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附注射液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肠麻痹

黄文红;宋欣伟;宋文蔚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参附注射液, 中药灌肠
摘要: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约占急性胰腺炎的40%~80%,病情越重,肠麻痹越明显.我院采用参附注射液合中药灌肠治疗5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联用治疗经前痤疮96例

    经前痤疮是指妇女月经前10天左右,在颜面皮脂丰富的部位出现对称分布,以炎性丘疹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经后症状迅速缓解,呈周期性发作.笔者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柯友辉;陈浩波;杜晓靖;周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电针与电脑中频治疗尿潴留疗效比较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自行随意排出,产后、术后多见.我院应用电针+艾灸治疗与电脑中频+艾灸治疗进行对照比较,前者的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作者:林秀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合葛根素治疗脑栓塞疗效观察

    脑栓塞(尤其是心源性)常引起严重脑水肿、脑疝,死亡率高达5%~15%[1],致残率更高.且由于栓子特性,再灌注损伤严重,易引起脑血管痉挛.有资料显示,依达拉奉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血管内皮损伤,能有效抑制脑水肿,防止大血管痉挛.笔者采用依达拉奉与葛根素联合治疗脑栓塞,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术后应用PCEA的护理体会

    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简称PCA),是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Shechzer提出,并随着1976年第一台PCA泵在英国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止痛技术.PCA技术可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镇痛(PCIA)、皮下镇痛(PCSA)和外周神经镇痛(PCNA)四大类.PCEA技术是常采用的一种镇痛技术,与传统肌注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的不同需求投放用药等优点[1].现将我院术后接受PCEA镇痛治疗60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夏舒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甘草酸苷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甘草又名甜菜、蜜草、美草,是一种豆科植物.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性甘、平,入肝、脾、肺经,能调和诸药,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五痨七伤,能润肺解毒,和中缓急.甘草的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惊厥、抗肿瘤、镇痛、利尿等作用.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苷(glycyrrhizin)、甘草甜素,从甘草根中提取,由一分子的甘草次酸和两分子的葡萄糖醛酸组成.抗病毒作用是甘草酸类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之一.近年来,有关甘草酸苷对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及其它病毒的作用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就这一内容作详细阐述.

    作者:邱振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以及出血量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T3、T4、r-T3及TSH变化,并计算出血量,分析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T3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T3显著升高(P<0.01),而T4、TSH变化不明显(P>0.05).脑出血量>30ml的患者,血清T3、r-T3值明显低于出血量<30ml者(P<0.01);r-T3则显著升高(P<0.01);T3、T3/r-T3值随出血量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r=-0.68,P<0.01);r-T3值随出血量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568,P<0.01).结论:T3/r-T3值可作为本病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小儿支气管肺炎50例

    我科于2005年6月~8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小儿支气管肺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飞;鲍仁孝;舒亚玲;于洪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后小关节紊乱症

    为探讨传统针灸疗法、手法推拿、牵引加推拿疗法三者对腰椎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我们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发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镇痛临床观察

    我科对全麻后病人行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良好,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35~75岁,体重50~65kg.手术种类包括上腹部手术20例,下腹部手术18例,乳腺癌手术12例,脊柱下肢骨科手术8例,胸外科手术2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和时间、术中全麻药用量等具可比性.

    作者:郑洁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葛根素与纳络酮合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葛根素与纳络酮合用治疗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28例(单纯外伤性脑梗死9例,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19例)的疗效.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24例(单纯外伤性脑梗死7例,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17例)的疗效(有效率、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4.18,P<0.05),治疗组中,单纯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χ2=4.30,P<0.05).结论:葛根素与纳络酮合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对单纯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

    作者:宋清安;陈丹;陈志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辨证分型治疗颈性眩晕56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用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左归饮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作者:吕国强;李松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续)

    (上接2006年16卷第2期第69页)3 DN的预防与治疗DN总的防治原则:一早(早诊断),二管(饮食管理),三控(控制血糖、血压、高脂血症即脂质代谢紊乱),四调(调整免疫功能、电解质紊乱),五保(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恶化),六治(治疗肾衰及各种并发症).DN防治措施的时机与水平将决定其预后.

    作者:崔极贵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化疗后并发带状疱疹

    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放化疗后容易并发带状疱疹,如果发生播散型感染,易致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现将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并发带状疱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姚洁;吴金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针推并用治疗顽固性呃逆

    笔者2002年5月~2004年12月采用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关节错位所致的顽固性呃逆36例,效果颇佳,现小结如下.

    作者:郭春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逍遥散加味治疗肝咳32例

    逍遥散原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为调肝养血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笔者采用逍遥散辨证加味治疗肝木病变殃及肺气所致的咳嗽,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玉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肿瘤相关抗原CA125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肺癌诊断、疗效评价、转移复发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8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血清CA125水平,并与2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病组)及31例健康人(健康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健康组和肺良性疾病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肺癌组血清CA125水平较健康组及肺良性疾病组显著增高(P均<0.01),但与体重指数无相关性意义,男女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Ⅰ、Ⅱ、Ⅲ、Ⅳ期组间血清CA125平均水平依次显著性递增(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患者之间血清CA125水平有明显差异,其中腺癌高,与小细胞癌组、鳞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患者治疗前CA125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转移复发者CA125水平也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增高,且与肺癌分期及组织类型相关,对肺癌的进展复发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艳茹;周月芬;王永辉;陈旭峰;应筱莉;李洁;朱月娇;柳伟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我院于1995~2004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际江;项新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雷公藤毒副反应与相关因素探析

    雷公藤(Tripteryqium wilfordii Hook.f.)为卫茅科雷公藤属长年生藤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消积、杀虫、止血等功效.在临床上对自身免疫等难治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紫癜、肾病等)有独特疗效,但可产生毒性反应.

    作者:赵惠莎;冯丙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氟脲嘧啶填塞治疗阴道内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以局部组织增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性传播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激光、冷冻等方法祛除局部病灶,但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女性阴道内、宫颈口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更易复发.我们采用氟脲嘧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针治疗女性阴道内尖锐湿疣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凯明;付丽珍;周东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126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1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菊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