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瑶
案例:贾某,男,67岁.2015年11月19日晨起如厕时突发右侧肢体沉困无力,于11月20日急诊入院.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病史6年.查体:心率76次/分,血压155/80mmHg,双肺呼吸音粗,伴有干湿罗音,心音低钝,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钱立锋;党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在西医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和足浴,重点通过超声检查指标来评价相关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温水足浴,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和中药足浴,对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检查的硬化强度、IMT及狭窄相关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声检查的硬化强度、IMT及狭窄相关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和足浴,超声相关检查结果明显好转,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方蕾;戴薇;孟国永;俞佳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危害性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75%~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大血管病变[1].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其病变往往早于冠状动脉及颅内动脉.它不仅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并且被公认为是预测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2].
作者:卢巧英;潘虹;汤玮亮;胡引闹;陈一平;郭丹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张仲景所创的经方,临床疗效显著,颇受历代医家推崇,今日仍广为沿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会仍教授临证喜用经方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症[1],尤其是运用经方治疗水饮病具有独到的心得体会.其用方灵活,不拘一格,且临床多获良效.
作者:陈芳;李晓娟;刘贤忠;张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笔者近年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自拟升板汤,治疗甲氨喋呤化疗后血小板(PLT)下降患者46例,与对照组相比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来自本院病房,且都使用了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药.其中治疗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18 ~ 56岁;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22~54岁.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为常见,且常有严重心、脑、肺并发症.近年来,笔者采用喜炎平为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宇璐;陈晓瑾;任白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过敏性鼻炎(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对此,笔者自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临床采用自拟祛风宣肺通窍方治疗30例,取得较好疗效,兹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共60例,均为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作者:陆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一书,为补中益气,调理脾胃之代表方剂.方中以黄芪益气为君药,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药,共收补中益气之功;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可防参术之壅滞,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为方中使药.笔者有幸随先生金中梁临证,金师善将补中益气汤应用于临床各科杂病,颇有心得,现举验案二则,以飨同道.
作者:韩铝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有时伴痛觉过敏,终可导致运动神经受累,感觉神经减弱.肌力减弱以致肌萎缩和瘫痪,是致伤残的重要方面之一.笔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空气肢体压力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
作者:朱媛雯;陈霞波;吴雄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李某某,女,38岁.门诊号:022424837.患肺癌放化疗后于2014年6月28日来我院门诊求治:诊见:胸闷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左胸廓隆起,心悸心慌,腹胀,四肢浮肿,大便秘结,尿少不畅,全身胀痛,舌暗紫、苔干,脉细略芤.CT示:胸腹大面积胸腹水.
作者:杨剑横;汪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成药制剂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优点,我院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 2015年9月间我院内科门诊和住院符合室性早搏诊断标准[1]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
作者:董富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蒽醌萜类E黄酮多酚化合物,于1940年首次从毛叶藜芦的根部分离得到,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活性,被认为是具有希望的天然化学防癌剂之一[1].但是机制尚不明.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HT29、SW480细胞株的处理,研究其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赖丽琴;魏红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1住院病史陈某,女,74岁.职业:退休.入院时间:2016年4月6日.患者20天前无诱因下突然摔倒,左下肢乏力,站立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意识障碍,无黑朦,无言语謇涩.外院查头颅MR:右侧颞顶叶及侧脑室旁新鲜梗塞灶伴少量出血.脑内多发腔隙灶及缺血灶脑白质变性,诊断为“脑梗死(右侧颞叶)”,住院对症治疗后,症情较前改善出院.
作者:王庆其;顼志兵;宋丽;陈敏;黄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卤米松包敷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刺络拔罐联合卤米松包敷36例为治疗组,单用卤米松乳膏外擦36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1.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愈显率为38.9%,总有效率为83.3%.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卤米松包敷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陈宁刚;张恋;叶静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浙江金华古称婺州,因时辖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等8个县,故称“八婺”.婺州医学是指在金华地区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医药学,是当地民众在防治疾病的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伟大创造,是婺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婺州医学由中医药传统文化结合婺州地区人文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人群体质、疾病谱系,并吸收融合外来医药逐渐形成.
作者:朱杭溢;傅晓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师从张元素,尽得其传.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论述到:“羌活,气微温,味甘苦,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经风药也.”[1]此为“风药”一词的早出处.张氏认为“药有气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主治之法,各各不同”,故把常用药物归纳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五类[2].李东垣继承和发展了张氏的“风药”思想,对“风升生”类药物(荆芥、薄荷、柴胡、防风、羌活、升麻、独活、藁本、川芎、蔓荆子等20味)加以研究应用,形成了完整的“风药”理论.本文就李氏对风药升散之性的认识进行阐述,以飨同道.
作者:俞屹婷;王东军;顾超;柴可夫;朴美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近代医家针灸治疗肺结核的选穴特点及诊疗规律,为现代针灸防治肺结核等肺系疾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1898 ~ 1949年)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收集整理近代针灸文献,统计针灸治疗肺结核的用穴频次,经脉分布,部位特点,腧穴配伍及治疗方法等.结果:针灸防治肺结核文献中共涉及腧穴54个,总频次183次;经脉分布主要集中在膀胱经(腧穴占比26.23%);部位特点以背部腧穴为主(占比43.72%);腧穴配伍以“肺俞—足三里”高,其次是“肺俞—膏肓”;治疗方面,灸法占主导地位.结论:近代针灸治疗肺结核有一定规律,可为现代针灸防治肺结核等肺系疾病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沈思佳;任宏丽;张怡洁;段逸山;莫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官内节育器的优点很多,但放置官内节育器后部分妇女易引起月经过多等情况[1].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笔者采用自拟调经止血汤治疗宫内节育器致月经过多患者80例,获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官内节育器致月经过多患者159例,随机分为两组.
作者:钱艳清;罗晓红;曹岐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笔者近年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2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病例均来源于本院,所有患者都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和脑出血,伴肢体运动障碍,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肌痉挛,生命体征稳定并除外严重心、肺、肝、肾疾患及关节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
作者:李秀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医院文化则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院文化不仅能营造中医院社会氛围和提高病人满意度,也是提高医院发展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提升中医院发展软实力.
作者:应晓燕;庄爱文;李鸽伶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