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洁;吴金锴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以局部组织增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性传播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激光、冷冻等方法祛除局部病灶,但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女性阴道内、宫颈口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更易复发.我们采用氟脲嘧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针治疗女性阴道内尖锐湿疣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凯明;付丽珍;周东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栓塞(尤其是心源性)常引起严重脑水肿、脑疝,死亡率高达5%~15%[1],致残率更高.且由于栓子特性,再灌注损伤严重,易引起脑血管痉挛.有资料显示,依达拉奉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血管内皮损伤,能有效抑制脑水肿,防止大血管痉挛.笔者采用依达拉奉与葛根素联合治疗脑栓塞,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笔者经多年研究探索,就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制与防治,不揣浅陋,论述如下.
作者:李振中;尹翠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患者治疗具有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后遗症和并发症少等特点.但因胆囊切口处钛夹的刺激、胆囊摘除后胆汁直接进入肠腔,术后部分病例可有微热、右季肋痛、大便溏薄及头晕、口干、睡眠差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作者:黄孝明;张剑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简称PCA),是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Shechzer提出,并随着1976年第一台PCA泵在英国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止痛技术.PCA技术可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镇痛(PCIA)、皮下镇痛(PCSA)和外周神经镇痛(PCNA)四大类.PCEA技术是常采用的一种镇痛技术,与传统肌注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的不同需求投放用药等优点[1].现将我院术后接受PCEA镇痛治疗60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夏舒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经前痤疮是指妇女月经前10天左右,在颜面皮脂丰富的部位出现对称分布,以炎性丘疹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经后症状迅速缓解,呈周期性发作.笔者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柯友辉;陈浩波;杜晓靖;周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决明子对实验性大鼠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大鼠24只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8只.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纤黏蛋白(FN)的表达;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结果:和糖尿病组比较,决明子治疗能明显抑制肾组织NF-κB活化和FN表达,减少24小时尿蛋白排泄,降低血脂及肌酐水平,减轻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堆积.结论:决明子对DN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是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明正;张小如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5月~2004年12月采用切复经椎弓根钉内固定+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30例.术后结合中药内服、针灸早期康复等综合性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方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科于2005年6月~8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小儿支气管肺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飞;鲍仁孝;舒亚玲;于洪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放化疗后容易并发带状疱疹,如果发生播散型感染,易致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现将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并发带状疱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姚洁;吴金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7月,收治脑梗死患者34例,采用东凌迪芙合灯盏细辛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勇福;陈应强;陈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4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7例选自2004年10月~2005年7月我院消化科门诊患者.
作者:兰秋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药甘草又名甜菜、蜜草、美草,是一种豆科植物.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性甘、平,入肝、脾、肺经,能调和诸药,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五痨七伤,能润肺解毒,和中缓急.甘草的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惊厥、抗肿瘤、镇痛、利尿等作用.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苷(glycyrrhizin)、甘草甜素,从甘草根中提取,由一分子的甘草次酸和两分子的葡萄糖醛酸组成.抗病毒作用是甘草酸类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之一.近年来,有关甘草酸苷对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及其它病毒的作用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就这一内容作详细阐述.
作者:邱振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与纳络酮合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葛根素与纳络酮合用治疗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28例(单纯外伤性脑梗死9例,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19例)的疗效.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24例(单纯外伤性脑梗死7例,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17例)的疗效(有效率、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4.18,P<0.05),治疗组中,单纯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χ2=4.30,P<0.05).结论:葛根素与纳络酮合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对单纯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外伤性脑梗死.
作者:宋清安;陈丹;陈志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现采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怡;何华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老年人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往往不典型,极易误诊.我院自1996~2004年收治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1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正华;吴胡明;马小董;徐金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1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菊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老年人常见疾病如代谢疾病、原发性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并发蛋白尿的发生率增高.近年来我们采用小剂量雷公藤多苷片联合苯那普利治疗老年人蛋白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辛包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以及出血量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T3、T4、r-T3及TSH变化,并计算出血量,分析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T3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T3显著升高(P<0.01),而T4、TSH变化不明显(P>0.05).脑出血量>30ml的患者,血清T3、r-T3值明显低于出血量<30ml者(P<0.01);r-T3则显著升高(P<0.01);T3、T3/r-T3值随出血量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r=-0.68,P<0.01);r-T3值随出血量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568,P<0.01).结论:T3/r-T3值可作为本病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压疮是长期作用于人体局部、持续而不减轻的压迫下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本院神经内科对Ⅱ~Ⅲ度小面积压疮患者使用珍珠粉外敷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雪琴;胡琳丽;王兴辕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