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萍;陈寿权;黄唯佳;程俊彦;李章平;王明山;王万铁
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症状差异极大,有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易引起误诊.凡无疼痛症状或疼痛不在胸骨后或心前区部位者为不典型心肌梗死.
作者:姚惠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俗称蝴蝶斑.好发于颜面部,影响美容,发病率一直较高,病情亦较顽固,病因尚不明确,中西医治疗方法各异,尚未形成完善的治疗方案.采用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及西药联合治疗黄褐斑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余土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急性乳腺炎初期的治疗至为关键,若治疗不及时,病情恶化,酿毒成脓则须要切开引流或穿刺抽脓,患者痛苦较大.笔者于2003年2月~2005年4月间采用西药加用中药口服治疗初期患者27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32例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陶爱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病率3%~8%,草莓状血管瘤一般可自行消退,但海绵状血管瘤的消退比例很小.近5年来,笔者用沙培林(通用名:A群链球菌制剂)和确炎舒松A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120例,各60例,比较两药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桥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急性桥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针刺组每周针刺5次,共3周,同时静脉滴注丹参、甘露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并检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结果:治疗3周后,针刺组患者MESSS评分降低,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N13-20IPL)明显缩短,P40波幅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对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丽康;斛志萍;何伟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笔者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应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文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不断增高,抗真菌药物疗效不肯定,治疗棘手[1].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10月,用碘酊烧灼联合二性霉素B治疗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文生;许慧文;陈战巧;叶玲;陈颖;俞颂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01年2月~2004年5月我院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76例应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6例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3~1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相似,具有可比性.
作者:蒋建英;孙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在异丙酚静脉麻醉前予含服米索前列醇实行无痛人流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沈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于2000年2月~2004年6月,采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68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毛伟东;张碧珍;方基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参三七醇提液对荷瘤肝转移小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肝转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参三七醇提液对荷瘤肝转移小鼠血清低切和高切全血黏度的影响.结果:参三七醇提液可以降低荷瘤肝转移小鼠的低切全血黏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高切全血黏度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参三七可改善荷瘤小鼠的血液高黏状态,使之接近正常小鼠的全血黏度,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因血细胞堆积,血流过缓而引起的癌栓形成,从而抑制了肝转移的发生.
作者:陈培丰;刘鲁明;宋伟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老年人,难治复发性病例的缓解率低,难以长期维持缓解疗效.我院采用米托蒽醌(MTZ)、长春新碱(VCR)、氟米松(DXM)组成的VM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潘怀富;袁红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国内普遍应用酚妥拉明静脉滴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以减轻喘憋症状,但婴幼儿对酚妥拉明所致的鼻塞非常敏感,常导致烦躁不安.因此我们对婴幼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与口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红霞;李赛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过敏性紫癜病例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中药活血化瘀法结合辨证施治;对照组给予西药抗过敏、免疫调节及对症治疗,治疗2~4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能缓解,治疗组能明显提高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结合辨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华;陈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自2002年开始,对瘘管性肛周脓肿126例采取1次性根治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加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在ICU室、脑外科、肾内科等科室广泛用于输液、中心静脉压测定、静脉营养等治疗,随之而来的是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atheter-reloded sepsis,CRS)的出现.它已成为目前临床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且具有潜在致命威胁的医院感染.
作者:舒建胜;孙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于2003年4月~2005年12月,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不寐患者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济建;俞亮;金淑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糖尿病胃动力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胃全排空时间延长,有报道[1]胃排空延缓者占59.99%.其中表现出早饱、嗳气、厌食、上腹胀满、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上腹痛等,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胃轻瘫.由于其症状的多样性、不典型性,故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且疗效不甚满意.本院自2002年5月起采用弥可保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鹤;马卫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化疗是恶性肿瘤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只能依靠用药后肿瘤的缓解率和患者的生存率来获得疗效信息.当得知所应用的化疗药物无效时,患者可能已经失去了尽早获得有效治疗的机会,延误了病情.同时,应用昂贵的化疗药物也造成了经济的损失.
作者:刘非;刘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自1998~2004年,我院共收治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124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及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余小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