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麦大枣汤加味治验举隅

卢红治

关键词:甘麦大枣汤, 头痛, 不寐, 郁证, 医案
摘要:笔者近年来应用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3则,以作引玉之砖.1 头痛郑某某,女,72岁.退休教师.2009年8月12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痛头昏,自觉头顶有硬物压着,伴夜寐欠安等,脑CT检查未见异常.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补气润肠汤为主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48例

    直肠粘膜内脱垂是指直肠粘膜松弛、脱垂,排便时形成套叠,堵塞肛管上口,引起排便困难,是出口梗阻性便秘中较常见的一种,绝大部分病人不愿意手术治疗.笔者从2007年~2009年,采用健脾补气润肠汤合注射疗法治疗本病48例,并和单用注射疗法治疗的40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莫洁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

    笔者自2006年以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0例,获效满意,兹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作者:吕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概况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主要机理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幽门功能不全,或者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入胃,胆酸破坏胃粘膜屏障,氢离子逆弥散增加,终导致胃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上腹灼痛,口干苦,胆汁样呕吐,嗳气泛酸等为主要特征.

    作者:朱初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验案举隅

    小柴胡汤方乃治少阳证之主方,加减变化多,应用范围广.临床上凡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属邪在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者,皆可使用,不一定诸症都须具备,只要有小柴胡汤见证即可,故日“但见一证便是”.我们近年来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罗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2006年~2009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20例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国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拟消痈汤治疗急性睾丸炎51例

    急性睾丸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笔者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疗急性睾丸炎患者51例,在常规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痈汤中药口服及外敷治疗,可迅速缓解睾丸剧痛、发热等症状,疗效明显好于43例对照组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尚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钟坚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

    钟坚主任中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特别是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和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学习,得益非浅,现将钟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毛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4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75.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疏肝活血化斑汤治疗黄褐斑31例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褐斑”,一般青春期后发病率增加,育龄期妇女尤为常见.是一种常见的颜面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对此,笔者应用中药治疗31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其中17例显效(色素沉着明显减退,面积减少70%以上),11例有效(色素部分消退,面积减少50%),3例无效.

    作者:徐安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荆芥配大黄为主通二便治急症体会

    荆芥辛温,虽主发表祛风,且有理血止血之功,人肺肝经;大黄苦寒,有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泻下消积之功效.笔者根据南通海门老中医陆维元的经验,三十多年来临床每遇急症二便不通患者,大胆采取荆芥配大黄结合病情灵活应用,收效颇佳.兹举验案四则,以饷同道.

    作者:张统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酸甘宁心汤治疗失眠52例

    失眠在临床颇为常见,常常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且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笔者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运用酸甘宁心汤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笑腾;马伟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研究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放、化疗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是直肠癌放、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盆腔放疗引起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达50%以上[1].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一旦发生,早期干扰放化疗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可导致放、化疗中断,影响治疗疗效,晚期可发生放射性肠溃疡、肠穿孔、肠瘘、肠狭窄、肠出血等,乃至需行肠造瘘手术治疗,可导致患者信心丧失,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蒋先明;尤光贤;徐慧云;文强;郭亚枫;吴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陈意验案三则

    陈意教授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五十载,临证诊疾、遣药组方,尤为重视调理气机,每获良效.现择其验案三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孙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四逆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浆NPY、SP、SS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抑郁症大鼠血浆中神经肽Y (NPY)、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大鼠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造模,观察四逆散对抑郁大鼠在旷场中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的影响,记录各组大鼠体重以及糖水摄入等指标变化以及四逆散对抑郁大鼠血清中NPY、SP及SS含量的影响.结果:四逆散能缓解慢性应激引起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敞箱实验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糖水消耗明显下降等指标.同时能降低抑郁症大鼠血清中的NPY、SS和SP水平.结论:四逆散对抑郁大鼠具有一定疗效,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中NPY、SS、SP水平有关.

    作者:冯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挫伤30例临床观察

    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眼外伤之一,也是一种视力损伤严重、预后较差的急性眼外伤.本病常因致伤物穿通眼眶直接冲击视神经或继发于头部闭合性损伤和眼眶部挫伤造成.视神经除受牵拉伤、扭伤和供血血管破裂所致的缺血损害外,还易受骨折变形、骨碎片以及管内或视神经鞘内出血的压迫,从而导致缺血性损害.

    作者:王斌;吕颂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自拟祛风汤加味治疗头痛52例

    头痛乃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见于高血压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疾病.现代医学对头痛的治疗,常乏有效的手段,而中医药治疗该症有较为显著优势.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祛风汤加味治疗头痛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防哮固本汤联合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40例*

    目的:防哮固本汤联合舒利迭对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单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防哮固本汤服用,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及肺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肺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对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肺功能改善更显著.结论:防哮固本汤联合舒利迭能够提高儿童缓解期哮喘的临床控制率,并能显著改肺功能.

    作者:孙亚锋;何增洪;邢燕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辨证治疗单纯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临床观察

    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大于6.00D的近视,因其多伴有眼轴明显增长及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改变,临床又称为病理性近视,为眼科常见病.黄斑出血是高度近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慎,常导致中心视力的严重损伤.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目前临床上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型黄斑出血两种.笔者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集单纯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31例(31眼)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莉;陈国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刘永年达郁兴阳治疗阳痿的经验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症.吾师刘永年教授是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50年,对阳痿的诊治经验丰富,兹将刘师治疗阳痿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吴同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56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观察对象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西药滴眼与注射以及中药局部熏蒸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56例中45例临床治愈,7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2.86%.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陈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