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王琦治疗肥胖经验

杨玲玲;倪诚;李英帅;王济;李玲孺

关键词:肥胖, 体质, 体病相关, 名医经验, 王琦
摘要:介绍王琦治疗肥胖经验,从体病相关角度出发,举例分析王琦从气虚肥胖、痰湿肥胖、血瘀肥胖3个方面综合调治的经验,认为辨质分型治疗肥胖,使体质可调更有临床意义.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何嘉琳治疗妊娠病验案举隅

    介绍何嘉琳运用中药治疗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羊水过少、妊娠合并肌瘤变性、妊娠合并粘连性肠梗阻等四则妊娠病验案,认为妊娠病的治疗当掌握“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原则.

    作者:高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孙伟正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介绍孙伟正辨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经验,认为慢性再障发病与肾虚密切相关,强调慢性再障有“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的特点.

    作者:王金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痹通方对肺纤维化大鼠胶原蛋白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痹通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肺痹通低剂量组及肺痹通高剂量组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28天激素组给予强的松片3mg/(kg·d)灌胃,肺痹通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肺痹通方10g/(kg·d)、20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2 ml/d蒸馏水灌胃,连续21天.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谷胱甘肽(GSH)及肺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LN、TGF-β1及肺组织MMP-1、TIMP-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水平升高(P<0.05).激素组与肺痹通高剂量组LN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血清G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及肺痹通高、低剂量组MMP 1、TIMP 1、Ⅰ型胶原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肺痹通高剂量组MMP-1水平较肺痹通低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激素组较肺痹通低剂量组TIMP-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肺痹通方可能通过调节MMPs/TIMPs比例失衡,减少LN以及Ⅰ、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从而延缓肺纤维化进程.

    作者:樊茂蓉;李艳艳;张琼;王书臣;张燕萍;张旭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热毒瘀结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患者群.方法 将105例热毒瘀结证乙型肝炎ACLF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4例与西医治疗组41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方,共治疗8周,随访40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第8、48周时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0、2、4、6、8、12、24、48周时中医证候积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根据MELD评分探讨有效患者群.结果 治疗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51.22%,病死率分别为15.63%和34.15%,两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4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31%和51.22%,病死率分别为21.88%和39.02%,两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各时间点中医证候评分、MELD评分均较治疗开始时下降(P<0.05),西医治疗组治疗第8周及随访各时间点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第4周后及随访各时间点MELD评分较治疗开始时下降(P<0.05);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第2~12周中医证候评分及第2、4、6、8周MELD评分均较同时间点西医治疗组降低(P<0.05).MELD评分在22.6~29.9分的患者,中西医结合组的病死率为23.81%,西医治疗组为5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凉血方联合西医综合治疗能够提高乙型肝炎ACLF的临床疗效,降低MELD评分介于22.6~29.9分的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刘慧敏;王宪波;侯艺鑫;高方媛;孙凤霞;江宇泳;杨志云;杜宏波;王晓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抗肿瘤中药调控microRNAs信号通路研究概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能够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中医药目前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包括喜树碱、白藜芦醇、姜黄素等在内的14种中药有效成分和艾迪注射液等3种复方制剂调控miRNAs信号通路防治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发掘高效低毒的抗肿瘤中药新药提供参考.

    作者:朱勤;郑健;周少玲;王文成;庞德湘;刘鲁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风药在泄泻治疗中的应用

    风药在治疗泄泻中为诸多医家所推崇,其作用有疏肝解郁、升发阳气、调理气机等,不仅适用于脾虚、肝郁泄泻,而且也适用于脾肾两虚、肾虚五更泻等.然而风药的使用时需讲究配伍,并应中病即止.

    作者:史海霞;康泽刚;魏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八法浅析

    对当代名老中医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的内容为名老中医对中医养生理论的理解及其养生经验,包括养生的理论源流、名老中医养生主张及个人养生实践经验等.当代名老中医践行的养生八法为:心态平和,精神内守;改善性格,怡情养性;饮食多样,定时适量;适当运动,形神合一;顺应季节,规律起居;按时作息,坚持午睡;远离烟草,适量饮酒;适度房事,固养肾精.并对养生八法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探讨.

    作者:卢传坚;林嬿钊;丁邦晗;李姝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乳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120例

    目的 观察乳消散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乳腺增生症患者2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乳消散30 g外敷,3天换药1次;对照组口服乳增宁片每次1.2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消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确切.

    作者:刘建设;连爱玲;刘娜;王玲玲;王鸿章;陈学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关于中医诊疗指南诊治内容的思考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促进了中医标准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但诸多因素影响了《指南》的应用普及,我们从《指南》内容中的诊断、治疗及中医证据等级确定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期望在今后的《指南》修订过程中能加以考虑,使《指南》能真正体现中医诊治的技术水平和特色优势.

    作者:刘孟宇;赵学尧;王丽颖;史楠楠;宇文亚;戴雪珂;韩学杰;吕爱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温阳化气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浅探

    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常见慢性病之一,其病机以年老肾虚为本,瘀血水阻为标,脏腑兼夹致病为诱因或并发因素.肾阳气化是水液代谢的关键,肾阳不足导致肾脏气化及固摄功能失司是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故提出温阳化气佐以活血化瘀之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法则.

    作者:赵冰;李海松;王彬;莫旭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基于“正邪学说”的肿瘤标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对中医标本理论与恶性肿瘤治疗的文献做了简要的总结和评述,从标本的含义、正邪角度的标本理论意义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三个方面,着重分析如何应用扶正与祛邪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并指出标本之治贵在切合病情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同时针对标本的意义与治疗的问题提出见解,以期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提供更开阔的辨治思路.

    作者:王圆圆;陈柯羽;张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宋代至清代经方本原剂量研究概述

    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将宋代至清代中医界对经方本原剂量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总结了在不同朝代经方本原剂量考证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列举宋代至清代著名医家对经方剂量折算的各种观点,分析了古代医家在经方本原剂量折算问题上的不同认识,提出思考并探讨经方本源剂量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者:宋佳;谭曦然;傅延龄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针刺、灸法的作用特点及配合应用的优势

    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两个角度,分析了针刺、灸法各自的作用特点及配合应用的优势.认为针刺和灸法的作用特点,具有相似性,但又有差别,针刺主要具有通经脉、调气血、和营卫的作用,而灸法具有更好的温热效应及增强免疫作用,两者配合作用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或灸法.临证时应根据病症具体特点,选择适合的刺灸方案.

    作者:狄忠;林咸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清肺润燥汤治疗风燥伤肺型感冒后咳嗽患者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清肺润燥汤治疗风燥伤肺型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感冒后咳嗽风燥伤肺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清肺润燥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克咳胶囊,每次0.9g,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治疗7天后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咳嗽症状起效时间、消失时间,并于治疗前后记录咳嗽频度及程度、咯痰、咽痒等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6.90±3.53)分、(9.00±2.77)分,对照组分别为(17.60±3.57)分、(11.37±3.49)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咳嗽症状的起效时间、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肺润燥汤能有效改善感冒后咳嗽风燥伤肺型患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晶波;李竹英;彭先祝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王明杰运用玄府理论治疗抑郁症经验

    介绍王明杰教授运用玄府理论,发挥风药特性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经验.认为玄府闭郁、神机不遂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开通玄府、畅达神机是治疗抑郁症的基本原则.

    作者:彭宁静;罗再琼;江玉;江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十八反中甘草、甘遂临床同用的文献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甘草、甘遂反药组合临床同用研究文献的文献特征.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中医药在线、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使用十八反中甘草、甘遂反药组合的临床研究文献.从治疗疾病、用药剂量、配伍比例、给药剂型、给药途径及炮制入药情况对两者临床同用文献的文献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符合标准文献119篇.其中72篇给出明确的中医诊断病名,甘草、甘遂同用主要治疗中医内科疾病,有62篇,其他各科别依次为外科5篇、骨伤科3篇、皮肤科2篇.甘草、甘遂同用时甘草多以6 g、10g、5 g和30g剂量入药,其中以6 g使用多;甘遂多以5 g、1 g和3 g剂量入药,其中以1 g使用多;两者剂量比例有25种,其中以1∶1配伍使用频率高.两者同用以“汤剂”使用情况多(66篇);以“口服”使用频数高(68篇);以“生甘草”入药的有102篇,以“醋甘遂”入药的有117篇.在提及不良事件的23篇文献中,有91%(21/23)的文献认为两者可同用,有9%(2/23)的文献认为两者可同用且安全有效.结论 甘草、甘遂临床同用时多以“生甘草”、“醋甘遂”的炮制形式、以1∶1的比例、汤剂、口服使用,主要治疗内科疾病,但其安全性尚不能确定.

    作者:刘佳;费宇彤;钟赣生;柳海艳;高源;刘云翔;王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基于寒热证本质探讨寒瘀水结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优势

    寒热是中医八纲辨证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医辨证治疗的纲领,临床辨别疾病的寒热证本质,对诊断、治疗及选方用药均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对CHF的中医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演变规律缺乏统一的认识,以致疗效无法得到认可,优势无法得以体现.将CHF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进行分期辨证论治,加重期以标实证分类,寒热分治(寒瘀水结、热瘀水结型),以此为纲,可使临床辨证思路简单明了且易于掌握.

    作者:王智先;杜武勋;许艳伶;张婓;林圆圆;丛紫东;罗庆盛;郑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王琦治疗肥胖经验

    介绍王琦治疗肥胖经验,从体病相关角度出发,举例分析王琦从气虚肥胖、痰湿肥胖、血瘀肥胖3个方面综合调治的经验,认为辨质分型治疗肥胖,使体质可调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杨玲玲;倪诚;李英帅;王济;李玲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试论“脏络”

    “脏络”是指经脉系统中深延于里,并与五脏密切相关的深部络脉.它是络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古代文献角度试论“脏络”提出的背景、意义、功能、病证和络脉诊疗等特点;从术语标准化角度和临床角度探析五脏络脉,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英英;徐萌;刘金艳;郭妍;王朝阳;刘清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无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1例

    介绍运用验方温经蠲痹汤加减治疗无肌炎皮肤炎合并间质性肺炎1例,认为本方体现益肾蠲痹思路,可用于治疗各种风湿疑难重症.

    作者:顾冬梅;蒋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