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鉴;寿旦;章建民;俞忠明
笔者近年来用归脾汤治疗妇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例于下.1 月经先期王某某,30岁.2005年7月5日初诊.患者月经先期1年,每次月经均提前10余日,量多,色淡红,行经10天左右.
作者:王彦;常秀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黄褐斑并非单纯性皮肤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表明,黄褐斑与人体各系统的相关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肾虚血瘀、肝肾不调、冲任不调等证型的疾病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笔者近年来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妇女黄褐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颖;朱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突发性耳聋属临床疑难病症,病残率高,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鸿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调肝化瘀颗粒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分别以芍药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分别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优化了柴胡、芍药、丹参、栀子等中药的水提取醇沉工艺.结果:加水总量20倍,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4小时为佳提取工艺,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5,加乙醇至含醇量70%为佳醇沉工艺.结论:正交实验法可优选调肝化瘀颗粒的药物.
作者:高家鉴;寿旦;章建民;俞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炎性表现.笔者近年来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清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金文华(公元1906-1980年),浙江绍兴人.1925年师从浙江著名针灸医家孙济纲,人师门五载,勤奋好学,得其真传,遂定居杭城设诊所行医.
作者:宣丽华;张淑华;赵本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笔者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3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5例对照,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肥胖大鼠的减肥效应及对大脑纹状体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制成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和埋线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NO、NOS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但埋线疗法能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和Lee's指数,提高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结论:纹状体:NO和NOS含量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因素,埋线疗法对肥胖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
作者:杨水凤;王延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近十年来,采取手法整复合中药治疗8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赛;王建洪;刘泉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暑咳是暑夏季节常见病,若治疗不当,常致咳嗽缠绵不愈.笔者以清暑理肺汤治疗本病48例,并与采用西药治疗的4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梅;翟瑞庆;周长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降糖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两组均予格列比嗪片,治疗组加用降糖合剂.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糖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
作者:周德奇;冯平;万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小儿肺燥咳嗽多表现为咳嗽迁延不愈,或刺激性咳嗽,咽喉不适,痰少难咳.笔者以自拟润肺止咳饮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发现不同饮片制剂,对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林茂;蔡平平;张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直接灸、火针、刺血结合是对同一患者针对其病症同时施用三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其疗效超出单用一种或二种方法.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是目前治大病、除顽疾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将三法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屡起沉疴.现将临床验案举例如下.
作者:肖杰;谢锡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五行是中国人的思维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两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1].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几千年来市井街坊都耳熟能详的哲学理论,后世却一直对其名称由来、理论基础、本质内涵以及在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具有严重分歧[2].
作者:李利清;虞坚尔;张新光;夏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5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6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喜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张仲景早在东汉末年撰写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拟定了中医临床第一方--桂枝汤.纵览历代名医名家,对桂枝汤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可谓详尽,但罕有提到桂枝汤在中医食疗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为此,笔者冒昧提出如下管见,以争鸣于同道.
作者:程大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陈某,女,33岁.2007年6月10日初诊.患者因工作劳累,身体渐感不支,动辄汗出.1月前适逢经期受寒后,即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在某医院静脉滴注(具体药物不详)治疗5天,发热虽退,但身痛不减.转诊中医,投以麻黄、荆芥、防风、白芷、独活、羌活等散寒祛湿药,3剂后大汗淋漓,汗后出现心悸、四肢无力,而来笔者处就诊.
作者:柳育泉;梅明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自2004年~2006年,运用自拟急支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结果70例临床痊愈(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13例有效(咳嗽等症状减轻,咯痰减少),7例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甚或加重).
作者:雍善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局方>,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病,疗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孙伟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面神经炎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其疗效被临床所肯定.但面神经炎急性期局部接受针刺治疗,其疗效尚有待证实.笔者自2005年~2007年通过采用针刺健侧与针刺患侧作对照,观察急性期面神经炎的针刺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广武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