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弥可保合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治疗枕神经痛

朱敏;张小军;俞厚明;张小平

关键词:枕神经痛, 神经阻滞, 弥可保, 利多卡因
摘要:枕神经痛为神经内科门诊的常见病.我们应用弥可保配伍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治疗该病45例,并与地塞米松及维生素B12治疗作比较.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述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严重者可伴有智力低下,感觉障碍、不随意运动和抽搐发作;病理检查可见大脑某区软化、萎缩和发育不良,严重者有脑实质缺损和畸形.

    作者:卞月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艾绒肉桂粉灸治肱骨外上髁炎134例

    笔者自1998年8月以来,运用艾绒肉桂粉灸治肱骨外上髁炎1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法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保肺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文献报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死亡患者进行的尸检中,发现约有90%的病例合并肺小动脉栓塞[1].我们应用自拟保肺汤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探讨保肺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何绿苑;吴俊庆;蔡岗丽;许燕燕;潘宏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动脉顺应性的研究进展

    动脉顺应性又称动脉弹性,它是指血管壁的缓冲能力,是动脉血管壁的内在弹性特征.动脉弹性功能受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者:张保珠;石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FD)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重视、关注的消化内科常见病,其病因和机制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给FD的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FD发病率高,缺乏特效药物,复发率高,故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俞冲;陈炯华;薛博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腋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66例

    腋臭在皮肤外科就诊者中占有较大比例,对于患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及日常生活均有较严重影响.未成年患者治疗多以外用药物为主.成年患者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确切.笔者采用腋下皱襞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钟剑波;吴黎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重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病毒性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病情为严重的类型,其病情复杂,恶化迅速,病死率高,病理实质是大块性或亚大块性肝细胞的坏死[1],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促肝细胞生长素是一种分子量约为11kDa的小分子多肽,能够特异性刺激肝细胞的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并且能阻断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护肝细胞膜,在治疗重型肝炎上显出特殊的作用.

    作者:蔡义勇;扈晓宇;钟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两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外阴念珠菌病观察

    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分别应用国产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易启康)和合资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斯皮仁诺)治疗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比较两药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常用曲类中药及临床应用

    曲类中药是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一类药物,也是家庭生活中所必需的必备药品.曲类中药通过发酵而制成,不同于常见的中药.本文试分析曲类中药的处方及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徐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研究

    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高达100万,位居全球第二[1].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耐药结核病的发生非常重要.服药依从性是评价患者是否按医嘱进行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我们通过对我院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措施,有助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作者:孔晓华;沈斌;郁怡心;沈美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许叔微对《伤寒论》的学术贡献

    叔微治学,尤于<伤寒论>研究颇深,对后世的影响较大.许氏的伤寒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伤寒论著三种>.凡遇仲景有论无方者,采<备急千金要方>等方补之,遇仲景议论尚有不足者,以<诸病源候论>诸说辅之,所言皆浅显晓畅,易于理解.

    作者:刘小河;陈爱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清热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严重者可形成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出现坏疽和坏死等.笔者运用清热通络法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举隅如下.

    作者:陈武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颅骨生长性骨折伴硬膜外血肿1例报道

    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GSF)是颅骨骨折的一个特殊类型,即骨折后裂隙不愈合,反而逐渐扩大造成永久性的颅骨缺损,并可产生一系列的合并症.发生率较低,多数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亦可见于稍大的儿童.我院发现1例为27岁的成年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何世东;钟土明;洪尚仁;叶碎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环状混合痔520例治疗体会

    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多发病,处理不当可致肛门狭窄和残留痔疮复发.笔者于2001年~2007年行内注内扎外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20例,达到治愈痔核的目的,使直肠黏膜固脱回缩,皮赘残留较少,无严重后遗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糜烂48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36.7岁,病程0.5~9年.糜烂面积均超过宫颈面积的1/3.其中单纯型宫颈糜烂20例,颗粒型35例,乳头型41例.

    作者:傅苏仙;金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67例(67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迈之灵片,对照组予丹参片.各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动态变化、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及黄斑水肿厚度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末,治疗组视力提高优于对照组(P4<0.05,P8<0.01,P12<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渗出、出血吸收率为53%,高于对照组的29%(P<0.05).治疗组并发黄斑水肿7例.对照组17例,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末黄斑水肿厚度,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安全,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

    作者:温积权;吴亚明;朱乐如;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625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发病率约占儿科门诊患者的60%以上[1].有资料表明,本病90%以上的原发病原为病毒[2],支原体和细菌占少数.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能力,细菌乘虚而入,并发混合感染.我们对625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病程关系的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宁;劳慧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降脂茶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茶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降脂茶合辛伐他汀组(治疗组)60例,辛伐他汀组(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降脂茶合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明显.

    作者:罗树梅;陈志华;陈南官;周智文;辛振杰;黎海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9例乳腺原位癌诊治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原位癌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6年7月间诊治的19例乳腺原位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抗体的表达率并进行分析.结果:19例乳腺原位癌占同期乳腺癌病例的6.6%,平均就诊时间12.4个月.其中18例乳腺原位癌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基因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77.8%、38.9%、27.8%.结论:p53、c-erBb-2以及ER、PR表达状况有助于判断乳腺原位癌预后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乳腺原位癌手术预后较好,保乳术成为术式的选择之一.

    作者:楼丽华;赵虹;王群飞;孙常波;李红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5~65岁,平均33岁,病程2~15年.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5~64岁,平均33岁,病程2~1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具可比性.

    作者:梁伟霞;傅理均;张铁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