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民
文章从理论与临床实践两方面概述了中医药科学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理念先进;中医药在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在病症的专科建设中,中医药能带动开展相关的延伸服务,为医院带来很好的效益;在防治重大疾病、健康观念和临床医疗模式方面,体现了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中医药科学的应用可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诊疗手段日益充实,是世界医学发展的需要.
作者:胡广芹;陆小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脱离医疗业务工作的开展.医疗事业的发展是当前各医院的根本任务,离丌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思想政治工作不仪找不到落脚点,且难以找准自己的位置.基层医院是知识分子高度密集的地方,人员文化层次较高,参与意识和接受能力较强,这给基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前社会转型的基层医院的大多数管理者来说,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情感的投入,是对情感因素这种软件投资的重视和合理把握.
作者:赵晚春;王冠华;王耀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已经普及了局域网,作为医院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好局域网,更好地为医护人员服务是每个图书管理员面临的首要问题.
作者:吴爱平;张吴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为指导各地在抗震救灾医疗救助中正确应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中医药专家制定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应用中医药技术指导意见>,于5月16日正式发布.
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高等中医药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医人才的重任,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普遍面临教学资源的匮乏,且存在地区性差异,要改变薄弱环节,必须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充分挖掘和利用优质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新的平衡和合理利用,这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需要.
作者:陈茂珍;黄志标;冼绍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面对21世纪知识信息化、经济市场化、全球合作化的时代,中医药何去何从,中医药的发展趋势怎么样?文章就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现状、问题、可能的发展趋势等提出了几点想法,并对此作一展望.
作者:姜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中医学专业博士生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忽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革中医博士生临床经典教学的方法.
作者:柴可夫;钱俊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高等中医药人才是新时期中医药教育的目标.文章通过分析现行中医教育制约人才成长的因素,提出从培养周期、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实践、考核等环节的改革来构建创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舒彤;卢传坚;黄秀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医院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收支全面预算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医院决策者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以网络技术为主的各种信息技术为医院的预算管理提供了更广阔,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作者:邱艳;唐朝斌;陈兆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成立高专以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开展顺利,科研立题、著书立说已经在学校蔚然成风,成为江西省高职高专类院校一个亮点.围绕教学搞科研,实行产学研三结合,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大胆尝试.今后学校将突出优势,扬长避短,使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作者:陈荣;徐春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优势,为抗震救灾医疗救助提供科学实用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对汶川大地震灾后伤病康复中医药相关技术提出了如下建议: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以传染病专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在多年收治肝病、出血热、麻疹、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临床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优势,因此在制定医院长期发展规划中,有步骤地增加中医药在整体医疗工作中的比重,不断加强中医学科建设,积极开展中医中药的研究开发,使其医疗质量、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才队伍得到锻炼,同时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张明香;颜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文章通过对中医呼吸科文献整理的研究,对中医呼吸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对中医呼吸学科的标准化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泽庚;彭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学牛的心理受挫一般状况,并探讨实施挫折教育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校中医、中药、国贸、体育等四个专业不同年级1300名本科生进行凋查.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就业、情感、家庭因素等三个方面受挫较为明显,尤以就业方面显著,且在他们遇到挫折时,与老师及学校的心理机构沟通较少.结论:开展挫折教育势在必行,并探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循环挫折教育模式.
作者:汪玉梅;林晓冰;伍世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50多年来,洛阳正骨医院一直在努力打造中医骨伤科的强势品牌上下工夫,逐步完成了单纯的创伤骨科向包括创伤、骨病及与骨质改变相关疾病在内的大骨科的转变.医院在专科建设的管理办法和发展方向开始了由经验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模式的转变,临床医疗型医院向学术研究型医院的转变.根据近年来骨伤科疾病病种的分化,分科越来越精细,既有利于临床治疗,又有利于科学研究,也体现了自身的特色,成为行业内分科细、具规模效应、具鲜明特色的一个强势品牌.
作者:陈子纲;王智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现形势下医院制剂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方法:结合制剂室情况讨论软硬件管理.结果:制剂室发展形势比较严峻,要严格按照GPP、GMP标准建设,形成特色制剂.结论:加强对制剂室管理,适应新形势.
作者:应海燕;沈国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传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大多偏重于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基本共识.开设设计性实验教学对师资、设备条件以及教学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课题组经过对显微形态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发现了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医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蒋时红;刘旺根;王琦;王雪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的今天,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化建设对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更具有现实意义.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化,应从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化理论出发,认识基本内涵和作用,把握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化的特征,确立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化发展思路,并在实践中提炼优势文化,创新管理文化,丰富文化内涵.
作者:崔廷鲁;杨清玲;桑晓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医院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的方法.方法:对2005年-2007年6月新招聘及调入的114名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结果:护理人员通过岗前培训,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树立了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很快进入中医护理角色,适应中医护理工作.结论: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医院护理队伍的稳步快速发展贮备了一支良好素质的后备梯队.
作者:杨飞;沙比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关键,是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客观要求的产物,是医院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