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IGF-1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邬东晓;何国龙;金许洪;秦福创;叶欣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动态变化,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40例颅脑损伤患者(脑外伤组)起病后2天内、2周时血清IGF-1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起病2天内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周时血清IGF-1水平有恢复.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IGF-1浓度明显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可帮助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IGF-1也许能通过血脑屏障产生神经保护,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环磷腺苷葡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使用的CO2气腹对机体造成诸多影响.有报道认为,CO2气腹对心肌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引起一定程度的心肌缺血、缺氧,且可反映在心肌酶谱变化上[1].

    作者:胡昉;邓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先天性肛门闭锁一期手术治疗8例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第一位,发病率为1/1500~1/5000[1].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8例,均经一期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圣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荷丹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与中医证型关系

    笔者用中成药荷丹片治疗高脂血症138例,并对其疗效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敬民;陈菊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

    笔者于2002~2006年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型4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IGF-1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40例颅脑损伤患者(脑外伤组)起病后2天内、2周时血清IGF-1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起病2天内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周时血清IGF-1水平有恢复.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IGF-1浓度明显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可帮助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IGF-1也许能通过血脑屏障产生神经保护,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邬东晓;何国龙;金许洪;秦福创;叶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斯皮仁诺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严重并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感染的终结果取决于是否能够获得早期治疗.早期获得真菌感染正确诊断的难度很大,且常长时间的延误.所以,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非常有必要.现将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2月间的5例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邢冲云;俞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Hunt综合征16例误诊分析

    Hunt综合征(耳带状疱疹),如特征性皮疹延迟出现易致临床误诊,给早期合理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影响.我院自1996~2005年收治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Hunt综合征患者1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严小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特苏尼与呋塞米治疗水肿性疾病对血钾的影响

    利尿剂在水肿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无可替代,但同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利尿剂,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报道如下.

    作者:李华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肝素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肝素酶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42例胃癌和26例非癌组织中肝素酶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肝素酶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肝素酶呈阳性表达26例(61.9%);非癌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1例(3.8%).RT-PCR和FQ-PCR的检测结果均相同.胃癌TNM分期中Ⅲ、Ⅳ期肝素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肝素酶表达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或远端转移呈相关性(P<0.05).结论:肝素酶可能促进胃癌浸润和转移,在胃癌的转移途径中,参与淋巴道转移而非血道转移.肝素酶可作为预测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作者:沈强;陈岳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肾炎康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MCP-1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肾炎康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病理及尿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慢性血清病性MsPGN模型.于造模第6周随机分为肾炎康组及模型组,肾炎康组每日灌服肾炎康3ml,模型组每日灌服等量自来水.42天后,观察两组大鼠尿MCP-1及尿蛋白水平,BUN、Scr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尿MCP-1、尿蛋白量、BUN及S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病理检查见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及基质弥漫性增殖,肾小球内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炎康组尿MCP-1、尿蛋白、BUN及Scr虽亦高于对照组(P<0.05~0.01),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0.01).肾脏病理改变明显比模型组轻,系膜轻度或节段增殖,炎性细胞浸润轻.结论:肾炎康能减轻MsPGN系膜细胞增殖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病理改变,改善肾功能,降低尿中MCP-1及尿蛋白,因而对MsPGN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CP-1有关.

    作者:朱辟疆;解冰;江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仙灵骨葆治疗骨质疏松症86例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4年9月~2006年11月间,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洁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

    我院对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67例,经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护理后获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07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患者383例.诊断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经精神科专科医生会诊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47~78岁,平均61.53岁;脑出血27例,脑梗塞40例.

    作者:何建阳;徐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少林寺当归饮治疗急性根性神经痛120例

    急性根性神经痛是指由于急性损伤,或在脊柱椎体慢性退行性病变基础上因用力不当等引起的臂丛神经、肋间神经、腰骶神经根部受刺激而出现的相应部位的神经性疼痛.笔者多年来用少林寺当归饮加减治疗该类患者,疗效满意,现取近3年的120例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正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

    笔者2003年9月诊治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向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安宫牛黄丸佐治毛细支气管炎50例

    笔者应用安宫牛黄丸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杭金国;姚泽忠;周华菲;管敏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祛痤汤合西药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痤疮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本科2004~2006年6月门诊治疗的面部痤疮患者80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作者:周晓楠;余土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黄(庶虫)虫丸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我院采用中药大黄(庶虫)虫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例,并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36例作对照,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苗永定;虞敬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补肾化瘀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BPH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除口服前列康片外,加服补肾化瘀中药;对照组40例单服前列康片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大尿流率和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0%,对照组7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T-PSS)、改善生活质量指数、提高大尿流率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等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用补肾化瘀法治疗BPH疗效肯定.

    作者:李雄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人药疹172例临床分析

    为了解老年人药疹的特点,现将17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预防或减少药疹的发生.1 临床资料共172例,均来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92例,女80例,年龄60~85岁,平均66.3岁.致敏药物累计35种,其中83例发病前用药单一或再次发病时有接受同类药物治疗而发疹的记录.其余病例往往用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后发病,难以确切明了致敏药物,仅能按其治疗原发病用药情况及药疹发生时间推断致敏或可疑药物.皮疹与致敏药物之间无特定关联,或同药异疹,或异药同疹.

    作者:叶冬桂;张为;林兰英;朱希聪;蔡玲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刺络加药罐治疗颈性眩晕症40例

    笔者2002~2006年采用刺络颈椎周围组织,并以拔罐治疗颈性眩晕症40例,疗效较好,现予报道.

    作者:崔丽笙;姜丕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