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疗效评价“三要素”的中医药疗效评价设想

田燕歌;谢洋;李建生

关键词:临床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要素
摘要:提出了机体、药物、效应“三要素”为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的核心要素,阐述了“三要素”的理论内涵,并提出了结合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和数理分析模型对“三要素”理论进行验证的设想.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

    目的 总结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专辑(1979-2009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9年)及PubMed数据库(1950-2009年).将纳入临床研究文献中所选腧穴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计算常用腧穴及经络的使用频率.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99篇,涉及96个穴位、705频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7.34次;选用穴位累积频率50%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三阴交、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太冲、神门、肝俞、脾俞;选用经络应用频次多的为膀胱经(23.97%),其次为任脉(14.33%)、脾经(12.62%)、督脉(10.50%).结论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所选穴位以三阴交、肾俞、关元、足三里为常见,经络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脾经.

    作者:王洪彬;李晓泓;莫捷;孙志芳;王婧;何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行为能力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其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个方面.VD的临床特点是痴呆可突然发生、阶梯式进展、波动性、有卒中史等.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约占50%,VD约占20%,AD合并VD约占10%~20%[1].近年来,VD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VD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二级预防及控制危险因素为主.我们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电针法治疗VD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景洋;张彦丽;唐学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刺解溪穴配合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解溪穴配合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用Bobath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解溪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关节角度测量仪测量两组患儿左右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左右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比较,左右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解溪穴配合Bobath法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的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

    作者:杨东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历代医家关于肺痹的论述

    总结历代医家对肺痹病因病机、症状、传变、治疗及预后的认识,认为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性以正虚为基础,六淫、情志、房劳为诱因,本虚标实,虚在肺脾肾,实在痰浊瘀血,终致气血凝滞、肺络壅闭不通.治疗上偏重清宣朴气,佐以温通、化痰、平喘、健脾燥湿.

    作者:李霞;杨光;宫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归脾汤治验实录

    1裘沛然治疗不寐伴心悸怔忡医案苏君,女,32岁.1994年3月4日初诊.主诉:夜寐不安多梦半年.现病史:患者经常失眠,乱梦纷扰,醒后难再入睡,迄今已有半年.患者面色白,经常头晕,神疲身软,四肢倦怠,胃纳不佳,心悸怔忡,历经医院诊治,均以神经衰弱治疗,用过多种中、西药物,效果均不明显.舌体偏胖,舌边有齿印,苔薄略腻,脉象濡缓无力.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试论元气与养生长寿

    元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动力,人的健康与长寿、疾病与死亡都与元气关系密切.从元气的功能与养生长寿的关系进行系统地阐述并提出培元固本是养生长寿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平;郭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符文彬从心、胆、肾论治焦虑症经验

    焦虑症是一种常与抑郁情绪相伴为病的神经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焦虑症临床表现,认为焦虑症与心、胆、肾关系为密切,心藏神、胆主决断、肾藏精,三者结合共同对人体情志因素进行调节.临床经验证明,针灸从心、胆、肾论治焦虑症,可以养心安神,温胆定志,补肾益精,标本兼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硕;符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是以指导中医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的.其特点是整体宏观性、临床实践性及概念的抽象性.针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现阶段病因病机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及如何创新和发展中医理论.论述了坚持中医自身的思维方法与研究思路,紧密结合现代科学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法,“病-证(方)-效结合”及“临床-药理-病理”综合研究设计等中医学理论创新研究的思路问题.

    作者:张华;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报告结局量表研制及其信度、效度分析

    目的 编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报告结局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及效度分析.方法 通过开放式访谈、研究小组反复讨论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自觉症状自评初步问卷,并对100份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效度分析.信度分析主要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split-a系数,效度分析主要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报告结局量表总体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71,split-a系数为0.823;该量表KMO统计量为0.805,巴特利特球度检测观测值为918.917,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提取特征根值>1的4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6.4760%.结论 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报告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张兆杰;张世民;周卫;李星;曹艳霞;吴冠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证型演变规律探讨

    目的 观察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证候学特点,探讨药物治疗(中西医或西医)对证型的影响.方法 观察164例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证型的变化,总结AIDS并肺部感染证型变化特点.结果 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痰热壅肺证减少15.3%,痰湿阻肺证减少8.6%,肺肾两亏证增加7.3%,气血亏虚增加2.4%,气阴两虚证增加0.6%,与AIDS合并肺部感染无关证型增加14.0%.结论 AIDS并肺部感染证型有虚有实、虚实夹杂,疾病前期为实多虚少,疾病后期为虚多实少.

    作者:屈冰;周桂琴;徐立然;王东旭;庞志勇;谭行华;岑玉文;孙丽君;蒙志好;蓝珂;张世玺;郭长河;刘占国;何瑞丽;翟靖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大枫子膏联合抗敏1号方治疗特应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大枫子膏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常用经验方“抗敏l号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辨证用药,同时治疗组使用大枫子膏涂于患处皮肤,对照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涂于患处皮肤,两组均早晚各1次,每日用量不超过10g.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主要单项症状情况,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前后SCORAD评分、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2个疗程与第1个疗程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组间比较,瘙痒和睡眠影响程度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肤干燥、表皮脱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丘疹水肿、渗出或结痂、苔藓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枫子膏联合抗敏1号方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萍;吴林辉;周芳;张思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对《金匮要略》“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的不同解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二十四条中“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不应是服木防己汤后的结果,应是指条文中“心下痞坚”的两种情形.

    作者:罗世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张金荣运用引经理论治疗肿瘤经验

    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引经方药、引经结合辨病、引经结合辨证3个方面对张金荣治疗肿瘤的经验进行整理.

    作者:荣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大承气汤加味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0例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肠梗阻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肠梗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1-2].我们采用大承气汤加味辨证治疗术后性粘连性肠梗阻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伟兵;陈刚;张敏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膏方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毒副反应探讨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膏方作为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的剂型之一,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发展,在改善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用.

    作者:林丽珠;张少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选登(32)——陈达夫医案

    [辨证施治治愈黑睛生翳2例]例1:阎某,女,35岁.主诉及病史:3天前感冒后出现左眼发红碜痛,畏光流泪.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眼局部滴用病毒灵眼液、抗生素及激素眼液,病情稍有好转,又来我院诊治.诊查:自述易感冒,每次感冒后均有左眼发红碜痛、畏光流泪现象.素体消瘦,食纳欠佳,大便稀溏,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视力:左0.5,右1.5.白睛轻度抱轮红赤,黑睛正中3点钟位有0.2mm×1mm大小薄翳.用2%荧光素染色,黑睛上有多数细点状着色.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赵玉庸治疗IgA肾病经验

    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系膜区有IgA沉积.因其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具有多形性,反复发作,部分患者于20年内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河北医科大学赵玉庸教授行医50余载,对于IgA肾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聪慧;王筝;丁英钧;许庆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医药对肺癌干细胞干预作用的研究概况

    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组织内存在一群数目极少、但具有无限增殖和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群体,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和驱使肿瘤不断增大并转移的源泉.肺癌干细胞能不断自我更新并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新的肿瘤细胞.基于对肺癌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肺癌的复发、转移、对放射线和药物的耐受等特征都与肺癌干细胞有关.中医药具有多靶点的特点,其对于肺癌干细胞的干预作用也逐渐显现.

    作者:李小江;贾英杰;张文治;张莹;李宝乐;黄敏娜;包芳芳;吴建国;朱津丽;娄怡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厚肠”探析

    认为“厚肠”是“益肠”之意,其目的为“实大便”.在临床运用中,选方用药根据寒、热、虚、实及归经综合分为8类.

    作者:李垚;姜莉芸;郑玉;吴文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早期本草学“诸病通用药”对中药归经确定的影响

    《黄帝内经》所论之“五入”、“五走”较早建立了药食五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被普遍认为是归经理论的源头.然而《黄帝内经》确立五味与五脏的关系并非专属,借助《素问》病机十九条明确疾病的五脏病位,对归经学说的建立可发挥一定作用,却难以直接确定众多药物的归经.发现早期本草学“诸病通用药”以疾病为纲,对主要治疗药物进行系统归类,这一编撰体例无形中在《素问》病机十九条和《黄帝内经》相关论述与具体药物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形成了由“药物→干预疾病→脏腑定位→药物归经”的逻辑链条,进而为金元时期建立归经学说及后世医家分析判断药物归经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手段.

    作者:王瑾;梁茂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