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王良荣;胡明伦;陈菲菲;缪剑霞;林丽娜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 GERD) 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的组织损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流、胸骨后疼痛三大症状.酸(碱) 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 RE)[1].
作者:宗亮;田耀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笔者以消渴方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52例,观察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瞿金鸿;林志兴;黎希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顽固性咳嗽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病症,按常规治疗方法处理效果不佳,甚或无效,笔者应用山莨菪碱合罗痛定治疗5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蒋松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T2DM患者,根据双下肢胫后动脉IMT分为两组,分别测定hs-CRP、ET-1,同时测定血脂、血压等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hs-CRP、ET-1均明显增高(P<0.05,P<0.01);在糖尿病组中,胫后动脉IMT≥1mm组hs-CRP、ET-1均明显高于IMT<1mm组(P<0.01).结论:hs-CRP、ET-1是影响T2DM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炎症反应与内皮损伤可能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晓春;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复杂,极易造成误诊.以胸腔积液首发起病者罕见.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2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盛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重度混合痔包括多发性混合痔、环状混合痔及混合痔伴嵌顿,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一般采用环切术,但并发症较多且常有后遗症.为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力求一次性消除疾病,笔者采用外剥内扎法加消痔灵、亚甲蓝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8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剡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脑胶质瘤目前尚缺乏有效化疗药物,患者预后较差,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年.因此,除了研究新的靶向分子疗法外,尚需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或开展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于延长胶质瘤患者生存期很有意义.本文就近年中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戴超颖;陈培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黄药子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又名黄独、黄药脂、木药子、香芋、黄金山药、零余薯、黄狗头等.其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开宝本草>.性味苦,辛,凉,有小毒.功能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疗疮疖.近年来,黄药子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且疗效显著.但同时它的毒副作用也屡见报道,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赵惠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手术治疗肛瘘,术后多为开放性创面.为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我院肛肠科自拟坐浴洗剂用于肛瘘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自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5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术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22~62岁,平均45岁;病程3~5天46例,>5天9例;体温>38℃28例,≤38℃27例.持续性右下腹痛12例,转移性右下腹痛43例.55例均有右下腹压痛,同时可在右下腹扪及固定压痛肿块,均经B超证实为阑尾脓肿,脓肿直径4~8cm;有急性阑尾炎病史者11例,曾发作过2次以上5例.病程<24小时3例,<48小时18例,<72小时9例,≥72小时25例.
作者:胡勤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痤疮的发病有增多趋势,发病年龄提前及病程时间延长.青春期后痤疮(迟发性痤疮),年龄>25 岁,女性多发,多为轻中度,一般治疗效果较差,常迁延至 40 岁以后.
作者:彭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 1)在体外循环肺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参麦注射液(SM)肺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CPB)转机前将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予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其余麻醉维持方法两组相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CPB停机后0.5小时(T1)、2小时(T2)、6小时(T3)、24小时(T4),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O2、PCO2、FiO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以及呼吸指数(RI),并留取血清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浓度,同时记录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P(A-a)DO2、RI、 ICAM- 1在体外循环停机后明显升高(P<0.05或 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此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ICAM- 1的高低与体外循环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分泌而起到肺保护作用.
作者:王俊;王良荣;胡明伦;陈菲菲;缪剑霞;林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关键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1~3],其中髋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hip screw plate DHS)是目前公认治疗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但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老年患者创伤大,对机体生理干扰大,术后恢复慢.笔者自2004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微创置入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德华;张旭东;丁沈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肤灵浸膏对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大鼠血TXB2、6-keto-PGF1a的影响. 方法:采用天花粉氧化铝凝胶混悬液致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动物模型,观察复方肤灵浸膏对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及比值的影响.结果:复方肤灵浸膏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TXB2、6-keto-PGF1a的含量,并纠正TXB2/6-keto-PGF1a比值的平衡失调.结论:中药复方肤灵浸膏可降低PCA大鼠血TXB2、6-keto-PGF1a含量,并纠正TXB2/6-keto-PGF1a比值的平衡失调.
作者:周福松;王帅;关素珍;刘婷婷;韩楠;苏先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本文就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慢性乙肝的268张中医处方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处方收集 收集杭州市第六医院慢性乙肝中医治疗处方268张,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方法,分析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药物,并根据辨证分型探讨各主要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机制.
作者:陈海委;胡小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4年11月~2007年5月,笔者采用柴胡葛根汤加减内服结合外敷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9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树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漏的相关因素.方法:58例患者根据手术后有无胰漏分为胰漏组和愈合组,分析与胰漏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两组的白蛋白、总胆红素、术中失血量、胰管直径、胰腺质地,以及游离胰腺残端长度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胰漏的发生与高胆红素血症、术中出血量、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及游离胰腺残端长度有关.细致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预防胰漏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朝阳;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月经病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调治月经病,首先应了解月经的生理病理、发病因素.引起月经病的主要病因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但其发病的本质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气血、冲任二脉失调.其中尤以肾的功能失调为重要.本文就肾与月经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从肾论治月经病的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作者:丁森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M)患病率达到12%[1].其中糖尿病肾病(DN)患病率达20~40%,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致病因素[2].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入临床肾病期肾功能将持续恶化,因此对早期DN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阻止病情进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早期DN患者2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兴民;季海锋;叶方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我院采用国产电脑控制多功能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