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养阴化瘀方对糖尿病犬下肢动脉介入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影响

王意忠;丁明超;成雪;崔晓兰;王斌;王嘉;张丽艳;时翰;王立梅

关键词:益气养阴化瘀方, 糖尿病, 血管再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方对下肢动脉介入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影响极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犬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大、中、小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饮食及链脲佐菌素结合球囊损伤建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再狭窄模型.术前1周开始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每次51.4 g、25.7 g、12.85 g,每日2次灌胃,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灌胃共8周.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天、1周、4周、8周检测血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术后5、8周取血管标本进行病理血管形态学观察及增生程度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1周开始,各中药组PDGF、ET水平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与本组术后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小、中、大剂量组术后1、4、8周PDGF、ET水平较同期模型组低(P<0.05).术后1周,各中药组NO水平较本组术后3天比较均显著降低,但模型组仍高于同期的中药小、中、大剂量组(P<0.05);中药小、中、大剂量组术后4、8周NO水平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术后5、8周,中药小、中、大剂量组血管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并且各剂量组术后8周血管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后5周(P<0.05). 结论 益气养阴化瘀方可能通过降低术后急性期血清高水平PDGF、ET及升高远期NO水平起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从而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介入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养阴化瘀方对糖尿病犬下肢动脉介入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方对下肢动脉介入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影响极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犬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大、中、小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饮食及链脲佐菌素结合球囊损伤建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再狭窄模型.术前1周开始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每次51.4 g、25.7 g、12.85 g,每日2次灌胃,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灌胃共8周.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天、1周、4周、8周检测血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术后5、8周取血管标本进行病理血管形态学观察及增生程度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1周开始,各中药组PDGF、ET水平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与本组术后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小、中、大剂量组术后1、4、8周PDGF、ET水平较同期模型组低(P<0.05).术后1周,各中药组NO水平较本组术后3天比较均显著降低,但模型组仍高于同期的中药小、中、大剂量组(P<0.05);中药小、中、大剂量组术后4、8周NO水平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术后5、8周,中药小、中、大剂量组血管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并且各剂量组术后8周血管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后5周(P<0.05). 结论 益气养阴化瘀方可能通过降低术后急性期血清高水平PDGF、ET及升高远期NO水平起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从而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介入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

    作者:王意忠;丁明超;成雪;崔晓兰;王斌;王嘉;张丽艳;时翰;王立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颜德馨心系疾病用药心法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诊治心系疾病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并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主要治则,创立“衡法”观点,为诊治心系疾病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临证治疗过程中,善于从气血论治,常以益气、温阳、活血为治疗总法.总结颜老师临证用药常以攻补兼施,上下兼顾,寒热同施,气血并治,开合并用,升降结合,随证配伍等法,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娟;颜乾麟;颜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聂莉芳益气滋肾法治疗IgA肾病经验

    介绍聂莉芳教授利用益气滋肾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阐述治疗本病的处方及用药特点,益气滋肾为其治疗大法,具有“补中有通,补而不滞”的用药特点,用药平和,久服无弊,于平和之中见奇效.

    作者:张燕;余仁欢;孙红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于微量元素组学的风湿性疾病湿热证共性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共性特征.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S)湿热证患者、痛风性关节炎(GA)湿热证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微量元素组学研究,比较AS湿热证患者、GA湿热证患者相对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与湿热证相关的共性差异微量元素.结果 模式识别分析显示,AS湿热证组与GA湿热证组分别与其对照组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分离趋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A湿热证组和AS湿热证组均表现为血清铜、铷和铯水平的显著升高(P<0.01). 结论 血清铜、铷和铯水平升高可能为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共性元素特征.

    作者:赵铁;张英泽;王晓雪;陆进;王国春;李平;祖宁;阎小萍;张相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顽固性黄疸的中西医诊疗思路

    系统总结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治疗顽固性黄疸的经验.将顽固性黄疸按照现代医学诊断分为肝衰竭相关黄疸、肝内胆汁淤积相关黄疸、慢性肝病残黄及特殊类型黄疸四大类,结合在此领域的研究,系统论述了相关类型黄疸的临床特征、病机特点、辨证方法及治疗思路.顽固性黄疸治疗中强调病因论治,重视病机演变主线与患者个体辨证相结合,黄疸病急则治肠、缓则治脾,提出应正视中医治疗的局限,擅长利用多学科方法治疗顽固性黄疸.

    作者:杜宏波;王宪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从转化医学探讨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针对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从转化医学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应借鉴转化医学理念,以临床应用为目标,加强中医方证、复方物质基础和临床疗效再评价研究,切实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作者:王欣;闫滨;彭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真实世界胃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及中医证候特点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胃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20989例胃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信息,对患者诊断及辨证信息进行规范化后,提取患者一般信息及中医证候信息进行频次统计,并绘制雷达图对患者发病情况、死亡时间与节气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20989例胃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15144例(75.13%),女性5012例(24.87%),性别记录缺失者833例;年龄中位数为60岁,18~44岁1 463例,45 ~ 59岁5464例,60 ~ 74岁5 768例,75 ~ 89岁1 809例,年龄记录缺失者6485例.有出院主证记录的338例患者中,虚证173例占42.90%,包括脾胃虚损、气阴两虚、气血双亏、胃热伤阴;实证145例占51.19%,包括瘀毒内阻、肝胃不和、痰湿凝滞;其他20例占5.91%.40岁及以下患者中虚证1例(11.11%),实证8例(88.89%); 41 ~60岁患者中虚证64例(61.54%),实证40例(38.46%); 60岁以上患者中虚证108例(52.68%),实证97例(47.32%).患者入院与死亡时间雷达分布图显示,秋冬季节胃恶性肿瘤入院患者例数多于春夏季节;夏季胃恶性肿瘤死亡例数多于冬季;十二时辰中巳时以及申时胃恶性肿瘤死亡患者明显增多. 结论 胃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及男性患者,青年患者以实证为主、中老年患者以虚证为主,秋冬季节胃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增加,夏季和脾经、膀胱经循行时辰死亡患者增加.

    作者:王海燕;杨薇;谢雁鸣;孙勇;庄严;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医药高等院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及思考

    对全国23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随着中医药主干学科的完善和新兴交叉学科的涌现,中医药高等院校已经逐步改善单科性院校的面貌,新的学科体系正在形成.提出中医药院校学科体系完善不仅要突出和保持中医药主干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还要构建支撑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学科,鼓励和促进交叉学科,积极培育新兴和边缘学科,从而构建以中医药为主体,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完善的层次清晰的学位授权结构和反映中医药学术特点的学科体系.

    作者:赵慧辉;王娟;单娇;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类风湿关节炎证候诊断评价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诊断标准,并验证该标准的诊断性能.方法 制订RA临床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700例RA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信息先后进行聚类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并用判别分析法验证RA证候诊断标准的诊断性能. 结果 700例RA患者179个诊断指标经过初筛后降为124个;聚类分析得出基本证型为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痰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7个;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7种证型的诊断指标由124个降为41个;逐步判别分析得出46个诊断指标作为补充.将上述指标合并,并参考聚类分析得出的诊断证候群,确立RA 7种基本证型的诊断敏感指标共52个.对5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保留的指标为47个.对47个指标再次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症状对证型贡献度的大小,列出了RA 7种基本证型的证候诊断标准;判别分析证实该诊断标准的诊断准确率为83.39%. 结论 RA中医证候诊断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瘀血痹阻证、痰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7个基本证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白云静;姜德训;申洪波;安娜;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艾灸“梁门”“足三里”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相关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艾灸梁门、足三里穴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胃经穴组(10只)和对照点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胃经穴组造模后第2天鼠板束缚艾灸“梁门”“足三里”穴;对照点组选取“梁门”“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cm处为对照刺激点,两组均每次20 min,每日1次,持续12天.正常组和模型组仅鼠板束缚.采用Master Antibody Microarray Slides芯片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细胞信号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穴组大鼠胃黏膜细胞10种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下调,其中TRAF2、Stat1、p53、Mkp-3、NF-KB 5种蛋白磷酸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种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上调,其中MEK、Ras、P38MAPK、PI3K、PAK、B-Raf、ERK2 7种蛋白磷酸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艾灸梁门、足三里穴可调节多种相关信号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促进胃黏膜的损伤修复.

    作者:刘琼;杨宗保;王晨光;龚安;谢宇锋;李长明;汪文丽;陈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痴呆的中医病名探析

    通过对古医籍中“痴呆”和“健忘”症状描述和病机的分析,揭示痴呆中医病名的演变和发展,认为中医“痴呆”和“健忘”病名内涵广泛,包括了现代医学轻度认知障碍、痴呆轻症和痴呆中重症合并精神障碍者.将中医“健忘”作为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早期阶段的中医病名,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在轻度认知障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提高中医药防治痴呆的疗效.

    作者:常诚;王昕;符为民;姜亚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病证诊疗分析

    目的 了解抑郁障碍患者人口学特征、发病与节气规律以及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治疗及前瞻性研究提供思路与指导.方法 收集2003年12月22日至2011年8月12日全国1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住院数据,对出院诊断中有“抑郁障碍”诊断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方式、付费方式、住院科室、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患者发病与节气规律. 结果 共收集抑郁障碍患者1 808例,性别缺失301例,有性别信息的患者中男性650例(43.13%),女性857例(56.87%);年龄中位数为56岁,18 ~74岁为主,共908例(82.17%);住院科室神经科多751例(41.54%);住院天数以28天以内为主1 596例(88.27%).二十四节气中入院在寒露期间93例(5.92%),小寒期间105例(6.68%).患者使用多的抗抑郁剂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0.95%),使用多的中成药为银杏叶提取物(27.91%). 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女性多于男性,随年龄段递增住院天数渐增加,抑郁障碍发作高峰期集中在小寒、寒露,使用抗抑郁剂频率高的西药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中成药为银杏叶提取物.

    作者:郑军然;杨薇;谢雁鸣;孙勇;庄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医辨体调质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泡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辨体调质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泡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32例确诊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通过横断面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相关信息,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类、统计和准确的归类;按患者体质类型给予相应的中医调质干预,记录干预前后卵泡生长发育和排卵情况.结果 3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类型以无排卵和小卵泡排卵多见,中医辨体调质干预3个月经周期后,卵泡发育类型中正常排卵达17例(53.13%).中医辨体调质前卵泡大小平均为(1.47±0.45) cm,经中医辨体调质干预后卵泡平均大小为(1.70±0.38) 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辨体调质干预能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泡生长发育,有利于排卵.

    作者:陈倩倩;叶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侯诚治八脉交会穴与五输穴临床应用探微

    总结侯诚治运用“八脉交会穴”“五输穴”的经验,并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继承和发扬.八脉交会穴和五输穴虽然都是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但主治功效各有不同特点,临床应用当因病而施.

    作者:李春生;李兆合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肺癌从肝论治探析

    肺癌病机可归为虚、气、痰、瘀、毒,其病位在肺而与五脏相关,尤其与肝关系密切.肝肺气机不畅为肺癌病机关键,由此提出消、补、通、调四治法,重视从肝论治肺癌,强调除痰消积、治气为先,理气重肺肝;姑息治疗、整体调养不能离肺肝;消、补、通、调治气、血、痰,关键在肺肝,阐述调肝理肺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武维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9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安慰剂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研究组同时服用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术后每月定期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术后6、12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纽患者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情况. 结果 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未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者73例(81.1%),对照组为61例(67.8%),研究组优于对照组(x2 =4.21,P<0.05).术后12个月内,研究组未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者68例(75.6%),对照组为54例(6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x2 =4.99,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晚期丢失内径、晚期丢失内径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净获得内径、净获得内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随访期内研究组心绞痛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心机梗死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能够明显减少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陆宏伟;张健;陈欣;郑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先秦文化与《黄帝内经》的人文精神

    脱胎于先秦文化的《黄帝内经》,既受到其深刻的影响,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人性论方面,主要受到西汉初年董仲舒“气禀人性论”的影响;在人本精神方面,与儒家直接式的关怀、关爱人的思想一致;在人生境界方面,共同境界完全浸润着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而医者“上医医国”的境界则与儒家的“内圣外王”和黄老道家的“身国同治”极为相像.

    作者:马凤岐;王庆其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Pilon骨折术后患者4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西医常规康复治疗结合中药辨证内服、薰洗治疗胫骨Pilon骨折有限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79例胫骨Pilon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内服(按骨折三期分期辨证)、创口拆线愈合后中药薰洗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疼痛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0.48%,对照组为72.9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3.5±2.8)周,对照组为(17.3±3.4)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西医康复治疗结合中药辨证内服、薰洗能促进胫骨Pilon骨折术后患者骨折愈合,加快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优于西医单纯治疗.

    作者:缪心朗;谢作完;庄载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补肾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早期心功能及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早期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药组及补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AMI大鼠模型.阳性药组予依那普利0.2g/ (kg· d)灌胃,补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补肾活血方生药10、5、2.5g/ (kg·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4天后,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影像系统测量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VAWd)与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IDs),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及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评价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各剂量组LVAWd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LVIDs、LVIDd、LVEDV呈现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EF、FS显著升高(P<0.01);补肾活血方各剂量组血清AngⅡ水平明显下降(P<0.01),ET-1水平呈现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在心肌梗死早期调节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与调节AngⅡ、ET-1水平有关.

    作者:杨伟峰;陈靓;崔海峰;李连达;郝伟;雷洪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健脾清化方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方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抗微炎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5例,并设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脾清化方治疗.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健康对照组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 结果 治疗前中药组和西药组患者CRP、IL6、AGE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中药治疗组Scr、CRP、IL-6、AGE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后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脾清化方结合西医治疗能改善脾虚湿热型CRF患者肾功能,其抗微炎症状态机制可能与调节CRP、IL-6及AGEs水平有关.

    作者:蒋宇峰;邹赟;唐英;刘昕;何立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