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松;陈海云;许泽春;杨聚在
高压氧配合综合疗法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效果显著,关键是要不断增强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信心,坚持治疗一般都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增民;张基美;董惠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复习了急、慢性正己烷中毒的文献,并概述了该病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的改变、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的特点.
作者:邝守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42例职业性急性DMF中毒病例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DMF代谢产物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职业性急性DMF中毒的临床特点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其中腹痛较为突出,有时呈阵发性绞痛,常伴有SALT升高,本组120例腹痛者中有85例SALT升高,占70.5%,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诊断应基于明确的DMF接触史、现场调查、临床表现,特别是消化系统的表现以及尿中DMF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结果.当然对DMF中毒的临床表现规律,应做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杨水莲;周蓓颖;江朝强;刘微微;项张华;何勇;王升高;麻日升;穆进军;倪为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毒鼠强为强烈的中枢神经刺激剂,潜伏期短, 以发作性剧烈抽搐为特征,治疗以长效巴比妥控制抽搐,配合血液灌流效果良好.
作者:王海石;赵永秀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乙醇对雄性生殖内分泌系统损害机制.方法测定饮酒和酒精中毒者血 T、LH、FSH、E2、LDH、LDH-x、G-6-PD 水平和乙醇染毒大鼠血和睾丸匀浆 T、LH、FSH、MDA、SOD、GSH-Px、CAT、-SH 水平.结果 3 000、4 000mg/kg 染毒70天大鼠血 T 明显下降,LH、E2、FSH 升高,血和睾丸匀浆 MDA 明显升高,而 SOD、GSH-Px、-SH 明显下降,饮酒和酒精中毒者血 T 明显下降,LH、E2、FSH 升高,LDH x、G-6-PD 下降.结论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机体产生明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损伤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生精细胞生物膜上的受体、酶,从而产生损害作用.
作者:刘艳;马明月;张玉敏;李海山;崔金山;王旭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老年人腰腿痛病较多,治疗效果不佳,影响活动与休息.一患者服用了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验方后,发生中毒.
作者:王风梅;刘玉梅;刘梅英;齐春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测定了尘肺患者血清TC、TG值,并进行了肝胆B超检查.结果尘肺组血清TG、TC均值均低于对照组,B超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章美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三家大型烟厂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接尘工人进行了体检.结果新建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机械化和密闭化程度,联用旋风和静电除尘使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全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工人所患呼吸系统疾病与症状低于技改前(P<0.01),表明防尘效果明显.
作者:僧清莲;段小燕;程广超;郭俊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盘山电厂粉尘治理前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效果明显,认识到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搞好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完善对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宣教,是做好防尘工作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坤海;栾海;王适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9年7月29日19时许,济南市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急性中毒事故,造成15人急性中毒,其中2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作者:张宁;高先盟;常勇;孙贞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TNT及其代谢产物(2A,4A,4HA,2,4-DA,2,6-DA)的细胞毒性.方法采用大鼠肝细胞原代培养的实验模型,观察和比较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各种化合物的毒性,毒性指标以细胞中所释放的ALT,AST和LDH来表示.结果在各代谢产物中,TNT和4HA使细胞释放ALT,LDH的量明显高于其他代谢产物.结论 TNT细胞毒性大,4HA次之,两者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其他代谢产物毒性不明显.
作者:王雅文;刘耕陶;刘玉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急性硫化氢中毒继发耳聋的报道甚少,现将我科诊断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祝江伟;倪春辉;温运良;刘振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针对乡镇制鞋业苯中毒原因,采取防治对策, 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综合防治措施,苯中毒基本得到控制,实践证明可行.
作者:陈马富;王健;柳曦;吴安生;王文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127名汞作业工人尿中γ-谷氨酰转移酶(GGTP)活力进行了测定,并与车间空气汞浓度、尿汞含量、汞作业工龄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接汞组尿GGT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车间空气汞浓度、尿汞含量呈正相关(P<0.05).认为GGTP可作为反映工人现场汞接触的指标之一.
作者:连婉芬;杜顺贵;何鸿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报道了一起66例急性氯气中毒事件,分析了中毒原因,指出应加强医用废弃压力容器的管理及健全急性职业中毒的报告制度.
作者:肖方威;陈建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急性硫化氢中毒继发耳聋的报道甚少,现将我科诊断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祝江伟;倪春辉;温运良;刘振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三起12例误食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均为个体熟食加工商及其家人.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全身发绀,病情危重.否认误食亚硝酸盐给急救确诊造成一定困难.为此强调医生应具备这方面技能,以免误诊误治.
作者:罗景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寻求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有效方案,对7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氧氟沙星、力排肺疾、卷曲霉素抗痨化疗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以上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可靠.
作者:丁卫民;马永昌;蔡青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某锌品厂接触不同水平镉的两组工人进行镉摄入量、尿镉、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组工人镉摄入量、尿镉、尿N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尿NAG的水平随着镉摄入量、尿镉排泄的增高而升高,并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当镉摄入量大于50mg或尿镉的水平为2μg/gGr时,尿中NAG就显著增加.说明尿NAG活性可作为镉接触肾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如这项指标经实践验证,稳定可靠,建议作为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参考指标,而尿镉的阈限值应低于5μg/gCr.
作者:吴训伟;黄波;金泰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化学性皮肤灼伤的临床特征及急救处理.方法分析826例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发病行业、致病化学物、诱发因素、诊断分级、几种化学物的特殊皮损形态及急救处理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化学性皮肤灼伤以仪表和化工行业发病为高.致病化学物共133种,其中无机酸占病例总数的66.2%,氢氟酸及含氢氟酸的混合物占病例总数的51.8%.氢氟酸、酚、一氯乙酸等化学物皮肤灼伤具特殊临床表现.67.8%因个人防护不当和违章操作所致.灼伤面积自<1%~40%,灼伤深度Ⅱ~Ⅲ度,以轻度灼伤为主.中度和重度灼伤分别占病例总数的8.7%和0.2%,本组1.3%合并化学中毒和化学物吸入.结论无机酸是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的主要致病化学物.氢氟酸、酚和一氯乙酸灼伤的特殊皮损形态有助于病因诊断.强调及时彻底清除皮肤上存留的致病物.
作者:储蕙;夏宝凤;汪森榕;王学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