    氰化物作业工人的心电图异常主要为窦性心律不齐、窦速、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左偏、低电压等。不同浓度氰化物组间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王晓玲;边新安;高继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