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节风注射液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癌

於伟民;周丽红;徐益元;李廷;陈鸿

关键词:晚期消化道癌, 肿节风注射液, 化学治疗
摘要:我院于2004年6月~2005年11月,用肿节风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33例,单纯化疗32例,并对其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合并肺癌45例临床分析

    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肺结核诊断明确而忽视了肺癌的存在,容易造成漏诊漏治.笔者就2000年1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45例进行分析.

    作者:应静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异丙酚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流

    我院在异丙酚静脉麻醉前予含服米索前列醇实行无痛人流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沈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30例

    国内普遍应用酚妥拉明静脉滴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以减轻喘憋症状,但婴幼儿对酚妥拉明所致的鼻塞非常敏感,常导致烦躁不安.因此我们对婴幼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与口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红霞;李赛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参三七醇提液对荷瘤肝转移小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三七醇提液对荷瘤肝转移小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肝转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参三七醇提液对荷瘤肝转移小鼠血清低切和高切全血黏度的影响.结果:参三七醇提液可以降低荷瘤肝转移小鼠的低切全血黏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高切全血黏度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参三七可改善荷瘤小鼠的血液高黏状态,使之接近正常小鼠的全血黏度,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因血细胞堆积,血流过缓而引起的癌栓形成,从而抑制了肝转移的发生.

    作者:陈培丰;刘鲁明;宋伟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止痛消炎膏外敷佐治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2001年2月~2004年5月我院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76例应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6例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3~1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相似,具有可比性.

    作者:蒋建英;孙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妇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妇科手术患者中约2%伴有糖尿病[1],在围手术期做好血糖监测和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现对糖尿病患者妇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邱敏芬;潘燕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针刺对桥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桥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急性桥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针刺组每周针刺5次,共3周,同时静脉滴注丹参、甘露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并检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结果:治疗3周后,针刺组患者MESSS评分降低,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N13-20IPL)明显缩短,P40波幅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对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丽康;斛志萍;何伟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肝硬变是一种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的慢性疾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病情反复发作,尤其是失代偿期患者对疾病的难治性与预后有所了解,不少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精神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以致情绪焦虑,给治疗带来困难,也可使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

    作者:周志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弥可保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动力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胃全排空时间延长,有报道[1]胃排空延缓者占59.99%.其中表现出早饱、嗳气、厌食、上腹胀满、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上腹痛等,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胃轻瘫.由于其症状的多样性、不典型性,故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且疗效不甚满意.本院自2002年5月起采用弥可保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鹤;马卫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363例幼儿血铅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杭州市下城区入托幼儿血铅水平,正确评价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我院2005年6月~8月,对入托适龄幼儿363例进行血铅检测(家长自愿),以探讨幼儿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的特点,为预防铅中毒提供干预手段.

    作者:毛和君;章岚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脑卒中和血脂异常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脑卒中和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47例(脑梗死28例,脑出血19例)和健康体检者22例.抽取空腹8小时后的清晨静脉血3ml,分别进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检测.结果: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胆固醇分别为5.61±0.87mmol/L、3.98±0.58mmol/L,甘油三酯分别为2.05±0.62mmol/L、1.04±0.29mmol/L,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19±1.06mmol/L、1.60±0.43mmol/L,两组比较,P均<0.01;载脂蛋白A脑卒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3±0.27mmol/L、1.54±0.15mmol/L,P<0.01;脑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脑出血患者,分别为3.52±1.01mmol/L、2.87±1.13mmol/L,二者比较,P<0.05.结论: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载脂蛋白A降低均与脑卒中发病密切相关,其中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更显著.

    作者:张淑青;刘生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的思路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俗称蝴蝶斑.好发于颜面部,影响美容,发病率一直较高,病情亦较顽固,病因尚不明确,中西医治疗方法各异,尚未形成完善的治疗方案.采用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及西药联合治疗黄褐斑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余土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咪唑斯汀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2004年9月~2005年9月,我院应用咪唑斯汀(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与单用咪唑斯汀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伟杰;施监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奥沙拉嗪钠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12月采用奥沙拉嗪钠加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国耀;袁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牵引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病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中枢性眩晕.笔者自2004年7月以来,采用牵引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性眩晕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通心络胶囊(以下简称通心络)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究开发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本研究旨在观察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沈建瑾;王敏;黄进宇;姚强;黄世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研究进展

    化疗是恶性肿瘤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只能依靠用药后肿瘤的缓解率和患者的生存率来获得疗效信息.当得知所应用的化疗药物无效时,患者可能已经失去了尽早获得有效治疗的机会,延误了病情.同时,应用昂贵的化疗药物也造成了经济的损失.

    作者:刘非;刘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临床较多见,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易复发.用TDP电磁波治疗器(神灯)、万通筋骨片、鲁南贝特联用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巨建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单枚克氏针加屈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我院自1995~2005年运用单枚克氏针加屈肘135°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1]肱骨髁上骨折5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下消化道出血124例临床分析

    自1998~2004年,我院共收治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124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及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余小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